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划艇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与实践

皮划艇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与实践

工作的肌群 工作的形式(专项力量为远端固定) 用力的结构(持续性的快速力量) 用力的顺序(大-中-小) 能量代谢(磷酸原、酵解能、有氧氧化)
卧推
卧拉
右 胸 大 肌
右 三 角 肌 前 束
右 肱 二 头 肌
右 肱 三 头 肌
右 腕 屈 肌
右 腕 伸 肌
右 斜 方 肌
右 背 阔 肌
专项基础力量(最大力量):
负荷量中上,强度70%-100%,重复次数8-1次,6-8组。方法有重复 法、金字塔法、大强度法等。 女子皮艇组典型力量课: 1、 绕杠铃片6动作x10公斤x20x3 2、 杠铃高翻x10-8-6-5-6-8(45-65kg/5) 3、 卧推70%/8 80%/6 90%/4 95%/2 100%/1 95%/2 90%/4 80%/6 4、 卧推45kg/50/2 40kg/100/1 要求记时,在最短时间 内完成! 5、 负 重 下 蹲 75%x10-80%x8-85%x6-88%x5x3 ( 85/10-95/8105/6-110/5x3) 6、 草坪组合跳跃性练习 冲跑x6圈 (直道快弯道慢、注意 起动加速)
皮艇主要用力肌群
上肢的运动方式和幅度远多于躯干和下肢, 故上肢肌——主要是肩带肌和上臂的肌肉做功 比率较大,居第一位,如拉浆时的三角肌后部、 肱三头肌和冈下肌、背阔肌等;摆浆时动用的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和肱二头肌等。躯干回旋 (扭转)和维持姿势的肌肉做功比率居第二位, 如躯干回旋肌肉——腹外斜肌和维持姿势的肌 肉——竖脊肌。下肢主动屈曲、蹬伸的肌肉居 第三位,如胫骨前肌和股二头肌、股直肌等。
不同距离皮划艇比赛的氧气需求和有氧代谢
距离(m) 250 500 1000 2000
氧气的消耗量(L) 25 35 50 80
有氧代谢(%) 20 50 65 70
无氧代谢(%) 80 50 35 30
5000
10000
180
280
90
95
10
5
引译自国际划联内部资料,2001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对最大摄氧量的需求(单位:ml/Kg.min)
2-7 2-7 2-7 1
葡 萄 糖 氧 化 型 肌 纤 维 肌 原 纤维
氨基酸 荷尔蒙 氢离子 肌酸 氧气 溶酶体 氢离子 -葡萄糖
30s 5-6min
7 2 1 2-7
线 粒 体 葡萄 糖
最 大 氧 化 型 肌 纤维
有氧功率为主
30-180 min
心 脏
平 滑 肌
肌 原 纤维 粗度
容量
氨基酸 荷尔蒙 氢离子 肌酸 最大脉搏 输出量
26 X 31 X 28 X 24 X 22 X 23 X 22 X 32 X 26 X 23 X 23 X
19 X 16 X 32 X 27 X 17 X 22 X 22 X 12 X 18 X 19 X 22 X
27 X 24 X 41 X 40 X 28 X 27 X 25 X 17 X 31 X 27 X 33 X
130 kg. 115 kg. 120 kg. 115 105 kg. 110 kg. 100 kg. 110 kg. 125 115 kg. 110
23 X 22 X 23 X ---------18 X 21 X 22 X 28 X ---------19 X ----------
27 X 25 X 24 X 24 X 24 X 17 X 22 X 30 X 22 X 21 X 18 X
潘东阳
齐 兵
孟关良、杨文军和王兵的肌肉用力特点:
孟关良对全身肌肉的调动能力较强,用力特征 上属于均衡型。在划浆时可以调动多群及同一 功能群中的多块肌肉参与工作,而且左右侧肌 肉能够协调配合。杨文军的突出特点是单块肌 肉用力特征显著,拉浆主要依赖三角肌后部, 躯干回旋主要依赖腹外斜肌,其他肌肉虽然亦 能协调配合,但做功比率远远小于上述特征肌 肉。王兵的肌肉用力特征与孟关良相近,但肌 肉协调用力能力弱于孟关良。
125 kg. 105 kg. 115 kg. ---------kg. 90 kg. 105 kg. 100 kg. 105 kg. ---------kg. 110 kg. ---------kg.
135 kg. 115 kg. 120 kg. 115 kg. 105 kg. 110 kg. 100 kg. 120 kg. 120 kg. 115 kg. 110 kg.
高浆频
力度

皮划艇速度训练的技术要点:
起航阶段:稳——动作稳;深——桨入水深;柔——第一桨入水柔; 狠——拉桨狠 加速阶段:高——桨频高;快——船速快;短——划幅短
途中阶段:“三度”——深度、幅度、加速度
变速阶段:少——桨数少30左右,时间少5-8秒;高——桨频高;
齐——多人艇口令齐、发力齐 冲刺阶段:韧、齐、狠(最后为非正规技术动作的短桨)
竞速结构的要素及其对应的运动能力
竞速结构
起航阶段 0—50m
加速阶段 50—250m
途中阶段 250—400m
冲刺阶段 400—500m
建立起航理念: 建立加速理念: 以大力量获得 快速提高浆频、 初速度,切忌 注意保持拉桨
建立途中理念: 控制浆频、突 出每桨效果
建立冲刺理念:
力争保持每桨效 果,快速提高浆
不同负荷形式对最大力量、起始力量和肌横断面的影响
35 30 25 20 增长率(%) 15 10 5 0
90%x3 45%x8 70%x12 最大力量 起始力量 肌横断面
不同训练方法对三种力量素质的影响 60 50
提高率(%)
40 30 20 10 0 等长最大力量 等张最大力量 垂直跳跃力量
J I+J W+J
2004年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 体能训练特点与实践
皮划艇项目专项特征
奥运会的皮划艇比赛距离为500米和1000米, 划艇的成绩为双划1′38″-3′40″左右,单划 1′48″-4′左右。皮艇的成绩分别为1′30″和 3′20″左右。可以看出这是一项以快速力量耐力 为主的周期性运动项目。1000米和500米比赛 后血乳酸为:12-20mml/L。肌肉的工作方 式:500米比赛中划艇每桨拉力平均接近2030Kg,皮艇为20kg左右,均为远端固定的向 心收缩。因此,对快速力量耐力(比赛的大部 分),最大力量(前10-20桨),爆发力或速 度力量(功率)均有很高的要求。
皮划艇运动员的训练
力量训练 跑的能力训练 协调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
快速力量肌肉质量
肌纤维构成
肌肉活性
同步
快速力量的结构模型(Buehrle1995)
力量训练途径:
一般基础力量 专项基础力量 专项力量 (快速力量与快速力量耐力) 保持力量 四个阶段。
力量训练方法的诊断与分析
一般基础力量(建设性力量):
女子皮艇组典型力量课: 1、 10kg杠铃片组合动作练习(4动作x12次x4组) 2、腰腹肌力量 沙背心腹肌群(仰卧起坐转体 10kgx20+屈腿两头交叉起15+15)x3组 沙背心腰背肌(俯卧背起转体10kgx20+仰卧背起侧转 15+15)x3 3、 前后分腿胸前推铃20-30kg x 15 x 5(20kg记时: 优秀≤7.70、良好≤7.90、及格≤8.10) 4、 下肢力量与协调性:跑、跳海绵格4动作各x3-4组 5、 间隔跑1000mx5(间隔3分、强度4.05-3.50″平均 3.55之内)
右 冈 下 肌
右 肱 三 头 肌
右 肱 二 头 肌
右 肱 桡 肌
右 三 角 肌 后 束
右 腕 屈 肌
图15 卧推和卧拉练习肌肉做功贡献率
卧拉与卧推练习的动作分析
卧推练习:主要目的是 要发展胸大肌、三角肌 前束以及肱三头肌等肌 肉的力量。实际训练中, 上述3块肌肉的做功贡献 率皆明显大于其他肌肉。 故卧推练习可以作为专 项力量训练手段之一, 但在训练中应严格控制 动作的质量,避免过多 的多余动作所起到的助 力作用。 卧拉练习:主要目的是 要发展斜方肌、背阔肌、 三角肌后束和肱二头肌 等肌肉的力量。但在实 际训练中发现,采用传 统的卧拉方式,发展的 肌肉主要集中在上臂和 前臂的小肌肉群,不能 让运动肩带的大肌肉得 到充分的收缩。
心率 180 - 200
60+30s
120s
10-40
1
小于150
有氧功率为主
2-9小时

1-6
2-7
力量训练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一般基础力量(建设性力量): 力量训练的 “物质”准备阶段。 专项基础力量(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 耐力都与最大力量密切相关。 专项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将最 大力量转换成专项所需要的快速力量和快速力 量耐力 保持阶段:保持前面各阶段中已获得的力量训 练水平,突出专项训练。
项 目 中长跑 游泳 赛艇 皮划艇
男 子 70-75 60-70 65-69 60-68
女 子 65-68 55-60 60-64 50-55
(*引译自国际划联内部资料,2001)
运动员的个体特征
身体形态与机能 运动素质 肌肉用力 技术风格 心理素质 比赛作风 伤病情况
中国划艇队
最大力量测试成绩
项目
测试日期
2003.2.28
最大卧推 1RM
2003.11.29 2004.2.9 2003.2.28
最大卧拉 1RM
2003.11.29 2004.2.9
一分钟引体向上
2003.2.28 2003.11.29 2004.2.10
仰卧起坐
1分钟斜板负重10 kg.
2003 .11.10 2004.2.10
氨基酸 荷尔蒙 氢离子 肌酸 氧气 溶酶体 氢离子 -葡萄糖
10100%
线 粒 体
70100% 30-40% W70% 70100% 10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