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技术--试卷--答案----A

综合布线技术--试卷--答案----A

综合布线技术 A卷答案一、填空题(20个填空,共20分)(1)智能建筑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________、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_______5个部分组成。

(2)垂直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连接的系统称为______,该系统通常由通信线路互联设施和设备组成。

________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中枢,整个建筑物或大楼的各种信号都经过各类通信电缆汇集到该字系统。

(3)屏蔽双绞线电缆(STP)又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前者工作频率为20MHz,后者工作频率为300MHz。

两者都是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系统都认可的传输介质。

(4)双绞线的电气特性参数中,当信号在一个线对上传输时,会同时将一小部分信号感应到其它线对上,这种特性称为________,_______是指信号从信道的一端到达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范围就是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的范围,这个范围包括信息覆盖的区域和区域上有什么信息两层含义,因此,要从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来考虑这个范围。

(6)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中,每_________平方米为1个工作区,对于增强型设计等级,每个工作区安排__________个信息插座。

(7)在综合布线设计中,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8)安装在墙上的信息插座,其位置宜高出地面___________mm左右,如房间采用活动地板时,信息插座应离活动地板地面为___________mm。

(9)根据折射率的分布,光纤可分为___________光纤和___________光纤。

(10)综合布线工程验收分4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验收、竣工验收。

答案:1综合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2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3 STP STP-A4近端串扰传输延迟5工程地理区域信息业务种类6 10 27点对点端接法分支接合法8 300 3009跳变式渐变式10开工前检查随工验收二、选择题(10个选择题,共10分)答案:1C2A3D4D5A6B7A8C9B10A三、简答题(12个简答题,共70分)1、试分析为什么双绞线的铜导线要按一定密度两两绞合在一起。

(6分)答:双绞线采用了一对互相绝缘的金属导线互相绞合的方式来抵御一部分外界电磁波干扰,更主要的是降低自身信号的对外干扰。

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以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

2、简述配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5分)答:综合布线结构由包括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接入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六大部分。

配线(水平)子系统是连接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的通信交叉设备的众多线缆的总称,整体依托于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

在项目对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配线子系统遍布于全建筑,承担大部分的通信任务,相对于干线子系统的竖井,配线子系统一般埋藏隐蔽,在整体建筑完成外观后,较难触及,所以配线子系统维护维修对技术要求和成本预算的要求都更高,而且会对建筑用户正常通信系统造成影响。

综合布线系统是目前采用的一类相对新式完善的布线方式,又叫结构化布线系统。

在智能化家居布线中重要的几大系统,如电视传输、电话信号、安防监控、消防报警、网络通信等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模块化插接件,干线配线线路布置完成后,如需更改只需改变接线间中的跳线,改变集线器,增加接线间的接线模块,便可满足扩展和修改的需求。

相较于以前常规布线的分离结构,综合布线修改拓展性较好,各系统配合分工清晰。

配线子系统的距离限制配线子系统要求在90m的距离范围内,指从楼层接线间的配线架到工作区的信息点的具体距离。

和配线子系统有关的其它线缆,包括配线架上的跳线和工作区的连线总共不应超过90m。

一般要求跳线长度小于6m,信息连线长度小于3m。

配线子系统的拓扑结构配线子系统常用的拓扑结构是星形结构,星形结构的每个信息点都必须通过一根独立的线缆和管理子系统的配线架连接,每个楼层都有一个通信配线间为此楼层的各个工作区服务。

如无特殊要求,使用星形结构,加上在信息点上可以使用外接适配器,星形结构有助于提高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灵活性。

3、简述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5分)答:干线子系统设计要求;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综合布线由主配线架(MDF),分配线架(IDF);干线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楼层间的主线缆,是用于楼层;在进行干线子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技术要求:;(1)垂直电缆系统应为星形拓扑结构;(2)为了便于布线的路由管理,干线电缆或光缆布线;配线架到建筑物配线架间只应通过一个配线架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主要包括:干线或二级交接设备间和设备之间的竖向或横向的电缆专用的通道;设备间和网络接口之间的连接电缆或设备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各设施间的电缆;干线交接间和二级交接间之间的连接电缆;主要设备间和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干线电缆等。

综合布线由主配线架(MDF),分配线架(IDF)和信息插座(IO)等基本单元组成。

主配线架放在设备间,分配线架放在楼层配线间,信息插座安装在工作区。

连接主配线架和分配线架的线缆称为干线,连接分配线架和信息插座的线缆称为水平线。

干线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楼层间的主线缆,是用于楼层之间垂直线缆的统称。

4、一个较为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6分)答: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是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之间的传输网络,它使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之间的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设设备、物业管理设备彼此相连。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

5、试分析CAT5e 和 CAT6 的异同。

(6分)答:超五类线的标识是“CAT5E”,带宽155M,是目前的主流产品;六类线的标识是“ CAT6”,带宽250M,用于架设千兆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IEEE在1999年6月通过了1000Base-T技术标准,1000Base-T运行于5类布线系统,支持的最远距离是100米。

这说明5类支持1000Base-T没有问题,只不过北美的TIA/EIA标准化委员会针对5类双绞线传输千兆速率的使用又制定了增强型5类,也统称为“超5类”。

看来,超5类的主要用途是为了5类更好地支持1000Base-T,10/100Mbps只是兼容之。

从标准的制定来说,如果不是为了5类更好地支持千兆以太网的使用,只是使用于10/100M以太网,则没有必要制定超5类标准。

从使用来说,如果仅考虑使用100Base-T的传输速度,则没有必要采用超5类产品,5类产品足够了。

6、简述光缆施工的操作程序。

(6分)答:1.光缆的施工要求1.1复测(1)核对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及接头位置。

(2)复测路由地面距离,为光缆配盘、分配及敷设提供必需的资料。

1.2光缆留长在现有管道内敷设光缆,为确保光缆安全,预留光缆尽量盘留在通信管道的人(手)孔内,基站留长按15米预留,冗余留长按15‰。

预留,接头留长按10米/侧预留。

为方便维护,放缆时应以接头井为1#,安顺序类推,逢5、10、15……5的倍数手孔,应安20m作预留。

1.3光缆检验(1)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重点检查。

对光缆、连接器等还应进行光学特性、电特性的测试。

(2)核对单盘光缆规格、程式及制造长度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的要求。

(3)光缆开头检验时,应核对光缆外端的端别,并在缆盘上做醒目标注。

光缆端别的识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面对光缆截面,由领示色光纤按/顺时针排列时为A端,反之为B 端。

(4)光缆现场检验光纤衰减常数、光纤长度。

(5)单盘光缆检验完毕后应恢复光缆端头密封包装及光缆盘包装。

(6)光纤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互换性。

尾纤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皮无损伤。

尾纤各项参数应符合合同规定。

连接器的损耗应符合合同规定。

1.4光缆敷设(1)新建管道内光缆均采用硬塑料管保护,塑料管一次布放的长度以方便光缆穿放为原则。

(2)光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施工过程中不小于20倍。

(3)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80%,瞬时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

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发生。

(4)布放光缆必须严密组织并有专人指挥,牵引过程中应有良好联络手段。

光缆布放完毕,应检查光纤是否良好。

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

(5)光缆穿入管道或管道拐弯或有交*时,应采用导引装置或喇叭保护管,不得损伤光缆外护层,光缆一次牵引长度一般不应大于1000米,超长时应采用∞字分段牵引。

(6)光缆放置在规定的托架上,并应留适当余量,避免光缆绷的太紧。

接头所在人(手)孔内的光缆预留后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留光缆应按规定的位置妥善放置。

(7)架空光缆的预留在接头杆处预留,其两侧电杆作适当预留,预留长度15--20m;过河架空光缆,河宽大于30m的河流两岸各余留15—20m,架空段每10个杆档光缆余留15-20m。

过河光缆余留在河岸的第一根杆子的邻杆上:接头余留应在接头杆上,各个接头点余留10m。

1.5光缆的保护(1)人(手)孔内的光缆采用蛇型软管(或塑料软管)保护,并绑在电缆托架上。

(2)所选用的管孔必须清洁、干净。

1.6站内光缆(1)站内光缆应做标志,以便识别。

光缆在站内应选择安全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位置时,应采用保护措施。

(2)光缆路由经走线架,拐弯点时应绑扎。

上下走道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以胶管,避免光缆受损伤。

(3)站内光缆成端后,必须在ODF箱前面板粘贴配纤示意图。

1.7光缆的接续及安装(1)一般规定A光缆接续内容包括:光缆接续,护层和力口强芯的连接,接头损耗的测量,接头盒的封装以及接头保护的安装。

B 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程式和接头位置并根据接头预留长度的要求留足光缆。

C 按光缆端别核对光纤并编号作永久性标志。

D 光纤接续环境必须整洁,应在工作车内或有遮盖物的环境中操作,严禁露天作业。

E 光纤接续应连续作业,以确保接续质量。

采取措施,不得让光缆受潮。

(2)光缆接续A 光缆接续的全部过程应采取质量监视。

B 光缆接续全部完成后,多余光缆应盘在光缆接头盒的管架上,盘绕方向应一致。

光缆盘绕弯曲半径应不大于厂家规定的曲率半径,接头部分应平直不受力光纤盘留后,用海绵等缓冲材料压住光纤形成保护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