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国主要产业概况

泰国主要产业概况

泰國主要產業概況泰國在1998年,因金融危機,廠商資金流通呆滯,信用緊縮,市場需求減少,受泰幣貶值影響,受益產業,如觀光業,觀光收入總成長19.4%,總人數成長5.4%;甘蔗及稻米業,因價格上漲,GDP總值成長2-4%;勞力密集產業,就泰銖而言係成長,惟就美金而言卻是衰退。

非受益產業,如大宗依賴進口原料之製造業(汽車及石化業等產業)。

一、汽車業:在經濟不景氣罩下,泰國汽車裝配廠及零組件廠商,生產線偏向以外銷為主,泰國日本廠商MMC Sittipol仍續扮演外銷頭,其中一噸重之pick up,總值約283億泰銖,較去年成長35%,去年泰國汽車裝配廠因國內市場需求減少之60.3%,依賴泰國國內市場較大部分之日商Toyota及Isuzu等,在泰國陸續關閉數生產線,惟因泰銖貶值致生產成本低,以外銷汽車裝配及零組件為主之泰國日本廠商MMC Sittipol (MSC)則大獲其利,去年泰國汽車裝配及零組件外銷總值,MSC占75%,日商Toyota 占12%,日商Honda占5%,日商Isuzu占4%等。

二、紡織業:泰國1998年前10個月行銷至紡織品配額協定國家,外銷總值為25億9000萬美元,成長比例為10.48%,對加拿大外銷總值為5.455百萬美元,成長2.13%,對歐聯外銷總值為8億2192萬美元,成長比例為2.13%。

泰國擬修改紡織品廠商分配配額辦法事宜,新辦法對分配配額將考量廠商外銷產品品牌、新穎設計、良好管理制度及產品品質,取代昔採用之出口實績,俾對分配配額更為公平性及強化紡織品出口競爭力。

三、農產品業:泰國農產品去年產值約6千500億泰銖,總值約增加3%,主要產品為稻米、蝦類、養豬等,惟泰銖持續堅挺及旱象不除,係將影響1999年產值之最大原因。

(一)稻米:泰國稻米外銷連續六年佔世界最大銷售國,去年外銷總產量為641萬噸,產值約為650億萬銖,居泰國農產品出口值第一位及外銷產品之第四位,惟今年因未如去年聖嬰現象造成菲律賓及孟加拉等國生產減少及泰銖幣值回漲等因素,致外銷總產量較去年減少13萬噸。

另泰國低質米有印尼及越南之競爭,印尼今年雖因政治及排華因素致進口泰國米量大幅成長,惟屬例外現象,往後印尼及越南之低成本競爭,將致逐步下降泰國外銷低質米比率優勢。

一九九八年全世界各國稻米外銷比例,依產量總額為泰國佔百分之26.9%,越南佔百分之19.8%,美國佔百分之13.3%等,另泰國農產部頃建立提昇香米品值促進出口五年計劃(由一九九八年至二○○二年),預算經費有六億四千八百萬泰銖,該計劃擬對香米由種子、肥料至出口流程實施品質管制,俾提高泰國出口產值,另泰國相關單位擬提供410億泰銖基金作為促進出口及穩定米價等政策。

(二)蝦類:泰國蝦類外銷廠商呼籲政府關切飼料短缺及價格高漲等事宜,泰國蝦類外銷連續五年佔世界最大銷售國,平均外銷產量為十五至十七萬噸,外銷產值為五百億至五百五十億銖,惟近因聖嬰現象造成世界飼料生產減少及泰銖貶值致進口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泰國蝦類生產成本甚鉅,盼政府能作長程規劃及重視研發增加飼料生產,來維持泰國蝦類外銷寶座。

泰國蝦類外銷至美國及日本分占40%,歐聯占10%,我國及大陸被泰國視為有潛力開發外銷之市場。

(三)家畜:有關泰國1998年家畜外銷產量成長約30%,泰國家畜前八個月外銷量為15萬9千噸,產值149億泰銖,預估產值較去年成長60%,外銷產量成長係泰銖貶值及飼料價格下降等因素。

目前外銷產值中,以雞肉為最大宗占94.91%,泰國目前係居世界第五大雞肉輸出國,僅次於美國、巴西、法國及中國,泰國目前主要外銷市場為日本占65%,歐盟占25%,以及10%係由新加坡、香港及中東等國家占有,其中外銷市場改變最大者為歐盟市場,主要係大陸受洪水及香港雞肉家禽疫致歐盟禁運等因素。

另外銷產值中,鴨肉占2.4%,豬肉占0.9%及牛肉占0.6%,目前泰國豬肉仍被國際間劃為口蹄疫區,外銷量僅占總產量2%,外銷主要國家為日本;泰國牛肉因品質低劣,目前除將引進歐洲品種外,高品質牛肉仍需靠美國及紐西蘭進口。

四、冷氣機業:泰國1998年冷氣機及其零組件外銷產量成長約10%,泰國冷氣機及其零組件前六個月外銷產值208億泰銖,泰國目前係居世界第三大冷氣機及其組件輸出國,目前主要外銷市場為日本、美國、歐盟及東協各國,泰國冷氣機銷售國內市場仍未起色,主要係金融危機及課徵冷氣機貨物稅達16.6%。

五、通信業:泰國電信自由化腳步,歷經四年政治及利益團體爭論,終於一九九七年通過電信自由化方案(Master Plan),主要係擬將兩大國營電信公司TOT (TELEPHONE ORGANIZATION OFTHAILAND)及CAT (COMMUNICATION AUTHORITY OF THAILND)私有化,另為符合WTO承諾,擬在二○○六年時完全開放予外人參加,惟目前自由化方案執行效果,仍為緩慢,影響外國資金進入泰國電信市場,更減緩IT市場國際化腳步,私有化法案仍未如期於1998年十月通過,目前仍於國會審議中。

另泰國電信業者,亦受金融危機影響,諸上市電信公司皆受鉅額損失。

泰國係資訊貿易協定(ITA)會員之一,依ITA所界定之六大資訊產品,泰國資訊業出口約佔GDP之10%,佔總出口值之26%,以及佔全球IT總貿易額之2.4%,惟泰國進口原料至出口,所產生附加價值僅2%-5%,是以泰國政府戮力提昇使用國內產品(LOCAL CONTENT),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前,約有一千家IT公司,惟在金融危機後約有10%關閉,數家廠商更裁員或減薪等措施,如IBM、HP及COMPAQ更推出以租借(LEASE)替代買賣(SALE)等行銷措施,整體而言,泰國IT國內市場需求減少。

泰國政府因預算阮澀,政府仍未大力支持電子商務,惟INTERNET,EDI,ATM等無紙化投資,在泰國商業廠商已愈為重視,又千禧年病蟲問題仍係泰國政府及廠商間主存在之隱憂。

另泰國仿冒智慧財產權問題甚為嚴重,我商需為慎重。

另電子商務、資訊軟體及千禧年病蟲等技術問題,亦存有拓展商機空間,似可鼓勵上述業者來泰國購併或設立分公司。

六、鋼鐵業:泰國鋼鐵業尚未能百分之百自製,仍需依賴進口原料,國內製鋼鐵質料仍不如進口貨。

目前泰國鋼鐵業者因信用緊縮,貸款現金流動不易,傾向以物易物,外銷廠商盼銀行貸款及政府能予減稅。

泰國鋼鐵業目前處於蕭條狀況,主因係建築及汽車業不景氣、金融緊縮、不合宜之鋼鐵稅率結構及原料短絀等。

目前泰國中小鋼鐵公司已約有五十家倒閉,數十家亦採裁減人員縮小經營。

較大鋼鐵公司為應付此危機,陸續尋找外資和外國市場及採用減低產能等措施。

根據泰國財政部海關廳統計資料(HS號列二碼)所示,泰國本年元月份至九月份鋼鐵產品進口衰退55.8%(金額為12.8億美元),惟出口成長55.6%(金額為3.1億美元),顯示泰國鋼鐵產品國內內需市場已趨飽和,產品有往外銷售趨向;又鋼鐵製品進口衰退2.8%(金額為11.9億美元),出口衰退9.7%(金額為4.2億美元),顯示外國進口鋼鐵原料製成製品出口在國際競爭力亦無明顯成長。

另我國產品進口至泰國金額為8千萬美元,占泰國進口金額之6%。

七、機械業:根據泰國財政部海關廳統計資料(HS號列二碼)所示,泰國電機設備及零組件產品及工業用機械產品各佔進口及出口之第一及第二位;本年元月份至十月份泰國電機設備及零組件產品進口成長23%,佔總進口額13.7%(金額為49億美元),我國出口該項產品至泰國成長32.4%,佔我國出口至泰國總進口金額之19%(金額為3.5億美元),佔泰國該產品總進口額之7.1%;又泰國電機設備及零組件產品出口衰退 6.3%(金額為76億美元),該產品之成長比率高於泰國該產品之進口成長23%比率。

另工業用機械產品進口衰退33%,占總進口額9.67%(金額為34億美元),我國出口該項產品衰退25%,佔我國出口至泰國總進口金額之11.1%(金額為2億美元),並佔泰國工業用機械產品進口額之 5.8%,惟泰國該產品出口成長8.2%(金額為74億美元),顯示泰國工業用機械產品國內內需市場已趨飽和,產品有往外銷售趨向。

1997年泰國因金融危機,廠商資金流通呆滯,信用緊縮,銀行貸款利率提升,市場需求減少,總生產(PRODUCTION OF MANUFACTURING GOODS)減少約6%,總體而言,泰國目前內需市場發展空間有限,惟機械業在泰國佔出口總額37.4%,進口總額佔23.3%,泰國政府甚為重視機械業,如在關稅政策,降低以出口為導向之進口機械原料予以扣減等措施。

八、水泥業:泰國國內建築、房地產持續繼不景氣,國內水泥市場需求萎縮40%(在1996年需求為3千6百萬噸,惟1998年僅2千1百萬噸),公共建設及民間營建負成長32%(1989-1996每年平均成長11%)。

泰國因泰銖貶值及國內市場需求萎縮等影響,出口增加為6千4百萬噸(佔總產量之15%),主要出口市場為ASEAN國家佔57%,中東國家為9%,東亞6%等。

目前泰國水泥業者積極尋找合作夥伴或債務重整,如瑞士Holderbank購買泰國第二大水泥廠SCCC24.9%,義大利Ital購買泰國JCC(Jalaprathan cement)27.2%,另最大水泥廠SCC擬出售25%及重整公司機制中。

短期內,因泰國國內水泥市場仍處蕭條狀況,拓銷泰國市場空間較小,惟長期上,泰國地廣,建築事業仍有甚大空間,我國為往後競爭考量,似可考慮來泰國併購水泥廠或設立新廠,俾能為享受ASEAN之低關稅等措施及為東南亞行銷新據點。

九、電子及電器業:泰國電子業出口成長約30%,電扇及電視主要競爭對手國為馬來西亞、韓國及我國,泰國國內市場成長緩慢,市場萎縮將近百分之二十,廠商因信用緊縮,流動資金有限,致政府採購押標現金籌措甚難,參加政府標售工程減少。

由於泰國經濟持續不振,內需市場萎縮,泰國1998年「空氣(真空)幫浦或空氣(氣體)壓縮機及風扇」之進口及自台灣進口該項產品之金額同步衰退,美國與日本為泰國最主要進口來源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以上,台灣進口占有率居第三位,1998年占有率微幅成長3%。

泰國1998年「熱離子管、冷陰極管及光陰極管」之進口額較1997年微幅衰退3.84%,主要進口來源國為日本、馬來西亞、南韓及台灣,該項產品係屬電腦、電視顯示器及攝影器材等之主要零配件,馬來西亞、南韓及台灣因幣值變動關係,各國在泰占有率均有程度不一之提升,僅日本微幅小跌。

十、石化業:泰國石化業因金融危機,國內市場萎縮,中下游石化業因ASEAN 之AFTA降稅機制及WTO承諾,泰國財政部已逐步降低石化產品關係,降低關稅將使外國石化業競爭廠商更加有利進入泰國石化市場,目前泰國國內市場需求仍高於國內石化廠供給,惟1999年因RAYON OLEFINS公司之開始生產,上游石化業將有影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