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三篇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一)
事实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必要的财产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
财产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缺少了是万万不行的,尤其是公司或集体的财产,更是容不得半
点闪失。
另一方面,财产的丢失或被盗有时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其他
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诱发,导致校园乃至社会的不和谐。
一、大学生财产安全现状
对财产被盗场所的调查显示,发生在校外的比例为52.7%,略高
于校内的47.3%。
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教育,不能仅
停留在校园环境的层面上,还应放到社会大环境的层次上进行,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
从被偷盗的学生的年级分布来看,发生在一、二年级学生中的比例明显高于三、四年级,这说明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成为偷盗分子的
选择对象。
低年级学生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弱,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
有丝毫保护个人财产的意识,导致其在短时间内发生多次财产被盗
的事情。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财产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从对于财产被盗后的处理方式上看,只有19.4%的学生选择报警
或报校园110,这比杨中文[2]针对高职学生调查结果的23.6%还低,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自认倒霉,不做任何处理。
由此可见,学生的
法律意识比较单薄,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部门对类似案件的处理
不力。
二、大学生财产安全现状解析
1.个人财产安全意识淡薄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3],其
中也包括个人财产安全意识。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圈为
学校和家庭,真正处身在社会环境中的机会很少,对社会的认知也
较少,对社会现象多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没有实际经历,也没有
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等观念,缺乏实用性强的个人财产安全防
范意识;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较少,在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
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不知如何寻求法律保护、社会保护,甚至对
法律缺乏信心;绝大多数大学生从未参加过勤工助学、社会兼职等工作,所有钱物均来自家庭的无偿供给,其自身不知道挣钱的辛苦和
生活的不易,甚至有人认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错误观念,
对个人财产缺乏必要的自觉保护意识。
2.家庭财产安全教育缺失
在独生子女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对“子成龙,女成凤”更加渴望。
与此同时,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教育存在较大的短视性和局限性,片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其社会认知和适应的教育,
忽视甚至无视包括财产安全在内的子女安全教育。
另一方面,为了
给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时间,限制其生活空间,
人为封堵了他们外出接触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使年
轻人在真正步入社会前丧失了自我养成财务安全保护意识的机会。
3.学校对财产安全教育不重视
4.社会环境并非完好
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满意,各类偷盗案件大大减少,人民财产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
但同时,我们必
须承认,社会上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或多或少干着偷盗的事情,甚
至有些是职业偷盗分子。
正如作者的调查问卷中显示的,在各类车站、公交站台、人流密集的商业区等,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提升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提升高校对大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
另外,包括大学生财产安全在内的大学生安全问题是所有师生员工的事情,校园内的所有人员都应主动参与到大学生财产安全保护
的工作中来。
2.开展行之有效的财产安全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开设必要的法律和道德教育课,结合政治学习时机开展课外教育,利用讲座、对话等形
式开展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让学生懂法、守法、用法。
增强大学
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对个人财产
的保护意识,提高大学生对财产来之不易的认识和珍惜个人财产的
观念。
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更容易让学生把知识点记住、记牢,并切实掌握。
因而,在传授对个人财产的保护措施时,应注
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可让学生围绕教育主题和具体方法,开展形
式多样的群体活动,如知识竞赛、安全演习、普法讲座、有奖征文、案例说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实践,真正掌握财产安全保护
的必要知识和方法。
不可否认,大学生中不免也有个别人有贪图便宜、顺手牵羊、乃至偷窃的想法或行为。
故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警示教育也是非常必
要的。
在不能完全独立开展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的情况下,必须将该部分内容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切实把财产安
全教育开展起来。
3.把握关键节点,开展财产安全教育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二)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财产安全的现状与原因
独立学院大学生财产安全存在的隐患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麻痹大意,保全不当。
从众多发生在校园的失窃案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进出随便,麻痹大意,财物保全不当是主要原因。
如
为了图方便,短暂离开宿舍时不锁门;给夜归室友留门;将笔记本电脑、手机和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意丢放完全没有防范措施;身份证、银
行卡乱丢;随意告诉别人有价卡的密码,等等。
第二,安全常识缺乏。
独立学院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较宽裕,部分学生喜欢经济攀比、招摇,且片面追求独立个性,我行我素。
但由于他们较少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缺乏必要的安全防
范常识,往往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同时,一旦出现了财产被侵害
的情景,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采取相关有效的补救措施。
第四,遇事处置不当。
当发生财产安全事故、财产安全威胁时,一些学生惊慌失措,不能进行有效地处置。
如电器起火不知如何有
效扑救、失窃时不懂现场保护、发现陌生人进入宿舍行窃或不敢声
张或视而不见、被骗钱财不知道报案、遭遇扒窃或抢劫惊慌失措而
不懂求助,等等。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校园频发学生财产安全案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主观上缺乏财产安全意识,因而,财产安全意识培养关乎大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必修课。
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是指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现实财产安全能准确、清醒认识,对其安全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
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能有意识地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的
财产免受侵害。
财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内容,应该包括财产安全
隐患的防范、财产保全能力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妥善的处理能力等方面,学生应掌握和具有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真正使自己的财产
处于安全状态。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事件的一再发生,除了校方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外,更依赖于对大学生进行财产安全意识的教育
和培养,使学生意识到财产安全与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财
产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的措施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研究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培养对策,制定有效的、贯穿于大学四年全程的教育措施,是财产安全
意识培养的重点工作。
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应该涵盖财产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新生入学教育计划中,安排安全教育专题,重点开展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安全防范教育;二是开设相关的选修
课程,编写相关财产安全教育教材或手册,使财产安全意识教育内
容深入人心;三是将每个学期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周制度化,围绕学
生安全意识培养问题,联合学工、团委、学生会制定每次活动的主题,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四是经常聘请司法部门的专家进校,进行财产安全教育讲座,教给学生必要的财产安全常识,传授
各种必要的财产安全防范措施和技巧;五是通过板报、网络等宣传手段,以案警示,教育学生;六是开展大学生财产安全满意度调查工作,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大面积参与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二)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安全防范各环节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生长环境优越、个性比较要强、思维比较活跃、
财产安全意识较差、处事能力较差,对他们采取枯燥的教育方式往
往是水过鸭背,效果不好,因而,探讨一种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很有
必要。
在进行财产安全意识教育中,应该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既有安全教育的课程,又有课外安防实务的讲座;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聘请校外专家向学生进行社会治安形势教育及传授社会防范知识;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教育,又提供学生参与的平台;活动与教
育相结合,将安全意识教育元素体现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校方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重在强调通过学生骨干来宣传学生、教育
学生,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长期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结合各时
期治安形势,开展必要的专题宣传教育;奖励和惩罚相结合,重在以
案警示,教育广大学生。
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独立学院形成长效的安全教育机制,从而使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程,以利于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安全和谐校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