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水稻产业化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有机水稻产业化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保密精品项目咨询扶持方式:财政补贴项目类别:种养项目(有机水稻)项目代码:2009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1万亩有机水稻产业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叶湖可研报告编制时间: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 概况 (1)1.1.2 财务状况 (2)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2)1.2 项目建设方案 (3)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3)1.2.2 建设规模 (3)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 (3)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5)1.4 项目效益 (5)1.5 综合评价 (6)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9)2.1 项目建设背景 (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第三章建设条件 (12)3.1 项目区概况 (12)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12)3.1.2社会经济状况 (12)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3)3.2.1政策环境 (13)3.2.2资源优势 (13)3.2.3市场优势 (14)3.2.4科研优势 (14)3.2.5基础设施条件 (14)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15)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7)4.1 市场分析 (17)4.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17)第五章建设方案 (19)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19)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19)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20)5.4 工艺(技术)方案 (21)5.5 设备方案 (21)5.5.1 设备选型 (21)5.5.2 设备清单 (21)5.6 建筑方案 (21)5.7 实施进度安排 (22)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4)6.1 环境影响 (24)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4)6.3 评价与审批 (24)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25)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25)7.1.1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组织机构 (25)7.2 劳动定员 (25)7.3 经营管理措施 (26)7.4 技术培训 (26)7.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26)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7)8.1 投资估算依据 (27)8.2 投资估算 (28)8.2.1 总投资 (28)8.3 资金使用和管理 (28)8.3.1资金使用 (28)8.3.2资金管理 (32)第九章财务评价 (33)9.1 财务评价依据 (33)9.2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33)9.3 财务效益分析 (33)9.4 清偿能力 (34)9.5 投资加收期 (34)9.6 不确定性分析 (34)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36)10.1 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36)10.2 农业产业化经营 (36)10.2.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36)10.2.2 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化发展等 (36)10.2.3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38)10.3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38)附图1、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平面图;2、梅州丰华有机农业示范场总体规划图;3、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全貌图;附表1、资产负债表;2、损益表;3、现金流量表;4、租赁土地合同书(三份);5、香港有机认证中心有机农户认定证书;6、香港有机认证中心证明;7、香港有机认证中心检测报告书;8、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梅州市首家注册的有机农业生产企业。

公司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生产基地远离乡村和工厂,无农药化肥残留及无重金属污染源,经香港有机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符合有机农业生产,也是香港养殖界在内地兴办的一个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近几年来,在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香港有机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的标准生产健康环保农产品。

2005年丰华基地获香港有机检验检测中心认证为有机生产基地,产品经香港有机检验检测中心认证产品认定为有机农产品。

公司生产的“真田”牌系列有机大米等产品于2007年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产品”。

公司于2005年、2007年评为“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2008年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省级农业健康基地”,同时被梅州市科技局认定为“市级农业创新中心”。

其中有机水稻、有机甜枣科研项目分获2006年2007年梅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公司生产的“真田”牌(注册商标)有机米,已经成为本地重点农业品牌,生态经济效益初显。

2007年基地共种植有机稻1200亩,有机米总产量396吨,产值达871.2万元。

此外,公司还以基地带动农户的方式,带动了500户农户发展有机稻、有机著薯、有机玉米等种植,发展种植面积1000亩,达到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目前公司已成立一支由省、市、县农业部门、华南农业大学、省昆虫研究所、省中科院、农科院、香港有机认证中心等单位共1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组成的强有力的专家组队伍作为技术支撑,专门从事研究开发有机农业。

包括开展有机稻新品种引进、试验,有机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种植生物农药施用技术、重金属残留控制技术、生产规程等技术。

1.1.2 财务状况公司近两年项目单位资产总额1492.1 万元、固定资产643.3万元、流动资产546.1 万元、净资产 598.7 、负债总额 893.4 万元、所有者权益 598.7 万元、销售(营业)收入 219.6万元、净利润5.4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投资报酬率21%、资产负债率59%。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冯国平、男、1949年3月25日出生,大学文化程度,高级经济师、企业家、工程师,长期从事商业房地产开发,海南省、北京市、深圳、广州、湛江、江门、上海、湖南、湖北等地均有业绩。

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受于劳动模范、荣誉市民等称号。

2005年带领全体股东来到五华落户,积极倡导发展有机健康食品奉献社会。

1.2 项目建设方案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2009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1万亩有机水稻产业化种植建设性质:扩建种植基地建设地点: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叶湖1.2.2 建设规模公司目前已种植有机水稻1200亩,形成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项目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种植,形成1万亩有机水稻种植规模。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

包括在叶湖基地周边形成3500亩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公司采用免费提供种子、种苗、技术支持和定向收购的方式和与农户签订合同,直接带动2300户农户发展有机水稻种植面积6500亩。

1.2.3 主体技术、设备、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采用以下技术:1、土壤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检测。

引进实验分析设备,对土壤和产品进行重金属残留等问题进行检测,有效控制基地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问题。

2、进行优质稻品种选种和试种技术。

选择品质及口味皆优良,抗病抗虫性均高,需要肥料少而稳定的未经化学处理的品种进行试种,看是否能够适应本地种植条件。

3、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按照香港有机认证中心的《有机耕种守则及注意事项》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培放“赤眼蜂”,使用“印练素”生态农药和“欧甘”叶面肥。

从种子的消毒到秧田前期清理,用茶枯和石灰粉进行秧脚清理。

利用水渠堤驳套种白花臭草,起到除虫拒虫效果等。

4、土壤改良及增加土壤肥力技术。

大量种植绿肥,如紫云英,田青等,肥料主要利用猪粪与木糠加“EM”进行科学堆沤,另在沼气池溢出的沼水,有PVC管道引到田地合理淋施。

5、建立水源污染防范机制。

有机水稻基地为防止周边的牵涉地带受到外围的污染,全部采用在周边挖10米宽,2米深,筑堤1.8米高的水隔离带,保证不受外界污染。

6、基地杂草管理。

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除草剂,完全由机械和人工除草。

7、制定完善各类有机产品生产的操作规程。

对公司签约的农户进行定期的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和技能培训,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其他周边农户按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去种植有机产品。

设备清单:建筑物清单:项目建设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720万元,其中:企业自有资金520万元,拟申请资金200万元。

1.4 项目效益本项目主要效益体现在:可新增就业500人,辐射带动2300户农户发展有机稻种植面积6500亩,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年新增收入1500万元,利润150万元,税金50万元以上。

有效地解决农民脱贫奔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 综合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需要。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大国,传统农业从不使用化学物质,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合成物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投入品。

目前,除了保持传统农业生产的少数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以外,绝大多数地区在农业生产中不但普遍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合成物质,而且农业生产几乎完全取决于外界化学物质的投入水平,真正有意识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的地区极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间合作的深入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有机食品贸易机构的推动下,我国开始有少量地区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

1995年起,国内有一些单位向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等认证机构申请有机食品认证。

到目前为止,经认证的有机食品有水稻、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向日葵籽、南瓜籽、八角等100多个品种。

我国的有机食品,生产规模小,基本上是面向国际市场,目前全国有机农作物种植面积仅有4467公顷,其中2/3处于转换期(土地全面停止施用化肥农药3年后,才能生产出有机农产品)。

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额已从1997年的800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多亿美元。

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已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有机食品开发分中心,自1995年以来,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标志管理章程》、《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等有机食品认证的技术性文件已在我国有机食品认证过程中实施。

目前,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的有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欧盟有机农产品生产规定(EEC-N0.2092/91)、国际有机作物促进会(简称OCIA)以及其他国家(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机农业协会和组织的标准和规定,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