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流的扩繁基地扩繁基地决定了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整个生产周期,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种子的质量。
因此选择一流基地对扩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块1.1积温、无霜期能满足种子全生育期的需要,能使其正常成熟。
1.2有安全隔离带,空间隔离500米以上,或自然屏障隔离,能阻止同类作物外来花粉进入种子生产区。
1.3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无盐碱,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力较好。
能保证种子生长的营养供给。
1.4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稳产保收。
能保证种子各生育时期对水的需求。
1.6集中便于管理,包括地块集中和种植户集中。
2 种植户2.1愿意从事种子生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
2.2有责任感,能把种子生产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把提高种子质量放在首位。
对所产种子不掺杂使假。
2.3服从领导,能按照技术要求完成种子生产,交售全部合格种子。
不无理取闹。
2.4劳力充足,能满足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供给,使各项措施能及时执行。
3 合作单位3.1愿意合作是其它工作的前提。
3.2信誉好,有“质量第一、第一质量”的质量意识,视种子质量为企业生命。
3.3有领导力,能组织种植户进行生产。
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种子生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有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能把种子生产中技术要求和措施及时传达给种植户并指导其顺利执行。
3.5认同金色农华对种子生产的各项技术要求,能按照要求认真执行。
3.6有充足的晒场和适于少量亲本用的穗烘干和籽粒烘干设备。
种子收获后能及时晾晒或烘干,快速降水。
3.7有种子加工和储藏能力,有具有先进的脱粒、清选、分级等机械。
3.8对所产种子不私自留用、不流失。
提高播种质量,抓好苗期管理1 播前准备1.1检查繁种地块周围500米内有无其它玉米种植,确保安全隔离。
1.2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墒情不好时灌水造墒。
1.3播前晒种2-3天,促进种子后熟,增加吸水能力,提高发芽率。
包衣种子在播种前1-2天将种子摊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充分干燥,以利于播种时下籽顺利。
1.4播前彻底清理机器,严防混杂。
播种机及时保养、维修,以利按时播种。
1.5进行土壤处理灭草防虫。
禁止使用不适宜在玉米亲本地使用的药剂。
2 播种2.1根据天气情况适期早播保证质量。
当土壤5-10cm土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
在适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玉米增产。
2.2 根据所繁自交系的密度要求,结合当地情况,调好播种机下种量,对适宜单粒播种的品种采用单粒播种,不间苗。
以减少原种用量,扩大繁殖倍数,节约成本。
对雌雄不调的亲本采取分期播种行比种植,保证授粉结实。
2.3播深以土质、墒情、地势、温度等条件确定适宜深度。
覆土深浅要一致,一般4-6㎝。
播种过程中随时检查播种质量,防止漏播断条。
2.4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春播一般采用地膜覆盖,可减小晚霜危害、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壮苗、早发、灭草。
要求铺膜平展、压膜严实。
3 苗期管理3.1播后40天内时时复查隔离区,严防隔离区内种植其他玉米。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及时察看出苗情况,遇雨后看是否有板结,有板结的及时破除;有被土块或地膜压着的幼苗要及时放出,以免影响正常出苗。
3.3结合间定苗进行苗期去杂,主要以幼苗叶鞘颜色、叶形、叶色和长势的典型性为依据,拔除杂苗、变异苗、病弱苗,保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生长发育一致的壮苗。
3.4 播后及时进行中耕,以利提高地温,提早出苗。
第一次中耕时结合中耕施苗肥复合肥和尿素5-10公斤,以壮苗。
3.5防治苗期病虫害。
3.6严禁在田间喷施不适宜在玉米亲本地使用的任何药剂,以免伤苗。
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丰产增收1 浇水拔节至抽雄期间,植株生长旺盛,加之气温较高,蒸发量大,需水量较多。
应及时浇水,避免产生“卡脖旱”。
以抽雄开花期为中心前10天和后20天约一个月。
一般6-7天灌一次,见湿不见干,连灌2-3次,可缩短吐丝与散粉的间隔时间,利于受粉,提高结实。
如遇雨季田间积水,应注意排水防涝。
2 施肥大约在抽雄前10-15天,既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肥量较大时期,追肥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60%,保证肥量供应是增产前提。
注意氮磷钾的配合。
酌施“攻粒肥”。
对缺肥地块,抽雄后10-15天。
一般为施肥总量的10-20%。
不宜多施,也不宜过晚。
如肥足,地力高,植株生长正常,一般不施。
3 中耕培土及时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培土时间以拔节为宜,高度不超过10cm,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不培土。
4 除草播种前土壤处理灭草,出苗后生长期内要及时清除田间和地头的杂草,以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
同时杂草也是病虫害传播的途径,及时灭草有利于防治病虫害。
5 除分蘖拔节前后如果植株基部节间有分蘖需及时去除,以免分蘖争夺养分,影响正常生长。
6 严格去杂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开花前进行集中去杂,严格控制杂株散粉。
具体参阅第4页玉米自交系扩繁田间杂株表现与去杂措施。
7 防治病虫害如玉米螟、红蜘蛛、黏虫、大小班病、穗腐病等。
8 其它8.1去雄隔行去雄可节省养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轻虫害。
去雄时期在雄穗刚抽出手能握住时,地边不宜去,最多不超过二分之一,阴雨连绵或天气干旱不超过三分之一,开花期遇高温干旱则不应去雄。
8.2站杆扒皮晒对低温早霜年份或贪青晚熟地块站杆扒皮。
在玉米腊熟中期子粒有层硬盖时,将苞叶轻轻扒开,使子粒全部外露,直接晒到阳光。
但可正常成熟的年份或活杆成熟的品种,扒皮可能引起减产,一般不进行。
8.3削顶对低温早霜年份或贪青晚熟地块,为促使玉米提早成熟避免冻害采取的措施。
因其影响产量,越早影响越大,可正常成熟的一般不进行。
玉米自交系中杂株的田间表现与去杂措施自交系的纯度是相对的,即使纯度很高的自交系也难免有杂株存在。
因此去杂是自交系扩繁中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了解自交系中杂株的田间表现,彻底去除杂株,对保证所繁自交系的纯度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1自交系中杂株的田间表现1.1 表现明显型此类杂株由于异质基因的存在,在生长发育的快慢、早晚和生长势强弱等方面与正常植株产生差异。
通常在株高、株型、叶色等外部特征上与正常植株区别较大。
在时间上表现较早,一般大喇叭口期前后表现较明显,有的在苗期就明显表现出来。
因此在田间较易被发现,田间去杂容易去除。
其来源通常有以下几方面:○1机械混入的杂交种或特征差异显著的自交系;○2异花粉和正常植株杂交产生的杂合体;○3基因突变体。
1.2 表现不明显型此类杂株在株高、株型、叶色等外部特征上与正常植株区别不大。
在田间表现的时间偏晚,往往在抽雄以后才表现出在穗部特征上与正常植株的区别。
因此在田间不易被发现,田间去杂不易去除。
此类杂株往往是造成所繁自交系纯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其来源通常是:○1自交系自身的剩余变异;○2异花粉与所繁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合体的自交或回交后代。
2 去杂措施2.1 早去杂自交系要尽可能的早去杂,在杂株能分辨时越早越好。
抓住适宜时期把该时期表现出来的杂株彻底去净,避免拖到后期。
要在开花散粉前把杂株彻底去净,一株不留。
早去杂可以避免杂株与它周围的正常植株争夺养分,有利于正常植株的更好生长发育。
并减小后期去杂难度和工作量。
同时避免后期大量去杂对产量的影响。
2.2 去杂要干净去杂时要把杂株连根拔除或从根部砍除。
如果杂株有分蘖,要连同分蘖一起拔除。
这对易产生分蘖的杂株尤为重要。
如果杂株只从中部砍断,地上部留有较多节间和叶片,这些营养体会把大量营养供给分蘖,使分蘖快速生长。
这样就会造成杂株重复出现,加重去杂的难度和工作量,给种子纯度带来隐患。
在去杂过程中要避免“拔头”、“剪叶”、“踩倒”、“折弯”等去杂不干净的情况,确包去杂干净。
2.3 去杂要仔细、彻底去杂要仔细认真,尤其到了抽雄以后,要经常到田里观察。
对表现不明显不易被发现的杂株,必须逐行检查仔细辨认,才能彻底去除,最大限度地降低杂株散粉率。
散粉期间不同品种地块之间不能相互穿叉,以免造成人为传粉污染,必须更换衣服和帽子。
发现有散粉的杂株,要慢慢把雄穗弯下来轻轻折断,放在地下,切不可猛然晃动或带着散粉的杂株雄穗在地里走动。
2.4 分次进行同一自交系中的杂株往往两种类型同时存在。
对不同品种,两种类型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同。
根据杂株表现时期的不同,表型特征的不同。
掌握适宜的时期,进行分次去杂。
可节省去杂时间,提高去杂质量。
(1)苗期:可结合间定苗进行去杂。
主要以幼苗叶鞘颜色、叶型、叶色和长势的典型性为依据,拔除杂苗、变异苗、病弱苗,保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生长发育一致的壮苗。
(2)大喇叭口期:主要以株型、株高、叶型、叶色等典型性为依据。
(3)抽雄开花期:主要以株型、株高、叶型、叶色、雄穗形状和分枝多少、护颖色、花药色、花丝色等典型性为依据。
抽雄后花期要天天检查,发现杂株立刻去除,直到全田植株散粉结束。
(4)脱粒前:主要以穗型、粒型、穗行数、粒色、穗轴色等典型性为依据。
把杂穗、异型穗、杂粒穗捡出来。
捡出的穗子另外放置,严禁再次混入种子堆。
适时收获、快速降水,确保种子质量1 适时收获苞叶变白松动,籽粒呈固有颜色,黑粉层出现是成熟标志。
1.1 种子成熟后须马上组织人员收获,使果穗水分能快速从30-35%降至安全水以下。
避免果穗籽粒长时间处在高水分状态,既使是不闷、不冻,种子也会因消耗能量太多而降低活力和发芽率。
1.2 收获期间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刚收下来就遇到阴雨天,给降水带来困难。
1.3 收下的果穗尽早从地里拉到场上晾晒,不能长时间放在地里,因地里湿度大,地面返潮,会影响果穗快速降水,也容易使果穗感染病菌。
1.4收获要干净,防止丢落果穗,同一块地集中收获,避免时间拖的过长。
2 及时晾晒、或采用果穗烘干,快速降水,保活力2.1可在水泥场或沥青已干的柏油路上晾晒,避免使用土场,因土场易返潮影响降水速度,并且果穗籽粒带土后影响色泽,如遇到降雨更加严重。
2.2 准备好苫布,在阴雨天需盖上,防止雨淋。
如果种子水分尚处于20﹪以上,在温度处于0℃以下时,要注意防止冻害。
2.3 放种子前先清扫晒场,扫净场上其它玉米、其他作物种子、砖石土块等杂质。
2.4 种子拉到场上后马上摊薄,当天收的当天摊薄,避免堆大堆过夜,防闷种。
2.5 清理出脱落的籽粒另外放置。
籽粒和果穗混在一起,籽粒会一直处在底部不能较好晾晒,易产生霉变,丧失活力。
2.6 捡出苞叶等杂质,便于晾晒。
极早捡出霉穗、杂穗和杂粒。
控制霉菌从霉穗向正常果穗蔓延。
2.7晾晒时勤翻动,抓住中午温高的时间翻场,每天至少翻一次,利于降水保芽。
或采用果穗烘干,加快降水速度。
3 适时脱粒、抓紧晾晒,或采用籽粒烘干,加速降水,保芽率3.1 在种子水分15%以下,最好晒到13%以下脱粒,并使用揉搓式脱粒机可有效降低籽粒破碎率,利于保芽。
3.2 脱粒前清理脱粒机,防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