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综述

园林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专业文献综述题目:浅谈公园绿地规划中园路的设计姓名:张振兴专业:园林班级:112学号:115245201指导教师:岳艳萍职称:高级工程师2014年12月14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浅谈公园绿地规划中园路的设计张振兴指导老师:岳艳萍摘要:现代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在人文、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

而在公园绿地规划中,园路的设计至关重要。

公园中的各种园林小品和植物是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园的气质,相当于公园的灵魂,而园路就相当于公园的骨架,贯穿于各个景点之间,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的划分、人流交通的通畅和景观组织的合理性。

园路设计不合理的公园,就像一个骨骼先天发育不好的人,即便有着漂亮的外表,它依然是残缺的。

关键词:园林;公园绿地;园路设计作为园林景观整体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园路是联系各个景观元素之间的纽带。

当我们陶醉于园林景观环境带给我们的视觉与心理享受的同时,脚下的园路却默默承载着整个园林环境赋予它的功能与形式上的职责[2]。

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与发展,园林中的道路设计成为改善空间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与地位日趋重要。

1 园路的基本作用和类型1.1 园路的概念和作用园路,从字面即可理解,是园林、公园中的路,与街道、公路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街道和公路是为公共交通服务的,而园路是为造园服务的,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路是观赏景观的行走路线,是景观的动线,是园林的骨架与网格系统[3]。

经过自古而今的发展演化,园路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 组织交通与引导游览园路的基本功能是解决交通问题,组织游人的集散与通行,满足运输车辆及园林机械的通行。

但是园路更主要的功能是引导游览,有机地练习园林的各个景点,从而使园林中的各个景点沿园路展开,合理组织循序渐进的游览程序,使游人按照风景序列的展现方式游览各个景点与景区[4]。

因此,园路也是主要的游览路线,是联结各个景点和景区的纽带。

1.1.2 分割空间园路还有组织空间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它作为景区的分界线,将各个景区连为一体。

1.1.3 构成园景为使园路坚固、耐磨,不致因游人频繁踩踏而凹陷磨损,园路的路面通常要采用铺装,铺装的色彩和花纹是构成园景的一部分。

为了与山水花木等自然景观相协调,园路通常设计成柔和的曲线,融入园中与其他要素一起构成园景。

所以在优秀的园林中,园路不应该仅仅是交通通道或游览路线,而且也应该是园景中的组成部分,从而使“游”和“观”达到统一[5]。

1.1.4 为水电工程打好基础园林中水电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为埋设和检修方便,一般将水电管线沿路铺设,因此园路布置要与排水管和供电线路的走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1.2 园路的类型1.2.1 根据功能分类1.2.1.1 主要园路联系主要出入口与各景观区的中心、各主要广场、主要建筑。

是园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宽度为一般4.0~6.0m。

1.2.1.2 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为2.0~4.0m. 1.2.1.3游憩小路,主要供游人散步游憩之用,引导游人深入到园林的各个角落。

宽度不小于2.0m,最窄不低于1.2m。

一般情况下,双人并行1.2~1.5m,单人0.6~1.0m。

山上、水边、树林多曲折自由布置[6]。

1.2.2 根据结构类型分类1.2.2.1 路堑型凡是园路的路面低于周围绿地,道牙高于路面,道路排水。

1.2.2.2 路堤型平道牙靠近边缘处,路面高于两侧地面,利用明沟排水。

1.2.2.3 特殊型如步石、汀步、蹬道、攀梯等[7]。

1.2.3 根据铺装材料分类1.2.3.1 整体路面是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进行统铺的地面。

它平整、耐压、耐磨,用于通行车辆或人流集中的公园主路。

1.2.3.2 块料路包括各种天然块料或各种预制混凝土块料铺地。

它坚固、平稳,便于行走,图案的纹样和色彩丰富,适用于公园步行路,或通行少量轻型车的地段。

1.2.3.3 碎料路面用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等拼砌形成美丽的纹样。

它主要用于庭院和各种游憩、散步的小路,既经济、美丽,又富有装饰性。

1.2.3.4 简易路面由煤屑、三合土等组成的路面,多用于临时性或过渡性路面[8]。

2 中国和外国近现代公园园路研究进展2.1 中国近现代公园园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近现代园林中的道路设计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各类园林绿地中,根据其使用人群和规模的大小,园路的布局形式有了其相应的规划原则[9];随着“人性化”理念的发展,园路的无障碍设计也逐渐得到了园林设计者的重视,无障碍坡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各类园林中[10];园路铺装材料也发展的多种多样,花岗岩板材给人的感觉是坚硬、华丽、典雅;青石板赋予环境以古朴与简洁;陶瓷类面砖铺地明快、色彩丰富,组合多样;混凝土砌块就会给人以朴素和简单的感觉等等。

近几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强调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材料开始运用到园路铺装上来,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生态型混凝土、陶瓷透水砖、木材及人造塑木等材料得到了发展[11]。

2.2 外国近现代公园园路研究进展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和17世纪的法国园林,其中的道路大多采用石材作为铺设原料,布局形式多为规则式;而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则采用蜿蜒的小径来展现田园牧场的自然风光[12]。

目前,在园林铺地材料方面,国外正在出现各种各样称之为生态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利用废料或城市垃圾生产的“生态水泥”,用木纤维或植物纤维填充的塑木复合材料(WPC),还有用废弃的树皮铺设园路等;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拉兹教授在德国杜伊斯堡北部公园的设计中,用每块约8吨重的大方铁块拼成了“金属广场”[13]。

在欧洲,法国最早提出透水性路面的设想,其初衷是为改善公园林荫道上树木的灌溉条件;日本早在 20世纪80年代初就由建设省推行“雨水渗透计划”,将透水性铺装用于公园、停车场、运动场及城市道路。

这种透水性铺装具有可观的吸声降噪作用,同时在雨天由于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可有效地减少路面雨天积水[14]。

新材料的运用和尝试,不仅大大拓宽了园林材料的选择范围,还不同程度地为现代园林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特色景观。

在园路的“人性化”设计方面,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在园林中设置了无障碍坡道,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游览的便利[15];70年代以来,日本也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园路的规划设计上广泛采用了无障碍形式[16]。

3 园路的布局设计3.1 设计依据3.1.1 园林工程的建设规模,决定了园路布局设计的道路类型和布局特点一般较大的公园,要求园路主道,次道,游步道三者齐备,并使铺装式样多样化。

从而使园路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较小的园林绿地或单位小块绿地的设计,往往又有次道和游步道的布局设计。

3.1.2 园林绿地的规划形式决定了园路布局的风格如园林为规则式园林,则园路应布局为直线和有轨可循的曲线式。

在园路的铺装上也应和园林风格相适应,充分体现规则式园林风格。

如园林为自然式园林,则园路布局成无轨可循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同的变形路[17]。

3.2 园路布局设计的原则3.2.1 因地制宜的原则园路的布局设计,除了依据园林建设的规划形成外,还必须结合地形地貌设计。

一般园路宜曲不宜直,贵在合乎自然,追求自然野趣,依山随势,回环曲折;要自然流畅,犹若流水。

3.2.2 满足实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园林中,园路的设计也必须遵循游人行走为先的原则。

也就是说设计修筑的园路必须满足导游和组织交通的作用,要考虑到人总喜欢洁净的习惯,所以园路设计必须首先考虑为人服务、满足人的要求。

否则就会导致修筑的园路少人走,而园路的绿地被踩出了园路。

3.2.3 园路的环绕性,切忌设计无目的,死胡同的园路园林工程建设的道路应形成一个放射状道路网络,四通八达,道路设计要有的放矢,因景设路,因游设路,不能漫无目的,更不能使游人正在游兴时“此路不通”,这是园路设计最忌讳的。

3.2.4 综合园林造景进行布局设计的原则:因路通景同时也要使路和其它造景要素很好的结合,使整个园林更加和谐,创造出一定的意境来。

比如,为了适应青少年好奇的心理,宜在园林中设计羊肠捷径,在水面上可设计汀步;为了适应中老年游览,坡度超过12°就要设置台阶,且每隔不远的距离设计一处平台以利休息;为了达到曲径通幽,可以在曲路的曲处设计假山,置石及树丛,形成和谐的景观[18]。

3.3 园路的布局3.3.1 园路与建筑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形成路口。

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筑交接。

多数情况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

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接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路的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面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为圆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19]。

3.3.2 园路与种植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效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林中走的意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

在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变处,可利用植物以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可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比“土”低[20]。

3.3.3 园路路口规划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规则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则式园路系统则以十字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导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陡坡地形之外,一般都尽量采用正相交方式。

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