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摘要:21世纪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生变动都可能引发
全球性的危机。
而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主体之一,中国的经济状况尤其受世人关注,因此当前中国的经济热点问题也是全世界所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房地产业
回望2011年,物价、经济增速、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是贯穿全年的经济热词。
宏观调控下,我国物价快速上涨势头得到遏制,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稳健货币政策注重微调、预调,房地产调控直击投资投机性需求成效明显。
放眼2012年,如何在稳物价和促增长之间谋平衡,货币政策如何稳健中显新意,房地产调控如何继续,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宏观经济:物价须防反弹,增长稳中求进
2012年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已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
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要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
稳,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12年重点主要落在一个“稳”字,包括稳物价与稳增长。
稳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2011年6月份开始,我国CPI连续4个月同比涨幅6%以上,7月份CPI冲至6.5%的年内峰值,至8月份逐步回落。
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我国出口乏力,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
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符合宏观调控方向,但是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从而引发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
在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背景下,2012年我国在稳定经济增速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2012年有减有增的结构性税改将从多角度瞄准调结构的政策目标,改善收入分配、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从而更好地拉动内需。
二、货币政策:仍是“稳健”基调,适时预调微调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中央银行对形势的关注 更加依赖于基层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
而我国货币形势与国际货币形势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当前经济增长趋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 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 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 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回顾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一直是“稳健”的基调,直至11月16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一提法淡出,并首次加入“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提法,宏观调控才明显表现为从前三季度的实质偏紧到四季度的“定向宽松”。
展望2012年,在“稳健”的基调下,在实际操作层面将加强预调与微调,继续实施“定向宽松”。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方向。
会议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三、房地产业:调控仍将继续
近几年,我国建筑节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建筑领域,而自在社会各个领域已形
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强大潮流,这股潮流正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政策对规范房地产市场,调整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平抑市场价格具有深远的影响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完善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我国继2010年楼市调控政策之后,再次出台被称之为新“国八条”的调控政策。
我国认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继续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此外,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也有助于房地产调控。
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新增房地产贷款显著下降。
保障房计划顺利实施,在中央资金投入加大的情况下,还有多项政策支持保障房融资,土地、资金等配套措施持续跟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中国信息报
2011(11).
[2] 丛明: 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