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之PDCA循环

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之PDCA循环

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之PDCA循环、持续改善
1、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

最早由有“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Plan:制订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Do:按计划实施,落实具体对策;
Check:对策实施后,把握对策的效果;
Act: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

■PDCA的特点
①四个阶段一个不能少;
②大环套小环;
③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

2、Kaizen(持续改善)
它定义了不断鼓励和实施涉及每个人的小规模改进的方法,正是由于这一过程是不
断的小规模的改进,所以才使过程变得更加有效、高效和容易控制并有很强的适应性。

➢在日本的很多企业中,都有Kaizen周的改善活动。

一个跨部门的小组、利用
一周的时间、抛开日常工作、专门解决某个专项的质量改进项目、并达成一定目标。

➢ Kaizen十分依赖一种文化:鼓励不断地努力改进工作或程序的操作者们提出建议,来自于全员参与的集体智慧。

■Kaizen 的构成
①全面质量管理TQM②全员生产维修TPM③准时生产体制JIT④企业战略规划PD
⑤合理化建议⑥小组活动
■持续改善的手段
①标准化② 7S③消除浪费
■Kaizen持续改善活动程序
①选择工作任务。

②弄清当前的情况。

③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弄清事情的真正背景及原因。

④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策。

⑤导入、执行对策。

⑥观察并记录采用对策后的影响。

⑦修改或重新制订标准,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⑧检查从步骤1到7的整个过程,据以引入下一步的行动。

■Kaizen的主要用途
①分析增值与非增值的工作活动
②消除浪费。

7大制造现场浪费:过量生产、运输、等待、移动、多余
动作、缺陷、库存
③动作研究原理
④材料处理原理
⑤标准操作程序
⑥ 7S。

7个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整理、整顿、清洁、清
扫、素养、安全、节约
⑦目视化
⑧ JIT及时原则,恰当时间、恰当资源生产恰当数量的产品
⑨防错装置(Poka-Yok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