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转眼又是第八周结束了,本周一早上升旗仪式之后,本期“领军计划”由文嘉乐教授给同学们讲解立体几何,文教授早在上周就在认真选题备课,在讲授现场,每位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

我向来推崇切磋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相互学习会让我们更出色!本周四得知创新英语大赛我班初赛通过很多位同学,但是按时报名参加复赛的同学仅有翁九灵同学一位,这让我倍感遗憾。

从这件事可见,同学们的“审题”意识太差,没有认真读懂参赛说明,所以才导致错过复赛报名时间。

同时,也说明同学们参赛意识不强。

其实对于高考改革,我们要想在高三有机会参加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大家从高一起便要有意识地踊跃参加有分量的比赛,因为比赛获奖能说明你的综合素养不差。

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高二我们还有一次机会参加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希望各位家长和同学能及时关注此事。

经过高中部认真评选代表我校参加长沙市创新作文大赛的同学全年级仅8位,其中我班的邓安妮和文嘉乐成功入选,可喜可贺,希望能荣获全市一等奖!本周日晚上还有全国中学生语文素养大赛,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对待,也许全国一等奖就会花落我班呢!:)本周同学们较之上周而言,学习氛围有所增强,但是寝室内务纪律有所退步,这是个值得警惕的事情。

因为我向来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寝室的状况决定学业状况。

期中考试即将来临,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积极备考,挑战自我,从今天开始!本周推荐阅读:《拖延症和摩托车维修的艺术》今天给拖延症患者推荐北大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的讲座。

如果你经常做事情的时候很焦虑,玩的时候也很焦虑;总是害怕无聊;总是对明天有幻想。

那么你真的应该听一下这个讲座了,因为你确实病的不轻啦!以下的内容来相当于讲座的文字实录,很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拖到末尾听音频。

拖延症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通病,很多人曾苦于拖延带来的后果。

在此次讲座中,李松蔚(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带领大家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和解析了拖延症。

他首先阐释了讲座题目的来由,这是源于一本叫做《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的书籍。

他从拖延的起源谈起,指出当代年轻人的主要精神困境是:屈辱感、自我贬低、不甘心,一些在大学生当中相当流行的词语如:屌丝、穷矮丑、loser、单身狗、学渣、给跪、膝盖碎了一地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现象。

文字实录:(节选)拖延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不光是讲拖延,是想和大家一起去认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上的困境或者是危机,拖延是它表面的一个名称。

捎带讲一讲我们是可以怎样应对这个危机。

但是不可能是能够顺利的摆脱拖延,如果听一节课就能顺利戒掉拖延,那这个世上早就不存在拖延这个东西。

首先,定义拖延症,拖延症并不是一直就有的一个名词,实际上最开始提出这个现象的是一个叫阿克莱夫的经济学家,他还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可能在经济学界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心理学界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他干了一件。

大概某一年的时候,他在印度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需要从印度把他的一些衣服寄回美国,大家可能听过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他其实很早就想去做了,但是直到,大家猜他花了多长时间才做完这件事。

首先印度的邮局可能是比较麻烦的,他需要填一些表,办一些手续,但是最多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就能办完。

但是这哥们直到最后他临着要回美国前他才把这事办了,大概拖了八个多月。

估计这衣服都已经臭了。

然后他觉得这个状态非常的有意思,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个状态,他提出了一个词,叫做“Procrastination”。

这个词在中国没有一个对应的翻译,就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描述这个状态,所以我们就开始开动这个脑筋,去阐释他。

这个词最开始的大家能描述它的意思叫因循往复,就是不断的把事推向明天,不断循环的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都叫做因循往复的话,那么今天大家得的就是因循往复症。

这个词太不轻盈了,所以后来有人提出一个比较顺耳的说法。

有人把它叫做拖拉,有人叫做拖延,还有人叫做磨蹭。

大概不到十年前,有一哥们又提出了,这是个病,叫做拖延症。

从他提出这个词以后,我们就开始慢慢的意识到,这个东西变成了困扰我们的一个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

我记得大概07年,我刚开始做这个咨询的时候,有个来访者,比我小不了几岁,也就是我学弟吧。

他说,李老师,你听说过拖延症吗?我说我没听说过,什么叫拖延症。

他说拖延症现在网上说的有些人办事始终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总是拖到最后,最后期限的时候才能完成。

然后我当时心里面非常震撼,我不是就有这种病吗?我当时才知道这是个病,然后回去查了以下,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百度去搜这个拖延症,你能搜出很多很多这样的网页。

当时豆瓣还有个小组叫我们都是拖延症。

如果在学术期刊里去搜索,你基本搜不到和拖延症相关的学术论文。

拖延症更像一种比喻,不是真有这种病,而只不过是有人把它叫成了一种病。

然后我们就开始纷纷地说,我们都有这种病。

我们都是拖延症患者。

如果你们到豆瓣那个拖延症小组去看,当时里面有个中医。

他说所谓的拖延症,就是肾虚。

(此处有笑声)但是后来有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这个观点是说,什么拖延拖延症,其实都是懒。

没有所谓的拖延症,你们就是为自己不干事找借口。

那拖延症到底是不是懒呢?在最近两年,大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词。

这个词听上去很恐怖,懒癌。

他已经不是症了,已经是癌了。

生活原本应该是怎么样的呢?这里就要引用《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他里边在踏上旅程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主要的精力都花在观赏风景和沉思上。

想想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想天色如何,或是回忆一下往事。

偶尔也看看摩托车的状况。

欣赏一下我们来到的乡野,日子就是这样随意。

忘掉时间,没有人会催促你,也不会担心浪费时间。

生活原本可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这样的生活到底和现在我们说的procrastination的生活区别在哪呢?过去的人好像也在浪费时间,但是为什么他们过的好像那么惬意呢?所以,我提出,我们今天的精神困境,不在于我们打牌或者打游戏,或者做了一些什么浪费时间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当代青年的精神困境其实在于我们的屈辱感、自我贬低的乐趣。

还有在这个自我贬低里面隐藏的不甘心。

我们看看现在我们经常用的一些词,屌丝、穷矮丑、loser、单身狗、学渣、给跪、膝盖碎了一地,大虾请收下我的膝盖等等。

如果倒推二十年,我们要说一个人,你就是个穷屌,我估计他们直接抽你一耳光。

但是今天我们可以说我就是一个穷屌,而我们还觉得挺自豪的。

但是我们真的觉得很自豪吗?其实不是,我们好像是在那种自贬来传递一种愤怒。

这种愤怒里边是我们的不甘心。

我觉得最能体现这种不甘心状态的,是我在微博上抄了一段话。

这是一个整天发正能量的一个号发的,他说,人的一生中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勤奋小人,一个是懒惰小人。

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要每天帮助勤奋小人把懒惰小人打死。

在转发的过程中,大家好像都形成了一种模式,我的勤奋小人已经被打死了。

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句话背后传递的是什么?这句话背后传递的真的是正能量吗?今天我们是来谈,为什么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会打架呢?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其实和我们使用的语言有关,我们把procratination翻译成拖延症,其实我们是有些暗示的。

如果我们说procratination是拖延的话,其实就是懒。

它传递的是道德训诫的潜台词。

它是从道德上批判这个行为,就是你不做事,那就是你自己作,就是你自己道德上不过硬,所以你不要再哼哼唧唧地说什么拖延症。

用懒这个词实际上传递地是谁叫你不争气。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词稍微换一下,如果我们把它称为人格的话,好像道德训诫就消失了,它更像是一种天生的性格。

说到认命,还是这个词比较生猛,懒癌。

而我注意到使用懒癌这个词的人的,大多是在这个世界里边混。

好像这个词里面还能传递一种朦胧的感觉。

因为我是懒癌患者,我已经放弃治疗了,很欢快。

但是“癌”这个字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重度的疾病。

所以我已经治不好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解释翻译为自控力的缺乏。

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你拖延是因为自控力的缺乏,那我们传递的就是一种什么暗示呢,缺哪补哪?所以去年还是前年,亚马逊排名第一名的是一本叫《自控力》的书。

那本书非常华丽,封面上写着有多少人看了这本书之后,从此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

然后过了几个月又出了一本书叫《自控力2》。

意思是说一其实还不够,要通过二来继续培养你们的自制力。

甚至前段时间有人提供了一个比喻,有人说自制力就像鸡肉一样,它是可以锻炼的。

所以你除了要健身之外,你还要健脑。

但是自制力是什么,没有人告诉你。

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仪器或者客观的测量手段,能告诉你这块东西就叫自制力,没有,这是我们虚构出来的一个概念。

我们甚至还可以使用其他概念,比如网络依赖。

因为大部分拖延都和网络有关。

实际上它传递的暗示是只要断网我们就能有救。

但是我们当时把它定义为拖延症,我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当我们把procratination翻译成拖延症的时候,它实际就在告诉你,拖延就是一个病根。

你现在之所以过得不好,都是因为你拖延着不做事造成的。

所以,你就把拖延这个事情,当成了是有病,但是我们去问倒推二十年的人,请问你有没有曾经拖拉过,我估计这一百个人里边,一百个都得举手。

但是你凭什么就把这个拖延叫做拖延症。

这个其实非常有问题我提出另外一个翻译的方式,我把他翻译成明日迷。

周而复始的指向明天的状态。

而我觉得这个翻译更能指向pro的这个状态。

第一是对此刻的逃避。

第二就是对于明天的幻想。

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今天活的不好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因为你拖着不做事。

对明日迷这个状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样一个状态,我经常在咨询室里面碰到这样一个状态。

今天过得怎么样呢?不满意,不好。

那应该怎么办呢?等明天。

那明天也不满意呢?等明天,等明年。

明年要是不满意呢?还有十年以后呢?所以这个是非常符合我们对于因循往复的理解的。

我们直接界定明日迷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其实我们发现,有没有拖拉其实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反倒是有其他的指标的存在。

比如对于明日迷的人来说,他是会做事情的时候很焦虑,玩的时候也很焦虑。

而正常的人可能是,做事情的时候平常心,玩的时候很放松。

对于明日迷的人来说,他会不断地自责,因为他觉得现在过得不好。

而对于一个正常生活的人来说,他可以沉浸在他当下的行动当中。

对于明日迷的人来说,他会把当下的状态视为一种痛苦。

此时此刻我是痛苦的。

而正常人来说,他可以用平常心去看待当下。

对于明日迷的人,他非常渴望未来有一天他可以解脱。

比如他回想,我现在做牛做马,再苦再累,都是为了打怪练级。

直到有一天,我要是成了BOSS,我就幸福了,我的生活就好了。

我要是有了一百万,一千万,我有了个妹子,在北京有了房,我就爽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