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体现
1、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转为“育 人为本” 2、课程目标由“双基”转为“四基” 3、内容方法由“结果性”转为“结果 性”加“过程性” 4、评价指标由“单一”转为“多元”
四、实施《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建议
课标(实验稿) 四个学习领域
课标(2011版) 四个学习领域
• 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一)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第一学段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数与代数 内容结构没有变化
第二学段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
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 学的基本目标
梳理了10个重要的核心概念
强调了数学的意义和义务教育数学 一、基本理念与目标 课程的性质
1、强调了数学的意义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的性质
数学的意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 学,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数学 在社会日常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3)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 关系
(4)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 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四、实施《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建议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评 价 建 议
重视数学能力与情感态度的评价。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一)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 内容结构没有变化
(一)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第一学段内容减少,主要是学会分类、 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搜集与整理的;
统计与概率
第二学段分为“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 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部分;
(一)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强调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 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 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
2、重新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标准(2011)版》提 出的要求:
人人能获得良 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
重新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Leabharlann • 教与学的总体要求二
• 关于课程内容
三
• 关于教学活动 • 关于评价 • 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教 学 建 议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 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 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
五
3、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 的基本目标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四基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4、梳理了10个重要的核心概念
创新意 识 应用意 识 模型思 想 数感 符号意 识 空间观 念 几何直 观
核心 概念
推理能 数据分 力 运算能 析观念 力
二、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
•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运用
评价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双龙山街道中心学校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解读
主讲教师:王群英 2017年8月25日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一
二
• 基本理念与目标 • 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 • 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体现 • 实施建议
三
四
一、基本理念与目标
强调了数学的意义和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的性质 重新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