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网上申报培训课件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社会保险
1、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 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 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 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八)缴费登记和参保登记
1、新成立的各类用人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分别到 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登记和社 会保险参保登记手续。
2、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登记时,缴费单位须提供营业执照、 银行帐号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批准 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 书等,并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六)社会保险费费率 5、生育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为0.8%,国家机关、全额拨款 事业单位缴费费率为0.4%,其他单位可选择上述某一种费 率。职工个人不缴费。 自2015年10月1日起,将企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生育保险 费率由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0.8%降为 0.5%,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生育保 险费率0.4%保持不变。 6、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 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 7、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 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四)缴费基数及其确定
2、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 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范围比较宽泛, 即不论是否计入成本、是否列入工资科目、也不 论是以货币还是实物支付,均应列入工资总额范 围。(参见省劳动厅、统计局、财政厅、地税局 劳社【2005】36号文件)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六)社会保险费费率 1、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为20%,职工个人缴费费率 为8%(特殊规定:个体经济组织单位缴费费率为12%,个 人缴费费率为8%)。 从2018年5月1日起至2019年4月30日止,继续执行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到19%。 2、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为6.4%,职工个人缴费费 率为2%。 医疗救助保险的缴费标准从2016年1月1日起,每人每月15元, 其中:单位负担9元、个人负担6元。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什么是社会保险
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保障对象主 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 偿收入减少的性质。
4、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 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 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 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补偿权利。
二、
基金费基本知识
(一)教育费附加 4、教育费附加的缴纳方式、期限、流程是如何规定的? 教育费附加由纳税人随同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一 同申报缴纳。纳税人在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登记,进行税费 种认定,可以自行通过电子税务局在网上申报,也可在纳 税服务大厅进行申报。 5、外资企业教育费附加从何时开始征收? 从2010年12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 外籍个人(以下简称外资企业)征收教育费附加。即对外 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含)之后发生纳税义务的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征收教育费附加 ;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之前发生纳税义务的“三税 ”,不征收教育费附加。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七)征缴模式 1、从征收机构来看,分为税务征收和人社征收;目前全国 约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税务征收;《安徽省社会 保险费征缴暂行规定》(省政府令128号,自2001年1月1 日施行)确定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克服“代征” 错误认识,树立征缴主体的正确观念。 2、从缴费基数的确定来看,分为确认申报(核定征收)、 自行申报和双基数申报。演变:核定征收(人社传计划, 税务按计划数征收)→自主申报(自行申报、自核自缴、 查账征收、重点稽查,补缴的决定权在税务)→自行申报 (缴费单位根据人社核定的缴费基数自行决定申报数额, 补缴的决定权在人社)。各有利弊。我市目前采用的是核 定征收。
3、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为2%,职工个人缴费费率为1 %(含农民合同制工人)。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六)社会保险费费率 4、工伤保险:根据行业风险程度,确定单位基准费率,基 准费率控制在0.5%—2%之间,并根据有关情况定期调整。 职工个人不缴费。(特殊规定: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 险,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保的,按照项目工程总造价的 0.2%费率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自2015年10月1日起,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行业的 划分,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依次将 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一类至八类。不同工伤风险类别 的行业执行不同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各行业工伤风 险类别对应的全国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为,一类至八类 分别控制在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2%、0.4%、 0.7%、0.9%、1.1%、1.3%、1.6%、1.9%左右。
二、
基金费基本知识
(一)教育费附加 7、我单位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政策,缴纳的教育费附加是 否返还?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 消费税实行先征后返等办法有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 的通知》(财税【2005】72号)规定,对增值税、营业税 、消费税(以下简称“三税”)实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 、即征即退办法的,除另有规定外,对随“三税”附征的 教育费附加,一律不予退(返)还。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二)缴费单位(用人单位)与缴费个人(职工个人) 1、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缴纳社 会保险费的单位称为缴费单位。包括各类企业、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 2、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缴纳社 会保险费的个人称为缴费个人。缴费个人包括各类企业事 业单位职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 和社会团体的专职工作人员。职工包括所有与用人单位有 劳动关系的个人,即不仅包括正式职工,也包括临时工; 不仅包括户籍关系在本地的职工,也包括户籍关系在外地 的职工;不仅包括城镇职工,也包括农民工;不仅包括中 国籍职工,也包括外国籍职工。
二、
基金费基本知识
(一)教育费附加 6、从事生产卷烟的单位如何征收教育费附加? 2005年8月20日,国务院令第448号 “删去《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国发【1986】50号 )第三条第二款。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从事生产卷烟的单位 征收教育费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明电【2005】1 号):自2005年10月1日起,对从事生产卷烟的单位全额 征收教育费附加,即从事生产卷烟的单位缴纳的增值税、 消费税税款为2005年10月1日以后的,一律按其实际缴纳 增值税、消费税税额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
二、
基金费基本知识
(二)地方教育附加 1、缴纳单位 凡我省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 人,除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外,还应缴纳地方教 育附加。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自 2011年1月1日开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皖税务函[2011]78 号)。 2、计征依据和附加率 地方教育附加以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 为计征依据,计征比率2%(皖税务函[2011]78号)。 3、计算方法 地方教育附加=计征依据×计征比率
二、
基金费基本知识
(一)教育费附加 3.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有哪些优惠政策? 《关于扩大有关政府性基金免征范围的通知》(财税 【2016】12号)文件规定,自2016年2月1日前,将免征教 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范围,由现行 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度纳税 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 大到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按季度 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关于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相关工作的通知》(财综【2015】 57号)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按照财政部规定免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白蚁防治费、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 专项基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镇公用事业附 加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同时,按规定免 收省级出台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
基金费基本知识
(一)教育费附加 (二)地方教育费附加
(三)水利建设基金
(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五)工会经费
二、
基金费基本知识
(一)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是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征收的一种专项资金。教 育费附加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其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作为教育专项资金,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改善 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 1、缴纳单位 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缴纳农村教育 事业费附加的单位除外)。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 国人2010年12月1日后恢复征收。 2、计征依据和附加率 教育费附加以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 计征依据,附加率为3%(从事生产卷烟和烟叶生产的单位 减半征收)。
一、
社会保险费基本知识
(三)缴费基数及其确定
1、各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为缴费单位职工工资总 额。职工个人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当 年7月1日至次年6月底(缴费年度)的社会保险费 缴费基数。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上年度全省职工 平均工资60%的,按照60%确定缴费基数;高于上 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300%确定缴 费基数。单位缴费基数不得低于全部参保职工当 期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皖政【2006】59号) 缴费费额=缴费基数×缴费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