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法总论讲义大纲3
天津中级法院认为,悬赏广告,系广告人以广告的方法, 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付报酬的行为。只要行为人依法完 成了所指定的行为,广告人即负有给付报酬的义务。朱晋 华、李绍华先后在天津《今晚报》、《天津日报》上刊登 的“寻包启示”,即为一种悬赏广告。李绍华还明确表示: “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000元”,系向社会不特定 人的要约。上诉人李珉,即悬赏广告中的行为人,在广告 规定的“一周内”完成了广告指定的送还公文包的行为, 则是对广告人的有效承诺。从而,在李珉与朱晋华、李绍 华之间形成了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依照《民 法通则》第五十七条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 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 得擅自变更或解除”的规定,朱晋华、李绍货负有广告中 许诺的给付报酬义务。其辩称“寻包启示”许诺给付报酬 不是真实意思表示,事后翻悔,拒绝给付李珉酬金15000 元,有违《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是错 误的。
三、教科书推荐
1.刘心稳:《债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9,30元;
2.赵廉慧:《债法总论要义》,中国法制出版 社,2009,28元;
3.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杜景 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4,48元;
4.郑玉波(陈荣隆修订):《民法债编总论》, 修订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36 元;
5.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0,49元;
三、教科书推荐
6.王泽鉴:《债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4元; 王泽鉴:《不当得利》,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46元;
7.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2,46元;
第一编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债的概念
第一节 债的性质
一、债的含义
(一)债的关系
拉丁语obligatio,意为“义务”、“拘束”。 “债”之用语直译自德语Schuld。
《民法通则》第84条:“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 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 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债务与责任 1.作为债务的责任 2.作为债务保障的责任 3.无债务的责任 4.归责意义上的责任 5.债务履行之财产限度意义上的责任
意定之债。法律行为有单方行为与契约之别, 故意定之债又分为单方行为之债与契约之债。
法定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 因管理之债等。
公法之债,如税收、征收、罚没等。
第二节 意定之债
一、契约之债与私法自治
意定之债最主要的发生根据是契约。
《德国民法典》第311条1款:“根据法律行为 成立债的关系以及变更债的内容的,除法律另 有规定者外,当事人应以契约为之。”
二、单方允诺
(一)单方允诺之为债因的正当性 单方之债依《德国民法典》第311条之规定,
必须有法律的“另有规定”。 (二)捐助(捐赠)行为 《基金会管理条例》未规定捐助行为的性质。 (三)遗赠 《继承法》第16条3款,25条第2款。 (四)票据行为 发票(出票)、背书、保证、承兑(支票的
保付)、参加承兑。
第三节 法定之债
一、概说
除公法之债外,私法上的法定之债大体包括 侵权行为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 债、缔约过失之债等。公法之债为公法所规 定,其私法上的意义则主要表现于破产法上 的清偿顺位(税收之债)。
二、侵权行为之债
(一)侵权行为之债的概念
《民法通则》第106条:“(2款)公民、法人 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 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款)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二、债权与物权
(一)作为财产权利的债权与物权
(二)债权与物权之比较 1.相对权、对人权(物权:绝对权、对世权) 2.请求权(物权:支配权) 3.非排他性(物权:一物一权) 4.效力平等(物权:优先效力) 5.类型开放(物权:类型强制与类型固定) 6.偏重流转(物权:偏重归属)
三、债的发生根据
《民法通则》84条: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 法律的规定。
二、单方允诺
(五)悬赏广告 1.立法例与学说见解 2.理由 3.中国立场
(六)关于“代理权授予” 民国民法典。“此在各国立法例中,洵属创
举。” 台湾多数持否定说。1999年债编修正未作变动。
李绍华委托朱晋华代办汽车提货手续。1993年3月30日中午, 朱晋华在天津和平区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将装有洛阳市 机电公司面值80余万元人民币的汽车提货单及附加费本等物 品的一公文包遗忘在座位上。原告李珉发现后,将公文包捡 起,在现场等候良久,未见失主来寻,便将公文包带走。同 年4月4日、5日和7日,朱晋华先后在天津市《今晚报》和 《天津日报》上刊登寻包启事,表示要“重谢”和“必有重 谢”拾得人。4月12日,李绍华得知失包情况后,在《今晚报》 刊登内容相同的寻包启示,声明“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 15000元”。当晚,李珉得知以李绍华名义刊登的寻包启事, 即与李绍华联系。次日,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地点交接钱物。 由于在给付酬金问题上,双方发生争执,李珉遂向法院提起 诉讼,要求朱晋华、李绍华依其许诺支付报酬15000元”。 朱晋华、李绍华辩称:寻包启示许诺给付酬金不是其真实意 思,且公文包内有李绍华单位及本人的联系线索,李珉不主 动寻找失包人,物归原主,却等待酬金,请求驳回李珉的诉 讼请求。
三、不当得利之债
(一)不当得利的含义 《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
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 (二)规范意旨 罗马法格言“损人利己乃违反衡平”,衡平理
二、侵权行为之债
(二)侵权行为之债的类型 1.过错责任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公民、法人
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 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危险责任(无过错责任)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没有过错, 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 3.公平责任 《民法通则》第132条:“当事人对造成损害 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 人分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