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旅游局目录第一章总论 (5)1.1项目概况 (5)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8)1.3编制原则 (9)1.4研究结论与建议 (9)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1)2.1项目建设背景 (11)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2)第三章 XX县旅游市场分析 (14)3.1市场规模预测 (14)3.2景区游客容量与环境容量估算 (15)3.3客源市场定位 (16)第四章建设条件、施工条件 (18)4.1建设条件 (18)4.2施工条件 (19)4.3建设内容 (20)第五章工程建设内容 (20)5.1 游客服务中心 (20)5.2 露营基地 (21)5.3 云杉林观景台及栈道 (22)5.4 盆景园观景台及栈道 (22)5.5 柏树林观景区 (23)5.6 万佛崖登山栈道及观景台 (23)第六章游憩配套设施工程 (24)6.1旅游标识系统 (24)6.2生态旅游厕所 (26)6.3桥梁系统 (27)第七章景观绿化建设工程 (29)7.1 景观工程 (29)7.2 绿化工程 (30)第八章综合管网工程 (32)8.1道路与竖向工程 (32)8.2管线综合工程 (34)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39)9.1生态保护工程 (39)9.2环境卫生工程 (41)第十章项目招投标管理 (42)10.1 概述 (42)10.2 招标范围 (42)10.3 招标组织形式 (42)10.4 招标方式 (43)10.5 招标情况 (43)10.6 招标信息发布 (43)10.7 评标 (44)10.8 授予承包人施工合同 (44)第十一章工程实施方案 (45)11.1 工程实施条件 (45)11.2 建设期安排 (45)11.3 工程管理的实施方案 (45)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7)12.1投资估算 (47)12.2工程总投资资金筹措 (50)第十三章工程效益评价 (51)13.1 工程效益 (5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县XXXX景区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及其基本情况1)项目承办单位XX县旅游局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XX县旅游局位于XX县新城区广场西路,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帮助,旅游局正在为建设“天境XX”“东方瑞士”而不断努力。

XX县旅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2011年XX县接待游客4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72.3万人次,年均增长28%;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9%,相当于全县生产总值的30%左右,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

1.1.3建设规模及内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的XXXX景区整体开发,包括了一核两区:XXXX大地景观形象核心、冰沟生态休闲度假区、小XX户外生态体验区,此外还包括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1.1.4项目地理区位XXXX旅游区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XX县八宝镇,旅游区北接XX县城八宝镇,东临S304峨祁公路并隔八宝河与卓尔山相望,西临S204湟嘉公路与冰沟村接壤,南靠冰大坂,地理坐标:北纬38°05’30"~38°10’49",东经100°10’46"~100°18’08",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

XXXX旅游区紧邻S304峨祁公路和S204湟嘉公路,距离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约170公里,依托青海海省十二五规划的支线机场——XX机场,交通区位良好。

在青海省“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格局中,XXXX旅游区位于“XX 山风光带(北线)”的核心区域,是连接丝绸之路和青藏线这两大国际旅游区的“青海旅游北大门”。

在海北州旅游发展区位中,XXXX 旅游区位于海北州“十二五”旅游规划中优先发展的“XX山风光旅游服务经济带”核心。

在XX县旅游发展区位中,XXXX旅游区是优先开发圈层——环城精品旅游圈的核心区域。

1.1.5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全部工程计划在2013年10月全面竣工。

其中建设工期为6个月,从2013年5~2013年10月。

1.1.6项目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500.62万元。

2)资金筹措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500.62万元,为政府专项资金拨款。

1.1.7环境效益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该地区现有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程度。

近年来,XX县城加大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对提升XX县城的景观旅游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另一个旅游景点,与现有风卓尔山景区相互呼应,整体联动,从而带动更多的优秀旅游资源均衡发展。

1.1.8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完成后,XX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完善,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可形成XX县新的旅游两点,与卓尔山景区相互呼应。

XXXX(XXXX)位于青海省XX县城(八宝镇)八宝河南岸约2公里处,与县城八宝镇驻地相对高差1880米,意为“众山之神”,“镇山之山”,海拔4667米,藏族敬其为北XX众山之神。

XXXX作为XX的象征,巍峨高耸,XX县城八宝镇就坐落在XXXX 下的八宝河畔,其北与闻名遐迩的XX山和赤壁丹霞、绿草青松覆盖的卓尔山相映成趣属XX山系托勒山支脉中段的东端。

XXXX北面是XX 山,南面是托勒南山,黑河、八宝河流贯北部河谷,默勒河(大通河)流贯其南默勒草原。

它东邻小XX(小东措),西依大XX(冰沟)壑谷,北眺山前冲积扇滩地和八宝河谷,南依默勒大草原北缘。

XXXX优越的旅游区位和景观资源,使其成为XX县打造联结青海省北线和丝绸之路的“青海旅游北大门”黄金旅游枢纽的核心景区,也是XX县旅游标志和形象窗口。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88)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6)《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7)《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5)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发〔2010〕5号)9)《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号)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11)《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2)《关于加快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若干意见》青海省委、省政府(2007)13)《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00-2020)14)《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0)15)《青海省自驾车旅游产品规划》(2008)16)《海北州“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2010)17)《海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18)《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19)《关于加快海北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8)20)《XX县旅游总体规划》(2011)21)《XX县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2011)22)《XX县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3)《XXXX景区详规》(2012)24)当地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础资料及数据1.2.2报告编制范围本可研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规程、规范等,对XXXX景区风景区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背景和建设意义,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工程方案,建设进度,组织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并进行投资估算,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3编制原则实事求是地调查项目各方面真实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1.4研究结论与建议1.4.1研究结论本项目建设适应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充分依托XX县XXXX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借“东方瑞士”品牌的打造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充分发挥XX县的旅游潜力,实施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非常必要,是十分迫切的。

本工程建设条件落实,建设方案可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应尽快批准实施,发挥效益。

1.4.2 建议1)加强项目规划设计的论证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与当地旅游总体规划的衔接,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实施。

2)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

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有关程序,在进行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项目决策,并按程序报批。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优化设计方案,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3)加强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

本项目建设资金较大,要多渠道筹集,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管理制度,用好管好资金,真正为项目建设发挥作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XX县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XX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981万元,较上年增长14.3%。

其中,完成一产29819万元,二产59810万元,三产33352万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61万元,较上年增长45%。

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2998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3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8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6854元2.1.2XX“东方瑞士”旅游品牌的打造近年来,XX县不断塑造“天境XX-东方瑞士”的旅游品牌,XX 县现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国家4A级自然风光旅游景区和原生态旅游景区。

“十二五”期间,在青海省“建设成为全国高原旅游名省,建成新兴的国际性、复合型、四季游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大背景下,XXXX旅游区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增长机遇。

XXXX旅游区外部交通区位优越,毗邻XX县城且紧靠S204、S304等交通干线,未来还将得到兰新第二铁路和XX支线机场的支撑。

旅游区内部小XX沟已经建成连接东西两个出入口,长约14公里的旅游公路;冰沟则初步建设了入口服务区的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

2.1.3XXXXXX景区自身优势XXXX旅游区的重要的旅游资源点包括XXXX大地景观、XX石林、冰沟XX林海、草原牧场等。

祁XXXX旅游区集中体现了XX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层次分明的高原立体生态自然资源组合、绚丽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结合以XXXX大地景观为核心的高原山地旅游品牌形象,三者共同为旅游区的项目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2.1.4XX旅游业快速增长势态近年来,XX县借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优势,不断夯实旅游业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天境XX”、“东方瑞士”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XX成为全省乃至西部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