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识记)

2019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识记)

中考科学(生物)要点识记【2019】■七上1.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2.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1)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2)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5)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液泡: 含有大量的细胞液4.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5.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植物组织动物组织①保护组织:保护(果皮、叶表皮) ①输导组织:(导管、筛管)①营养组织:制造(叶肉)、储存营养(果肉) ①分生组织:(根尖、芽) ①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管道内壁 内脏表皮) ②结缔组织:(血液)③肌肉组织:(平滑肌、心脏、骨骼肌) ①神经组织:(脑、脊髓、神经)被子植物的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①营养器官:根、茎、叶 ①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①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胃液)、肠腺(肠液)、胰腺(胰液)、肝脏(胆汁)8.调节:各项生命活动都由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调节。

9.生物的层次结构(1)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2)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人体) 11.脊椎动物12.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13.植物14.显微镜:对光→放片→调焦(先降后升)→观察记录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呼 吸 体表 体温 生殖 鱼 类 水 鳃 磷片 不恒定 卵生两栖类 水、陆 幼体鳃,成体肺。

爬行类 陆 肺 鳞片或甲 鸟 类 陆 被羽毛 恒定 哺乳类 水陆 被毛 胎生、哺乳植物类别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孢子)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种子 裸子植物 有 有有 无 无 无种子植物 蕨 类 有 有有 无 无 孢子苔藓类 无 有 有 无 无 藻 类 无 无 无 无无孢子、分裂等(1)对光:①强光时:用平面镜、较小的光圈①弱光时:用凹面镜、较大的光圈(2)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

(3)观察:先低倍镜、再高倍镜下观察,观察时两眼同时睁开。

①低倍镜:范围大、细胞“小而多”、视野明亮;②高倍镜:范围小、细胞“大而少”、视野较暗。

■七下1.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本质上是有性生殖)2.人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和。

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4.无性生殖:不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5.动物的无性生殖:①分裂生殖(单细胞动物:变形虫);①出芽生殖(水螅)。

6.种子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7.玉米种子(单子叶)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8.大豆种子(双子叶)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9.种子萌发的条件①内部条件:完整的胚、活的、未处于休眠期。

①外部条件: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10.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1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胚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2.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13.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12.营养繁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

包括:分根、压条、嫁接和扦插等。

注:营养繁殖的优点:(1)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繁殖速度较快。

■八上1.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产生向光性生长。

2.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

3.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应激性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各部位。

5.激素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和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6.胰岛素调节血糖:(1)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使血糖含量下降。

(2)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增加,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7.公鸡报晓、公鸡好斗的习性受雄性激素激素调控;8.正常人饭后1小时后,血糖浓度迅速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多,抑制了血糖升高;9.糖尿病人饭后血糖浓度也会下降,血糖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进入尿液中。

10.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1.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12.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13.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14.能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15.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6.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17.人的生命活动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协同调节;神经调节调节短暂迅速,激素调节持久缓慢;18.动物的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活动,实现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19.恒温动物所以能够维持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0.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21.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22.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23.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

■八下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活细胞内条件光照有光、无光都在进行物质转化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转化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意义①生物所需有机物的来源,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①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①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①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气孔: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

保卫细胞吸水,气孔打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4.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5.根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6.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7.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九上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①水、②糖类、③蛋白质、①脂肪、⑤无机盐、①维生素和①膳食纤维等7大类。

(1)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 ②糖类、③蛋白质、①脂肪 ,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糖类 。

(2)细胞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③蛋白质 ; (3)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①脂肪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3.最终消化产物(小肠内) ①淀粉→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脂肪酸 4.酶的活性受 温度 和 PH 的影响。

5.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

6.血细胞红细胞 1.两面凹的圆盘状,2.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3.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白细胞 吞噬病菌,过多则说明体内有炎症。

血小板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红骨髓:血细胞再生(细胞分化)8.血管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流入部位 消化物质唾液腺 唾液 口腔 初步消化 淀粉 胃腺胃液胃初步消化 蛋白质肝脏胆汁小肠促进 脂肪 消化,属于 物理 消化胰腺 胰液 小肠 消化 糖类、蛋白质、脂肪 肠腺肠液小肠消化 糖类、蛋白质、脂肪种类 作用特点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毛细血管 连通于小动脉与小静脉 ①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通常手上看到的“青筋”就是脉。

10.心脏的结构(1)四腔:上心房,下心室。

动脉与心 连接,静脉与心 连接。

(2)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3)动脉与心室之间有 ,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4)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 (厚、薄),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越有力。

11.血液循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腔、下腔静脉→ 右心房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 左 心房(3)血液流经肺部, 静脉 血变成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动脉 血变成 静脉 血;12.氧气到达组织细胞过程:肺泡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氧在血液里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12.泌尿系统(1)排泄途径:排汗(皮肤)、呼气(呼吸系统、肺)、排尿(泌尿系统、肾)。

(2)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肾 。

(3)尿的形成:①肾小球: 滤过 作用(形成原尿)①肾小管: 重吸收 作用,形成尿液。

(4)血浆:蛋白质、葡萄糖;原尿:葡萄糖;尿液: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含氮废物浓度最高。

13.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包括 同化作用 和 异化作用 ,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同化作用:把从环境获得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组成物质。

(3)异化作用:分解身体组成物质,排除代谢废物。

(4)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生物体重增加,逐渐长大。

(5)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 自养 (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和 异养 (从外界摄取现成的食物)。

(6)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 发酵 。

■九下1.越是古老的地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2.生物进化:内因是不定向(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适者生存)。

3.遗传、变异4.基因(决定性状)→DNA 分子→染色体→细胞核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①管壁较薄,弹性小, ②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5.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重组基因。

6.婚姻法: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

7.种群: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8.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包含。

9.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10.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1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12.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3.食物链:始于生产者,不包含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1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