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建设概论》一,填空题1,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2,居住区的人口规模一般为(30000-50000人).3,从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4,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是(住宅群落)5,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是(财务问题).6,住宅区的系统一般可分为(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绿地与场地).7,住宅区的社区系统一般包括(生活保障,育才就业,交流参与,运营).8,1954年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9,住宅区的设施分为六大类即(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体制设施和市政设施)10,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是(居住组团).11,(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12,住宅区道路分为(宅间路,组团路,小区路,居住区道路)四级.13,(社区运营系统)是社区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15,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等级"学说,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16,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有(社区发展,生态优化和共享社区)17,卫生包括(环境卫生和生理卫生)两个方面的含义18,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自然景色的典型布局是(跌落型住宅和面向水体开放的布局)20,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要求、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以及景观形象的塑造)21,就居住小区而言,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控制指标为(居住区45%-60%,8%-15%;居住小区55%-65%,7%-13%;居住组团60%-75%,5%-12%.)22,在人口密度为(800人/公顷)左右或以上的住宅应该考虑户外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争取复合化的利用方式.23,居住区级的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24,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主要方式为(人车分行)25,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属于(半私密)空间.26,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用地,设施,空间,景观.)四个部分.27,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28,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秘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29,居民调查结果是否有效和合理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调查内容)30,为了解居民目前的居住生活状况和规律需要作(实况)调查.31,一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32,居民调查从调查目的来看,有(实况调查,意向调查,评价调查)三种.33,问卷调查的最后步骤是(预先测验)。
34,(问卷设计)是问卷是否有效的关键.35,封闭性问题又称(定选性问题)36,问卷设计涉及到的回答问题的答案设计,一般有(定名变数答案,定序答案,定距答案)三种基本类型.37,观察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对非语言行为的收集)。
38,属于外部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有(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其他较大的构筑物)。
39,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是(围合)40,消极空间包括(住宅区边缘)空间.41,在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上较多的运用的空间限定方式是(运用围合的空间限定)。
42,一般来说,住宅区的外部空间的D/H在(1-3之间)为宜.4 3,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为(1 )4 4,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能使每个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的布置方式是(行列式)。
4 5,商业性空间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宜采取的空间形式是(街道型)。
4 6,空间具有层次性,它由(人心理上的安全感)。
4 7,相对完整的,较多(出入口)的空间是形成积极的外部空间的基本条件。
4 8,空间有(流动的带形空间和静止的院落空间)。
4 9,一般一个城市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是(20-25米)。
5 0,日照间距的确定是以(太阳的高度角与方位角)为依据。
5 1,保证住宅日照并满足日照标准的前提(合理的住宅朝向)。
5 2,住宅区的开放空间体系主要由(公共绿地与场地空间系统和道路空间系统)。
5 3,对各种人群来说,选择交通方式最主要的考虑要素是[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是体能;高收入者是交通时间;低收入者是交通费用)。
5 4,通勤性交通包括(居民上下班,上下学内容)。
5 5,生活性交通包括(居民为购物,娱乐,交往等其他日常活动需要而发生的交通)。
5 6,服务性交通包括(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5 7,“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5 8,人车混行的组织方式主要路网一般采用的布局方式是(互通型)5 9,居住小区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6 0,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通路)6 1,住宅区交通组织方式是(人车混行和人车分行)6 2,住宅区的通路有(步行路和车行路)两种6 3,(通达性)是通路最主要的布局要求。
6 4,住宅区停车设施的服务对象的最大是(居民的私人停车)6 5,停车设施较合理的布局方式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6 6,一般居民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应该以(分散为主)6 7,物业管理机构一般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6 8,有(青少年运动场地)户外设施应在住宅区内相对独立的地段。
6 9,住宅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公益性设施、盈利性设施)7 0,在住宅区中主要的供水设施是(水泵房)7 1,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7 2,住宅区环卫的主要工作是(生活垃圾)收运7 3,住宅区的安全设施根据所采用的安全系统,一般较常用的有(对讲系统(包括可视对讲系统)设施、视频监视系统设计)7 4,软质景观有(植物配置与种植布局)7 5,道路绿地的主要作用是(景观性)7 6,在整个公共绿地中一般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用地的比列不应小于( 73%-87% )7 7,住宅区的户外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硬质景观)两大类7 8,住宅区的绿地有(使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三种作用7 9,改变地坪高度的手段是(护坡)8 0,环境小品根据其设置的环境可分为(街道广场小品、绿地小品)二,名词解释1、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
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用地为10~~35公顷。
3、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4、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5、需求层次理论—— 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住宅区建筑密度(净) = 住宅区某项建筑总基底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密度7、住宅区容积率 = 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8、居住区的社区系统——一般包括社区生活保障系统、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社区运营系统四大系统。
9、服务半径——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各项设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
10、领域感——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
11、研究目的适切性——指调查研究的目的需要被回答者理解并确信是正当的、值得做的和为一个良好目的服务等等,使回答者愿意并有效地回答问卷。
12、访谈调查——是一种由调查人员(访谈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提问并回答的调查方式。
它能够处理一些复杂问题,同时它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访谈的情境和访谈对象使访谈员有可能决定什么问题是适宜的,或在回答者回答一个问题有误时可以重复提该问题。
13、附属空间——指一些能减小空尺度并造成亲切感的附属要素所创造的一个“空间内的空间”。
14、日照标准——是按在某一规定的时日住宅底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来规定的。
15、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16、自然通风——指空气借助风压或热压而流动,使室内外空气得以交换。
17、通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和街道。
18、宅间小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通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他等级道路的作用。
19、街道——指那些两侧建筑毗邻的通路,两侧的建筑大多是居民使用频率较高、有着较多的吸引居民的设施,通行、观景、休闲散步和邻里交往往往在这通路上同时发生。
20、住宅区的设施——一般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停车设施、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六大类。
21、住宅区的供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水、绿化用水、环境清洁用水和消防用水五类。
22、对讲系统——指住户与来访者之间通过对讲机(包括可视对讲机)进行单元门或院落门门锁开启的安全系统,它包括一对电源线和一对信号线以及安装在住户户内、单元门、院落门和住宅区保安管理监控室的控制系统装置。
23、社区管理机构——是一种由行政管理与居民业主委员会管理共同构成的综合性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对关系到住宅区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和住户利益事务的居民意愿、意见的征求以及讨论决策。
24、住宅区公共绿地——其定性的含义是指不属于住宅区其他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停车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以及其他用地)、为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享用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集中绿地、各类户外场地(不包括标准的运动场)、居住组团绿地、较大的住宅院落绿地或场地。
25、边缘——指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之间、不同用途场地不同、地面与墙的交接处以及不同地坪高差的衔接处等边界。
26、三、问答题:1、什么叫社区?形成社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