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作业(2013-05)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作业(2013-05)

《行政管理学》第2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行政监督答: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各公正性,由国家中各种政治团体各社会力量对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运用行政权、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2.行政信息答:(1)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组织的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事物各类信息。

(2)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

(3)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4)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5)与行政信息的制作和获取相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6)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3.行政咨询答:行政咨询是指咨询机构用科学方法,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研究,对行政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作出解答,以此影响行政决策的活动。

4.行政协调答:指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一致的和谐关系,以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

解决政府与社会不适应,政府内部部门职权不清、职权冲突、事权与人事的冲突。

5. 行政公共关系答: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

从管理活动的范围来看,行政公共关系对外传播政府的信息,代表政府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对内表达公众的意见,代表公众与政府组织进行沟通,具有中介性特征。

从管理方式上来看,政府开展行政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去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传播甚至强制性的灌输。

从管理的内容和过程来看,行政公共关系是对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互动的目标、对象、媒介、资源、过程和效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整合、实施、控制、评估和监督。

从管理的价值取向看,行政公共关系追求的是政府在公众中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等无形资产,具有非物质性的特征。

6. 行政措施答: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所施行的单方面的决定和处理。

它是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国家行政管理手段。

7.行政效率答: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8.行政改革答: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二.回答下列各题:l.试述行政监督的原则、作用和意义。

答:行政监督的原则:1经常性与广泛性原则,2民主性与公开性原则,3客观性与公正性原则,4,及时性与有效性原则,5确定性与灵活性原则。

行政监督作用:1具有法定监督权限的行政监督主体是某些特定的国家机关。

执政党,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行为和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

3行政监督必须是有法定监督权限的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实施的判断与控制行为。

行政监督意义:1防止和纠正行政行为的违法和不当,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2增强国家机关的公仆意识。

3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

4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加速我国的四化建设步伐 5有利于提高行政工作的社会效益2.简述行政系统的内外部监督体系。

答:一、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指国家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机关,对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或对有关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予以检查、调查、处理或提出建议的制度。

内部监督又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1、一般监督主要指层级监督。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和活动。

一般监督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监督,具有直接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2、专门监督分为行政监察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审计监督。

二、外部监督 1、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各级人大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包括执政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政协)。

3、司法监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4、社会公民的监督,比如媒体监督。

3.行政信息对行政管理有何意义?答: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确保国家秘密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行政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提高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行政信息化发展,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行政管理正常运转、经济的良性运作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实现行政信息科学管理,是基础性目标;实现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这是行政信息管理的根本性目标;实现行政信息的合理开发,是直接目标;促进行政管理正常运转,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是终极性目标。

4.行政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

答:1.信息收集2.信息加工3.信息传递4.信息贮存。

5.试述行政咨询的作用。

答:1.行政咨询使行政信息的获取更具有针对性。

行政信息工作是为行政管理服务的,这种服务性质决定了信息工作必须符合行政管理的要求或需要。

2.行政咨询为信息加工提供了依据。

行政信息因其发生、形成或应用条件(时间、地点、应用者、相关信息等)不同,其价值的大小、内容的取舍、加工程度的深浅以及加工速度的快慢等都会有所不同。

3.行政咨询为信息传递明确了要求。

行政咨询的内容、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层次等,对信息传递提出了具体要求,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诸因素的确定或调整。

4.行政咨询促进了信息管理的完善。

咨询工作体现或提出了行政管理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和更高标准,这对行政信息的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咨询过程实际上又可看作是对信息管理效果的检验。

为能及时提供可靠信息作为咨询服务的基础,这就要求信息管理者在管理上下功夫,保障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与效能。

以外,行政咨询对信息贮存和潜在价值的挖掘等也有积极意义。

满意的话记得采纳。

6.简述行政咨询与行政信息的关系。

答:(一)行政咨询有赖于行政信息的掌握与运用1.信息的内容决定咨询服务的范围。

2.信息的完整性决定咨询服务能力。

3.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及时性决定咨询服务的应变性与主动性。

4.信息加工的科学性决定咨询服务的可靠性。

(二)行政咨询对行政信息工作具有积极作用1.行政咨询使行政信息的获取更具有针对性。

行政信息工作是为行政管理服务的,这种服务性质决定了信息工作必须符合行政管理的要求或需要。

2.行政咨询为信息加工提供了依据。

行政信息因其发生、形成或应用条件(时间、地点、应用者、相关信息等)不同,其价值的大小、内容的取舍、加工程度的深浅以及加工速度的快慢等都会有所不同。

3.行政咨询为信息传递明确了要求。

行政咨询的内容、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层次等,对信息传递提出了具体要求,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诸因素的确定或调整。

4.行政咨询促进了信息管理的完善。

咨询工作体现或提出了行政管理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和更高标准,这对行政信息的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咨询过程实际上又可看作是对信息管理效果的检验。

为能及时提供可靠信息作为咨询服务的基础,这就要求信息管理者在管理上下功夫,保障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与效能。

以外,行政咨询对信息贮存和潜在价值的挖掘等也有积极意义。

7.行政协调的作用、特点和方法。

答:行政协调的作用:1调控作用。

2凝聚作用。

3协同作用。

行政协调的特点:1、广泛性2、客观性3、连续性4、强制性5、相对性。

行政协调的方法:(一) 从行政协调的主体看,可分为领导协调、组织协调和自我协调。

(二)从具体协调技术上分,主要包括矛盾中合法、谈心沟通法、跟踪处理法等。

8.试述行政公共关系的特征、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能。

答: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主体的权威性2. 对象的复杂性3. 传播的优越性4. 目标的独特性基本任务: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和状态进行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政府管理的目标。

基本职能:收集信息、塑造形象、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决策咨询。

9.简述行政机关办公室管理的任务、特点。

答:任务:1.参与政务2.处理事务3.搞好服务。

特点:1.服务性2.政策性3.复杂性4.时间性5.群众性。

10.试述行政机关办公室管理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答:原则: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2.勤俭节约原则3.方便群众,有利工作原则4.民主管理和遵守纪律原则5.分工协作原则。

主要内容:1.行政机关环境管理2.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3.会议管理4.文书和档案的管理5.信访、接待、保密、印章等管理6.机关行政经费管理7.后勤管理。

11.行政措施的类别和内容。

答:12.行政诉讼的作用和原则。

答:作用:(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三)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原则:(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3)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4)不适用调解原则;(5)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等。

13. 行政效率的特点。

答:行政效率的特点:1、行政效率与经济效率、机械效率相比,具有更深刻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这是因为,行政管理不但具有经济功能、技术功能,还具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所以,衡量行政效率的高低,不能仅用抽象的速度、耗费、比率等,还必须要有政治标准、社会标准与文化标准等。

2、从理论上说,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但是它与经济效果、机械效率相比,更难以用数字测量。

这是因为行政管理从消耗上说,有更大的复杂性和更多的无形性;从效果上来说,又有更多的间接性和更强的社会性。

因此,对行政效率的测定固然要十分注意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但更多地还要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同时还要有正确的行政效率观。

3、行政效率与经济效率、机械效率相比有更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这一方面表现在衡量行政效率不但要看投入与产出的比,更看经济效益,而且还要看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表现在测量行政效率不能只看局部的效率,一时的效率,还必须要看总体的效率,特别要看上层领导机关的效率。

这是由行政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决定的。

14.提高行政效率有哪些途径。

答:(一)必须对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两个根本转变”的实现;二是要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三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四是要实现办公自动化现代化。

(二)通过完善非组织因素以提高行政效率。

一是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监督;二是要加强行政协调和沟通;三是要加强政府公关,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四是要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五是要加强现代行政文化建设。

15.试述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及原因。

答:1.行政层级过多,国务院--省--州--县--乡(镇);国务院--省--县--乡(镇)为宜;2.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型领导太多,人为、人治的因素太多,缺乏严格的、真正意义上的按制度、按规则办事,不按套路打拳,不按规则出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