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
第26章垄断行为
1.某垄断厂商可以在两个市场进行三级价格歧视。
如果在任何相等的价格下,第一个市场的需求量总是比第二个市场的需求量大,那么垄断厂商一定会在第一个市场定一个更高的价格。
()
【答案】F
【解析】在价格相等的情况下,需求量较大的市场代表了较高的需求曲线,而第二个市场代表了较低的需求曲线,仅仅根据题中条件无法判断两个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因此垄断厂商也不一定会在第一个市场定更高的价格。
2.垄断竞争市场均衡下,零利润的厂商产量水平低于最低平均成本的产量水平。
()【答案】T
【解析】在垄断竞争的零利润均衡下,需求曲线必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切点位于成本最低点的左边,如图26-1所示。
位于最低平均成本的产量水平大于y*,形成垄断厂商的“过剩生产能力”。
图26-1垄断竞争
3.如果垄断厂商能够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那么他会在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市场制定一个更高的价格。
(
)
【答案】T
【解析】对于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其在两个市场上的定价必定满足:()()()()112211221111||||p y p y y y εε⎡⎤⎡⎤-=-⎢⎥⎢⎥⎢⎥⎢⎥⎣⎦⎣⎦
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则价格必然较高。
4.二级价格歧视下,消费者可以按平均价格购买任意数量的商品。
(
)
【答案】F 【解析】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规定不同的价格。
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变动的,价格取决于购买的数量。
消费越多的商品,平均价格越低。
消费者不能按平均价格购
买任意数量的商品,否则将与价格与消费数量的反向相关关系矛盾。
5.实施价格歧视的垄断者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生产者剩余。
()
【答案】F
【解析】二级价格歧视将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一级价格歧视将所有消费者剩余转化成生产者剩余,但三级价格歧视可能同时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而非把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
6.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垄断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
【答案】F
【解析】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垄断竞争的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7.当垄断厂商实施一级价格歧视时,社会福利损失最大。
()
【答案】F
【解析】在一级价格歧视下,每单位产品都卖给评价最高并愿意按最高价格支付的人,实际支付价格也是消费者的最高支付意愿。
由于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都是按其支付意愿购买,因此消费者剩余为零,生产者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
但这是一种帕累托有效率的状况,因为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存在,同时也没有任何社会福利的损失。
8.在长期,垄断竞争厂商得不到超额利润,所以,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一样是一种有
效的市场。
()
【答案】F
【解析】垄断竞争厂商需求曲线的有限弹性决定了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即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因此垄断竞争市场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市场。
9.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越平坦,剩余生产能力就会越大,市场经济效率就会越低。
()
【答案】F
【解析】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越陡峭时,剩余生产能力越多,市场经济效率越低;越平坦就越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效率越高。
10.禁止垄断者价格歧视将提高消费者剩余。
()
【答案】F
【解析】三级价格歧视可能同时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而非把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因此禁止价格歧视,可能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
11.垄断竞争厂商之间只进行价格竞争。
()
【答案】F
【解析】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因为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厂商往往还通过改变产品品质、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
12.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寡头垄断的厂商不是。
()【答案】T
【解析】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长期内,通过企业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使得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为零,一旦存在利润,都仍然会有厂商的进出,无法实现长期均衡。
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寡头垄断厂商对价格的控制力,长期均衡时获得超额利润。
13.为什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
答:(1)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说明其生产的产品之间有较大的替代性,需求曲线接近于水平线。
根据斯威齐模型可知,当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时,如其他厂商不跟着提价,他的销售市场会加大幅度的缩小,利润反而减少;反之,当垄断竞争厂商降价时,其他的厂商也跟着降价,他的销售量只会稍有增加,容易引发价格战,因此,垄断竞争厂商之间一般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而宁肯进行非价格竞争。
(2)非价格竞争手段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或增加产品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装潢,缩短交货期限,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扩大产品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等等。
总之,就是设法在消费者心目中与其他同类产品造成产品差别。
非价格竞争的内容要比价格竞争广泛和复杂得多,在采用非价格竞争中,在取得效果与采取行动之间有一个时滞,不会迅速收到效果,作用也不太猛烈,竞争对手对这种竞争方式也不宜觉察到。
因此,一个企业一旦通过非价格竞争取得一定效果,其对手就很难再回复到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资金。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多样化的发展,还由于政府对价格竞争的可能干预,非价格竞争越来越受到重视。
14.某垄断厂商欲实行三级价格歧视,他面临两类消费者或者说两个市场,需求函数
分别为Q 1=100-P 1,Q 2=100-4P 2。
(1)假定该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MC=0,则在两个市场上他应该分别如何定价?
(2)如果该厂商不能实现价格歧视,即在两个市场上只能定相同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应该是多少?
解:由市场需求函数可得,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 1=100-Q 1,P 2=25-0.25Q 2。
(1)如果能够实现价格歧视,那么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MR 1=100-2Q 1,MR 2=25-0.5Q 2。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 1=MR 2=MC,则有100-2Q 1=25-0.5Q 2=0,得:Q 1=Q 2=50,此时:P 1=100-Q 1=50,P 2=25-0.25Q 2=12.5。
故当厂商的边际成本为0时,在市场1价格应该定为50,市场2的价格定为12.5。
(2)如果厂商不能实现价格歧视,两个市场的价格相同,设为P,那么厂商面临的总需求函数为:
122005 025100 251000 100P P Q Q Q P P P -≤≤⎧⎪=+=-≤≤⎨⎪>⎩
其边际收益可以表示为:
1002 075400.4 75200
Q Q MR Q Q -≤<⎧=⎨-≤≤⎩根据MR=MC=0可以得到:Q=50,P=50。
此时厂商放弃第二个市场,所获得利润完全来自第一个市场,价格为50。
15.一个垄断企业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这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是:D 1(p 1)=100-p 1,D 2(p 2)=100-2p 2,其中p 1和p 2分别是这两个市场的价格。
这个垄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