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作者韦汉运,群共享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内容简介,如有兴趣,可到群共享下载。
下面我从《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共48篇论文)中摘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与大家分享,如有欠妥之处,欢迎到“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继续交流、探讨。
土的塑限是土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备注:摘自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1.2-3条),其中的塑性指数,即为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因此,塑限也是决定土样是否可以用于路基填筑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TO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备注:下简称“TO118-2007试验”)按如下方法确定土样的塑限:“根据本试验4.2.1求出的液限,通过76g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的关系曲线(图TO118-1),查得锥入土深度为2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备注:摘自TO118-2007试验第4.3.1条)、与塑限入土深度hp的关系曲线(图TO118-2),“根据本试验4.2.2求出的液限,通过WL查得hp,再由图TO118-1求出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
关系图时,须先通过简易鉴别法及筛分法把砂类土与细粒土区别开来,再按这两查hp-WL种土分别采用相应的hp-W关系曲线;对于细粒土,用双曲线确定hp值;对于砂类土,则L用多项式曲线确定hp值”(备注:摘自TO118-2007试验第4.3.2条)。
根据TO118-2007试验第4.3.1条,当采用76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在h-w图上查得固定入土深度hp=2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根据TO118-2007试验第4.3.2条,当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hp值是一个变数,在h-W图上查得该变数hp值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
以本论文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样制备方法的探讨”中的表1为例,同一方法制备的同一个土样,当分别采用100g锥与76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两种试锥测定的液限几乎一致,但是,100g锥测定的塑限为23.8%,76g锥测定的塑限为28.5%,塑限值相差达4.7%(备注:28.5%-23.8%=4.7%)。
众所周知,同一个土样不可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塑限。
因此,要么100g锥测定的塑限是正确的,要么76g锥测定的塑限是正确的,两者必有一错。
1 塑限时的入土深度根据T0118-2007试验第3条“当含水率等于塑限时,对控制曲线走向最有利,但此时试样很难制备,必须充分搓揉,使土的断面上无空隙存在。
为便于操作,根据实际经验含水率可略放宽,以入土深度不大于4~5mm为限”的“条文说明”,意味着土达到塑限时的入土深度应小于c点的入土深度,即土达到塑限时的入土深度应小于5mm。
但是,根据T0118-2007试验第4.3.2条的规定,当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土的塑限就是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而hp由双曲线(备注:细粒土)或多项式曲线(备注:粗粒土)确定。
表1是分别采用双曲线[备注:hp=WL /(0.524WL-7.606)]及多项式曲线(备注:hp=29.6-1.22WL +0.017WL2-0.0000744WL3)计算含水率为11~70%的hp值。
表1 含水率为11~70%时采用双曲线与多项式曲线计算的hp值 含水率(%)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多项式(mm) 2.0 1.9 1.9 1.8 1.7 1.7 1.6 1.6 1.6 1.6 1.5 1.5 双曲线(mm) 2.4 2.4 2.4 2.4 2.4 2.5 2.5 2.5 2.5 2.5 2.5 2.5 含水率(%)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多项式(mm) 1.5 1.5 1.5 1.5 1.6 1.6 1.7 1.7 1.8 1.9 2.0 2.1 双曲线(mm) 2.5 2.6 2.6 2.6 2.6 2.6 2.6 2.7 2.7 2.7 2.7 2.8 含水率(%)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多项式(mm) 2.2 2.3 2.5 2.7 2.8 3.0 3.2 3.5 3.7 4.0 4.2 4.5 双曲线(mm) 2.8 2.8 2.8 2.9 2.9 3.0 3.0 3.0 3.1 3.1 3.2 3.3 含水率(%)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多项式(mm) 4.8 5.2 5.5 5.9 6.3 6.7 7.1 7.6 8.1 8.6 9.1 9.6 双曲线(mm) 3.3 3.4 3.5 3.6 3.7 3.8 4.0 4.1 4.3 4.6 4.8 5.2 含水率(%)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多项式(mm) 10.2 10.8 11.4 12.0 12.7 13.4 14.1 14.9 15.6 16.4 17.3 18.1 双曲线(mm) 5.6 6.2 7.0 8.1 9.9 13.1 20.6 59.1 -51.9 -16.4 -9.1 -6.0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采用多项式曲线计算hp值时,含水率≥34%的hp值<5mm,含水率在23~33%之间的hp值为5~10mm,含水率在11~22%之间的hp值为10~20mm。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采用双曲线计算hp 值时,含水率≥24%的hp值<5mm,含水率在16~23%之间的hp值为5~20mm,含水率等于15%时,hp值突变为59.1mm,含水率≤14%时,hp值为负数。
因此,当粗粒土的液限≤33%、细粒土的液限≤23%时,100g锥对应的变数hp值均大于5mm,而此hp值显然与T0118-2007试验第3条“当含水率等于塑限时,对控制曲线走向最有利……以入土深度不大于4~5mm为限”的“条文说明”相互矛盾。
2 塑限的界定根据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1“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备注:以下简称“8.1试验”)的“条文说明”第257页“该点的下沉深度约为1.8mm,相对应抗剪强度约130KPa,与国外塑限时的强度很相近,认为该点的含水率即为塑限”可以推断,国家标准8.1试验及国外试验界定土的塑限均以抗剪强度为130KPa时土相对应的含水率作为标准。
因此,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T0118-2007试验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以变数hp值所对应的的含水率作为土的塑限,显然没有科学依据。
3 塑限的精度如果T0118-2007试验采用变数hp值与ab、ac两直线交点处的两个含水量之差小于2%作为计算土塑限的先决条件,根据本论文集“关于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精度的探讨”可知,c点含水率波动范围最大值可能大于10%,最小值至少大于2%,意味着土塑限最大偏差值可能大于10%,最小偏差值至少大于2%。
因此,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T0118-2007试验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并不能准确测定土的塑限。
4 液限及hp值的确定T0118-2007试验第4.2条“液限的确定方法”第4.2.2条“若采用100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W,即为该土”、第4.3条“塑限的确定方法”第4.3.2条“根据本试验4.2.2求出的液限,样的液限WL通过液限W与塑限时入土深度hp的关系曲线(图T0118-2),查得hp,再由图T0118-1L”。
求出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众所周知,采用T0118-2007试验100g锥测定土样的液塑限时,必须符合hp与ab、ac两直线交点处相应的两个含水率之差小于2%的合格判断,只有满足这个先决条件,才能把hp值与ab、ac两直线交点处“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a点连成一直线”(备注:摘自T0118-2007试验第4.1条),才能建立T0118-2007试验“图T0118-1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h-W)关系”,才能“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液限W”。
L=20mm 但是,采用T0118-2007试验100g锥测定土样的液塑限时,“首先需要测定hL时土的液限W,然后分别按砂类土和细粒土的公式计算相应的hp值。
于是,塑限值可直L接从h-W图上读出”(备注:摘自T0118-2007试验的“条文说明”第4条),因此,当100g锥a 点的入土深度不是20mm时,由于不能确定土的液限,也就无法计算变数的hp值,因而无法建立h-W图。
综上所述,当100g锥a点的入土深度不是20mm时,如果无法确定土样的液限,也就无法计算变数的hp值;如果无法计算变数的hp值,也就无法建立h-W图;如果无法建立h-W图,也就无法确定土样的液限,也就无法采用100g锥进行土的液塑限试验。
5 试验实例某合同段K1+680挖方土样为粗粒土,风干后直接将土样过0.5mm筛,采用T0118-2007试验76g锥、100g锥分别进行液塑限试验所测定的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76g锥与100g锥测定的试验结果圆锥质量 (g) 测 点平均入土深度(mm)平均含水率(%)计 算 结 果a 20.2 32.6b 9.8 25.6100c 4.8 21.3 W L=32.5% W p=21.4% Ip=11.1a 17.0 32.8b 7.6 25.676c 1.8 18.2 W L=32.8% W p=17.9% Ip=14.9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同一方法制备的同一个土样,当分别采用100g锥与76g 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两种试锥测定的液限几乎一致,但是,100g锥测定的塑限为21.4%,76g锥测定的塑限为17.9%,塑限值相差达3.5%(备注:21.4%-17.9%=3.5%)。
因此,当采用76g锥与100g锥同时测定同一土样的液塑限时,两种试锥测定的液限几乎相同,但是,两种试锥测定的塑限各不相同,有的土样采用100g锥测定的塑限比采用76g锥测定的塑限大(备注:如本文表2),有的土样采用100g锥测定的塑限比采用76g 锥测定的塑限小(备注:如本论文集“关于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样制备方法的探讨”中的表1),而且两者测定的塑限值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