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上课用)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上课用)PPT课件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内容回顾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对比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小试 吧 1
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3
1、突出色彩的描写。“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 朝烟”,“红”与“绿”,色彩鲜明,表现春天生 机勃勃的特点,抒写诗人愉快的心情。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花落家童未扫,莺 啼山客犹眠”的“花落”“莺啼”烘托环境的幽静, 表达闲适的心情。
3、情景交融。通过“桃花”“宿雨”“柳 绿”“朝烟”“落花”“啼莺”等景象的描写,写 出生机勃勃、恬静的春天特点,表达诗人热爱自然 的思想感情(或闲适的心境)。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12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尾联陡转,以
村行 宋 王禹偁
“惆怅”引出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思兴乡长归隐。之意。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7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8
3、以景结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高高秋秋月月照照长长城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
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
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
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
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
像空间。
9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 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 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10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4、重章叠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16
山前鸣杜宇, 山后鸣杜宇, 山上鸣杜宇, 山下鸣杜宇, ‘行不得也,哥哥,’ ——不如归去!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内容回顾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起兴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借景抒情)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
6 .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
13
5、铺垫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14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白描 )
8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喜外弟卢纶见宿》(
衬托(哀)景衬乐情)
2
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内容回顾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4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
照应、抑扬。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对比。
古诗词主旨表现
5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6
1、先景后情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 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 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1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 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 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 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 情感内容不相称。
17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19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22
6.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 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
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20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