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厂房基础设计原理

钢结构厂房基础设计原理

钢结构厂房基础设计原理
长钢设计规划院陈彦涛
【摘要】工业钢结构厂房的基础常采用柱下单独基础和柱下桩基础两种形式。

通过对常用形式设计步骤的论述,总结了设计中容易忽视的桩底构造、钢筋保护层、基础的抗浮问题。

并对基础施工中预埋螺栓的定位方法进行以比较。

【关键词】钢结构;基础设计;预埋螺栓;定位
时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工业厂房、仓库等均采用了钢结构形式。

钢结构厂房以其重量轻、承载能力强、整体刚度及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构件布置修改相对方便的优点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而地基基础作为房屋结构的一部分,它承担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所有荷载,并由之传于支承它的地基。

工业厂房楼面荷载大,设备重量大,有些设备还产生动力荷载,因此对基础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就极为重要。

同时,基础又是地下隐蔽工程,一旦失事难以补救,甚至不可挽救。

所以,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尤为重要。

现就钢结构厂房基础设计的原理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

1 基础形式:
基础形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荷载大小与性质以及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再研究下部地质条件、土层分布、土的性质以及地下水的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因地制宜。

对于钢结构厂房一般柱距、跨度不会太小,所以当地质条件比较好时,常采用独立基础;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常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可分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种,根据工程情况选用。

北方地区地质土以黏性土为主,故较多采用独立基础,杂填土较厚时可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南方以及沿海地区以沙土及杂填土为主,且填土厚度较大,地下水位也比较高,采用桩基础的较多。

一般情况下,柱下采用独立承台,如果地面布置设备较多,设备自重又比较大,设备下亦需采用桩基时,可以考虑全部或部分采用满堂桩基础。

2 基础设计
2.1 独立基础设计步骤
1).根据柱底位置以及基础埋置深度,初步拟定基础高度。

2) 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底面积:A≥(Fk+Gk)/fa 。

若为偏心受压基础,
基底最大应力不能超过1.2倍的地基承载力。

对于有吊车的厂房,最小应力应大于零。

3).根据基础的冲切强度验算其高度:F
L ≤0.7β
hp
f
t
a
m
h。

要求基础冲切面上由土反
力产生的局部荷载设计值,不能大于基础破坏斜截面的抗剪强度。

4).根据基础的抗弯强度计算基础底板内的受力钢筋:
M I =(1/12)a2
I
[(2l+a‘)(P
max
+P-2G/A)+(P
max
-P)l];A
Si
=M
I
/(0.9h
f
y
)。

由于独立
基础底板在地基反力Pn的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均发生弯曲,所以两个方向都要进行受力计算,钢筋面积按两个方向的最大弯矩计算。

5).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绘制施工图。

2.2 桩基础桩基础的设计内容包括: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q
pa A
p
+U
p
∑q
sia
l
i
),其大小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确
定;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其大小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及桩顶嵌固情况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

2).验算桩本身的承载力,桩轴心受压时Q≤A
p f
c
ψ
c
,当桩承受拔力时,应进行抗拔
及桩身抗裂验算。

3).根据上部结构荷载确定单柱下桩的根数。

4).承台的设计。

承台分单桩承台及多桩承台,桩基承台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力、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其构造要求及计算公式依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5).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绘制施工图。

3 基础设计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3.1 桩底构造对于现浇大直径人工成孔灌注桩,桩底一般设计为锅底形状,这样可以增大桩与地基持力层的接触面。

经计算,增大桩底直径可提高承载力约4%~9%。

但实际上是难以得到保证的。

由于桩的深度一般比较大(从十余米到几十米),井底环境又差,即使是逐个检查也难以查验准确,所以,设计时桩底不宜按锅底形面积计算,将其作为安全储备为宜。

3.2 钢筋保护层规范规定:基础钢筋的保护层,设垫层时为40mm;不设垫层时为70mm。

由于施工时70mm 厚的保护层难以保证,所以,设计时宜采用基础下加设垫
层的做法,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3.3 基础的抗浮
当地下水位比较高时,基础设计时必须考虑基础的抗浮计算。

使得基础以上建筑物及填土的重量大于土中水对建筑物的浮力。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直埋式油罐、水池、地下车库等的基础设计中,抗浮问题就比较突出、这是由于其体积一般比较大,所受浮力远大于其自身重量。

所以在基础设计中一般应满足满足浮力不大于基础及其上土、建(构)筑物的自身重量之和γG(一般为0.9)倍以外,还要保障基础与建(构)筑物的可靠连接,使其连接件也能
满足抵抗浮力的要求。

否则在浮力作用下基础与上部建(构)筑物脱离浮出,造成一定的损失。

据调查,在工程建建设过程中因为抗浮不足而造成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在设计过程中应加以特别重视。

4 基础施工
钢结构厂房的基础施工,既要满足其本身的强度、刚度要求,又要满足与其上部钢结构连接的要求[2]。

基础混凝土表面标高要求:①对于单层厂房,柱底支承面标高允许偏差为±3.0mm,②对于多高层首先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其柱底支承面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

预埋地脚螺栓本身及其位置的允许偏差要求:
①地脚螺栓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mm~+30mm(螺栓露出长度);0mm~+30mm(螺纹长度)②地脚螺栓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单层厂房为5.0mm;多高层厂房为2.0mm。

以上要求都比较容易满足,难点在于基础内预埋螺栓的定位。

预埋螺栓位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上部钢结构的安装。

现就几种预埋螺栓的定位方法加以比较。

1)加设钢板开孔定位法。

此方法所用钢板为永久性、一次性模具,定位准确,但造价较高。

2)木模定位法。

依据柱脚预埋螺栓位置尺寸由木工下料制作。

此法可只制作部分模具,但需分段施工,再者由于建筑物的不同,柱脚设计亦尽不相同,所以木模也不好得到多次利用,另外木模的制作也相当繁琐。

3)软定位法。

也就是待预埋螺栓就位固定后,用草绳等物缠绕于其上部,然后浇筑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初凝后拔出缠绕物,再按要求调整预埋螺栓位置,预湿混凝土表面后用细石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灌即可。

此种方法比较经济。

5 结论
工业厂房为满足其工艺要求,结构布置千变万化,其基础设计也随之而变。

只有把握基础设计的原理,严格遵守国家现行规范规定,注意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