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换层施工方案【精选】

转换层施工方案【精选】

转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架空层采用梁式转换,将上部剪力墙转成框支柱,转换层层高4m ,框支梁截面大,配筋密,转换层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比较大,是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二、施工部署:1.施工安排:转换层施工中两栋塔楼拟采用平行施工,梁板、墙柱分两次浇筑混凝土。

2.施工工艺绑扎框支柱钢筋至梁底面→搭设满堂钢管架→支梁板底模→绑扎梁钢筋→插墙、柱钢筋→封柱模→浇柱砼→支板底模→绑扎板底筋→封梁侧模→水、电管线预埋→绑扎板面筋→封板侧模支后浇带模板→浇筑梁板砼。

三、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一)模板工程1.施工工艺程序:见下框图2.施工要点2.1.楼板模板:(1)模板由底模、搁栅、牵杠、支撑等组成,其中底模采用18厚七夹板,搁栅采用50×100木方,牵杠采用100×100木方,支撑采用ф50钢支撑。

(2)搁栅的间距为500mm,牵杆间距为1000mm。

搁栅、牵杠搭接时,搭接长度要大于等于500mm,且接头位置应错开布设,钢管支撑的间距为1000×1000mm,在距楼面500mm处及以上每隔2m将所有的钢支撑用ф48钢管联成一整体,并采用剪刀撑加固。

对于相应楼层设计标高略低部位用50×100mm木方作侧档板,靠板下设钢埋件用钉子钳牢,•避免木方直接放在钢筋上。

(3)楼板模板支撑系统见下图:牵杆、支撑等组成。

底模、侧模采用18厚七夹板,横档、短撑木、夹条、斜撑、搁栅等采用50×100木方,牵杆采用100×100木方,支撑采用钢支撑。

(2)梁侧竖向横档每500mm设一根,每侧不少于两根;短撑木、斜撑每700mm设一根;夹条每侧各设一根;梁底纵向通长牵杆最大间距500mm,且不少于两根;当梁高超过700mm,须于短撑木处设ф12•对拉螺栓将梁侧模拉紧,对拉螺栓沿梁竖向每400mm设一道,当须设置对拉螺栓时,每组短撑木应设2根;梁底支撑沿梁纵向每800mm设一根,沿梁横向每500mm设一根,支撑底部沿梁纵向设通长的50×200mm木方作垫板,在距平台板1m处将所有钢支撑用ф48钢管沿纵横方向互相连拉接成一整体。

(3)跨度大于等于4米的梁,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长跨度的2/1000;悬挑构件支模时应起翘l/200(l为悬挑构件跨度)。

(4)梁模板支撑系统见上图。

2.3.柱模板:(1)模板由柱头板、竖向拼条、横向柱箍及斜撑和斜拉杆等组成,柱头板采用18厚七夹板,竖向拼条和横向柱箍采用50×100木方,斜撑采用ф50钢支撑,斜拉杆采用4股8#铁线。

(2)柱的每个侧面设二道竖向拼条,横向柱箍采用两根50×100木方,每500mm设一道,离平台板面300mm开始设置,通过ф12对拉螺栓加以固定,相邻两道柱箍应相互垂直交错设置。

柱的每个侧面均设一道斜撑和斜拉杆,•斜撑和斜拉杆与地面成45°~60°角,分别与预埋于底板或平台板上的ф20钢筋棍和ф•20的钢筋环顶牢和拉紧。

(1)墙模由侧板、立档、横档、斜撑、水平撑、斜拉杆等组成,侧板采用18厚七夹板,立档和横档采用50mm×100mm木方,斜撑、水平撑采用ф•48钢管和钢支撑,斜拉杆采用4股8#铁线。

(2)横档由两根50×100木方组成一组,每组间距为600mm,•立档间距为400mm,用ф12对拉螺栓对拉固结,螺栓间距设计为600×800mm,呈梅花形布置,撑杆和拉杆一端撑拉在预埋于平台板内的ф20钢筋棍和钢筋环上,另一端撑拉在横立档交点上,撑杆和拉杆沿墙纵向每800mm设一组。

(3)墙的阴角作如下处理:(4)施工时,先弹出墙体的中心线和两边线,选择一边先装,立竖档、横档及撑杆、拉杆,钉模板,在顶部用线锤吊直,拉线找平,撑牢钉实,然后将模板底部清理干净后,再按相同顺序立另一边模板。

(5)墙模板见下图2.5.楼梯模板:(1)楼梯模板由楼梯底模、外梆侧模、档木、踏步侧模、搁栅、牵杠、反扶梯基、斜撑、吊木、托木、支撑、螺栓拉杆等组成。

楼梯底模、外梆侧模、踏步侧模采用18厚七夹板,搁栅、牵杆托木采用50mm×100mm木方,支撑采用ф48钢管支撑,档木、反扶梯基、吊木、斜撑则采用相应规格木方、木条或木板。

(2)反扶梯基于楼梯模板中间设一道,搁栅每•500mm•设一道,牵杆每1000mm设一道。

(3)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或梯基)模板,再装楼梯底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邦侧板,外邦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跳步的档木,然后在现场装钉侧板。

踏步高度要一致,特别要注意最下一步及最上一步的高度,必须考虑到楼地面层粉刷厚度,防止由于粉面层厚度不同而形成踏步高度不协调。

(4)楼梯模板支撑系统见下图:2.6.模板的拆除:(1)墙、柱模板及梁侧模必须在平台、梁砼浇筑48小时后方可拆除。

(2)跨度小于等于2米的板,•必须在砼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50%时(约5天以后),方可拆除;跨度在2~8m之间的板,必须在砼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75%时(约10天以后),方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板,必须在砼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100%时(•即28天以后),方可拆除;如上一层的梁板砼未施工,则该层的梁板底模拆除后应加顶撑。

(3)跨度小于等于8m的梁,必须在砼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75%(约10天以后),方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梁,必须在砼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100%时(约28天以后),方可拆除。

•(4)所有悬挑构件均须待砼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质的100%时(约28天以后),方可拆除底模。

(5)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

3.模板支撑体系计算3.1.框支梁模板框支梁截面大,跨度长,模板支设要求高,采用18厚七夹板作梁侧模、底模、牵杆、横挡、横撑采用50×100木方,竖挡、搁栅、斜撑采用φ48钢管示:3.2.模板支撑a框权梁900×为200mmb支撑体门型架加距600mm堂钢管支撑。

支撑间距1000×1000mm。

3.3.楼板支撑承载力计算楼面荷载为9.8×2.5×0.2×1.2+2.0×1.5=8.88KN/m2考虑偏心受压单根钢管承载力为0.15Pn=0.15×4.89×16.67=12.23KN>8.88KN/m2满足承载力要求3.4.框支梁支撑承载力计算框支梁采用门型架加钢管共同支撑,门型架间距600mm,钢管横向间距400mm,纵向间距600mm如左图所示楼面荷载取900×2400的框支梁为计算对象:a.模板及支撑的自重荷载q1=0.75×1.2×0.6=0.54KNb.新浇砼施加的竖向荷载q2=25×9.8×(0.9×2.4×0.6+0.3×0.2)=32.63KNc.钢筋施加的荷载q3=0.9×2.4×0.6×5=6.48KNd.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加的荷载q4=1.2×0.6×2=1.44KNe.总荷载q=1.2×(q1+ q2+ q3)+1.4×q4=49.6KN门型架采用CKC型门架,查施工手册承载力为N1=Kψaf=37.96KN两根钢支撑承载力为N2=12.23×2=24.46KNN1 +N2=62.42KN>P=49.6KN满足承载力要求(二)、钢筋工程1.钢筋工程概况(1) 25及Ф25以上钢筋连接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等级为A 级。

(2)柱、暗柱<Ф25的钢筋中18~22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外,其他钢筋均采用搭接。

(3)墙内竖向分布筋的锚固及搭接,底部(标高35.570米)以下的竖向筋采用搭接加6d的直钩。

(4)转换层框支梁一般在2000mm左右。

(5)梁主要型式为矩型。

(6)本工程柱、暗柱18~22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7)所用的二级钢筋均为月牙纹钢筋。

(8)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接头应相应错开,当采用非焊接的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 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注:1.月牙纹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增加5d。

2.I级钢筋锚固时末端加弯钩。

3.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10)本工程框架柱、框架梁及次梁出图纸注明之外,设计说明详见国家标准设计00G101及中南标98ZG003。

2、施工安排与组织(1)按施工分块与流水方向进行施工。

裙楼部分分为1~14轴、14~25轴两个施工段。

(2)施工前技术交底。

施工前各部门、技术、质检、测量、施工、下料(加工订货),要详细阅读图纸,明白各部位的名称及配筋要求,并按施工进度,由技术部门对其它各环节预先进行技术交底。

3、钢筋制作3.1.施工准备(1)机械设备a.钢筋冷挤压连接机、钢筋冷拉机、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成型机、弯箍机、点焊机、电弧焊机及相应吊装设备。

b.本工程由专门机修人员对各种机械,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修理。

(2)材料a.材料部门及时掌握材料的使用情况,组织好材料的采购与进场,随时保证钢材的足够储备,以保证钢材的加工与使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b.进场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并按批、量出厂合格证,由技术部门抽样送试验室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如钢筋为进口钢材,每批量规格随机抽一组(两根)送南山区质检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作业条件:A.各种设备在操作前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定。

B.钢筋抽料:钢筋抽料员要熟悉图纸,设计变更,会审记录及施工规范,按图纸要求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合理的填写抽料表,计算出钢筋用量。

C.钢筋抽料表做到规范,明确,对于形状复杂的钢筋型式,尺寸要计算准确,由抽料人员或技术人员,在加工场放出1:1的结构尺寸线,进行实量加工。

D.冷挤压套筒规格必须与钢筋规格一致;并按套筒上的纹印以及不同直径的钢筋采取不同的压力值进行挤压。

E.电渣压力焊、冷挤压套筒连接等机具的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3.2.钢筋加工场的布置(1)主要加工型式:调直、切割、冷变、对焊、钢筋连接冷挤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