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薯类则在块根和块茎里面。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三、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2)淀粉粒
胚乳中以颗粒状存在,不同来源的淀粉粒,其形状、 大小和构造各不相同。
(3)淀粉的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α-D-葡萄糖:淀粉彻底水解产物。淀 粉分子只由一种葡萄糖分子组成,属于同聚糖或称均一多聚 糖。淀粉有两种不同的淀粉分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禾 谷类原料中直链淀粉占20-25%,豆类中约占30-35%。
为完全蛋白质。凡是缺乏一种或数种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
为不完全蛋白质。有些蛋白质中虽然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
,但其含量比例不适当,营养价值低于完全蛋白质,这种蛋
白质称为半完全蛋白质。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二、粮油食品原料中的蛋白质
1、蛋白质的种类 基本上是简单蛋白质,根据溶解度可以分为 胶蛋白、谷蛋白(二者形成面筋)、清蛋白、 球蛋白。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三、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4)淀粉的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吸湿性强,天然淀粉粒不溶于冷水,
但在热水中吸水膨胀。 (5)淀粉的化学性质
水解生成葡萄糖。 (6)淀粉与碘反应
直链淀粉 深蓝色 支链淀粉 红紫色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三、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①
郑建梅
粮油食品原料主要化学成分及理化特性
第一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种类 第二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籽粒结构 第三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和分布 第四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生物学特征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粮油食品原料:
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思考
窝头为什么挖个眼,馒头为什么不挖个眼?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答案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三、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1、分类
• 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 • 低聚糖: 粮食中主要的低聚糖有蔗糖(集中在胚乳
中)、麦芽糖(在麦芽中含量较多)、纤维二糖 (以上三者为双糖,即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棉 子糖(三糖)、水苏糖(四糖)。
第三节、粮油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
一、粮油食品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分布
1.粮油食品原料的化学成分
蛋白质
有机物 脂肪
淀粉
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糖
粮油食品原料
维生素
粗纤维
水 无机物
矿物质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1.粮油食品原料化学成分及分布
• 禾谷类作物:单子叶的禾本科植物。种子含有发达的胚乳,
主要由淀粉(70%~80%)、蛋白质(10%~16%)和脂肪( 2%~5%)构成。
2、胚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是种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种子中胚是唯一有生命的部分。
3、胚乳
禾谷类粮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食用的 主要部分,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供种子萌 发时胚的生长之用。
在胚乳的最外层贴近种皮的部分叫糊粉层,含 有较多的蛋白质,又叫蛋白质层。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2.粮油食品原料化学成分的含量
种类、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原料不同,其化学成分各异。因此,化学成分是粮
油原料分类的主要依据。
禾谷类粮食籽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故称淀粉质粮食;豆 类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料种子则富含脂肪。
• 带壳的籽粒(稻谷、黍、小麦等)或种皮较厚的籽 粒(如扁豆、大豆等)通常都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 矿物质。
(7)淀粉的糊化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
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淀粉在高温下吸水膨胀、晶体结 构消失,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发生 糊化现象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 糊化的本质:淀粉粒中有序态和无序态的淀粉分子间氢键断 裂,分散在水中成为亲水性状胶体溶液。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
• 清蛋白(Albumin) • 球蛋白(Globulin) • 胶蛋白(Prolamin) • 谷蛋白(Glutenin)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二、粮油食品原料中的蛋白质
2、蛋白质特性
储藏加工过程易变性。
3、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
豆类和油料含量高,禾谷类低; 禾谷类蛋白质主要是胶蛋白和谷蛋白,豆类和油料种子 中主要是球蛋白。 营养学特性:清蛋白和球蛋白属于生理活性蛋白质,赖 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高;胶蛋白和谷蛋白为储藏性蛋 白质。
大豆含有丰富的皂角苷、卵磷脂、黄酮类物质(生
理活性成分。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二、粮油食品原料中的蛋白质
• 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 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
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与缬氨酸。
• 凡是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蛋白质称
二、根据化学成分与用途进行的分类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第二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籽粒结构
一般由皮层、胚、胚乳3个部分组成 1、皮层
包括果皮和种皮,包围在胚和胚乳的外部, 对粮粒起保护作用。
果实去掉果皮即为种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 而成,一般分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 蛋白质:
禾谷类一般6~14%,大米7%,硬质小麦可达13%以上, 豆类与油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高达20-40%,
大多谷类赖氨酸较少(限制性氨基酸)(不完全蛋白质) ;玉米的限制性氨基酸还有色氨酸,但荞麦、大豆赖氨酸 较多,蛋氨酸少。豆类赖氨酸含量丰富,与禾谷类互补。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一、根据植物学特征进行分类 二、根据其化学成分与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一、根据植物学特征分类----自然分类法
界 Kingdom
门 Phylum
亚门 Subphylum
总纲 Superclass
生 物
纲 Class 亚纲 Subclass 总目 Superorder
• 含脂肪多的种子,蛋白质含量也较多,如油料种子 与大豆种子。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3.粮油食品原料化学成分的分布
籽粒中各个部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以小麦籽粒为 例:
• 胚乳:约占全粒质量的82%,集中了全粒所有的淀 粉;而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很低。
• 胚:在全粒小麦中所占的比例最小(3%),却含有 较高的蛋白质、脂肪,不含淀粉。
粮食:
供食用的谷物,包括麦类、粗粮类和稻谷类三大类。 五谷(古代):稻(麻) 、黍(麻)、稷、麦、菽。 五谷(现代常用汉语):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 广义的谷类不仅包括“五谷”,还包括其他粮食作物。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第一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种类
• 多糖: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三、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 多糖 •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 纤维素不溶于水和稀酸稀碱,强酸作用下全部生成
β-D-葡萄糖 • 半纤维素不溶于水,但溶于4%的NaOH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 A 淀粉的种类和颗粒大小;
• B 食品中的含水量;
• C 添加物
糊化后的淀粉更可口,更易于消化,也更容易被淀粉酶作
用。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三、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 8)淀粉的回生(老化)
淀粉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静置条件下,都有转变 为不溶性的倾向,浑浊度和黏度都增加,最后形成硬性的凝 胶块,在稀薄的淀粉溶液中,则有晶体沉淀析出,这种现象 成为淀粉糊的“回生”或“老化”,这种淀粉叫做“回生淀 粉”或“老化淀粉”。
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分为α-淀粉酶、 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异淀粉酶(Isoamylase)。
• 豆类作物:双子叶的豆科植物。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
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 薯类作物:根茎类作物,不同科属的双子叶植物组成。在块
根或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 油料作物:包括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种子的胚部与子叶中含
有丰富的脂肪(25%~50%),其次是蛋白质(20%~40%)。

目 Order

亚目 Suborder
类 等
总科 Superfamily 科 Family 亚科 Subfamily

属 Genus
亚属 Subgenus
种 Species
亚种 Subspecies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银杏科、衫科、松科、柏科、麻黄科等
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棕榈科、百合科、芭蕉科等 被子植物门
• 回生的本质:糊化的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并由氢键结 合成束状结构,使溶解度降低。
• 影响因素
淀粉的来源(直链淀粉稳定)、直链淀粉的含量、链长度、
冷却速度。
食品原料学-粮油篇 讲 授:郑 建 梅
三、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9)淀粉酶(Amylase)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麦芽淀粉酶、唾液淀 粉酶、胰液淀粉酶、细菌淀粉酶和霉菌淀粉酶。
• 胚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B1的 含量占全粒的60%以上,维生素E的含量也很丰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