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三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开始习作,要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对于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年级作文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爱护学生想说就说、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要消除他们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这些目标貌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有一定难度。

它表现在:1、坡度陡。

一二年级忽视口语表达训练和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训练,忽视与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衔接,三年级一开始就正式启动作文教学,坡度太陡。

2、序列不明显。

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整体系统工程,但由于它被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年段,不同单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固有的作文序列没有认识清楚,各个年段衔接处理得不好。

3、教不得法。

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如果不注意读写结合,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得要领,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无所适从。

4、淡漠情感。

作文教学中忽视情感作用,造成学生记忆型障碍、趋同化心理障碍、挫折感心理障碍,再加上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积累有限,构段的能力差。

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素材单一,作文语言不鲜活,层次紊乱。

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困难,最终导致了三年级学生怕写作文、三年级老师怕改作文的头疼现象。

因此,怎样让他们愿意写作文、写什么、怎样写就成了三年级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三年级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愿意写、写什么、怎样写(一)从内容入手,解决兴趣的问题。

1、摘趣。

摘趣就是把握作文内容的趣味性。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作文,首先不是研究文,而是研究人。

儿童有儿童的特点:儿童的个性是独特的,社会百态、天地万物在她们的眼里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都有七情六欲。

童心是纯真的,他们追求快乐,热爱幻想;童趣是丰富的,它们有自己的快乐王国、生活的情趣。

作文教学就是要顺应童心。

因此,教学提供给儿童的素材要有意思,有真情,有趣味,这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刚接三年级,我将三年级的作文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放胆作文、仿写作文、生活作文。

放胆作文就是自由命题作文、想象作文、儿歌、诗歌创作等等。

仿写作文就是仿照习作例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生活作文就是日记,描述学生的见闻,感受生活。

本学期我执教的第一节作文指导课是写一篇半命题小作文:运用歇后语编故事。

新学期设计这一课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了十个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麻雀下鹅蛋——瞎吹铁公鸡——一毛不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猪鼻子插葱白——装相(象)狐狸开商店——没好货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我让学生将歇后语背熟,给他们讲了个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接着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歇后语,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歇后语,邀请小伙伴,编故事进行小品表演:在故事表演中,安排有导演,导演要负责解说故事,安排同学准备道具、排练,最后在班上进行表演。

十分钟后,学生表演。

刚开始,我还有点忐忑不安,害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同学们排练的时候,我看了一个小组的表演,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了点拨。

结果,出乎我的想象之外,孩子们演得十分投入:他们有的表演《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有的演《狐狸开商店》,还有的演《王婆卖瓜》,导演呢,就站在一旁将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表演完了,我给同学们出了两个作文题目:《一节难忘的作文课》和《————故事新编》。

有一个学生这样描写王婆卖瓜:王婆打扮得油光发亮,她站在大卡车上大声吆喝:“卖瓜了,卖瓜了。

忧愁的人吃了这瓜,心里保证乐开花;孩子吃了这瓜,考试成绩绝对顶呱呱;哑巴吃了这瓜,会开口说话;老外吃了这瓜,定居在我家啦。

这瓜远销东南亚,还访问过美国、加拿大、尼加拉瓜……”看,学生把自己课外积累的顺口溜用到了这里,把一个自卖自夸的王婆描绘得多么栩栩如生!2、选真。

选真就是选择生活化、儿童化的作文题材,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我口写我心”。

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日记、半命题或者自由作文相对于命题作文要精彩得多,鲜活得多。

新课标鼓励老师大胆处理教材,该删的就删,该增的就增,要让学生能够表达,乐于表达。

这些都要求我们走近孩子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贴近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

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是自由写作,但我还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我有一个小秘密》。

因为我很想知道自己对八九岁的孩子了解多少,他们心里到底藏着哪些秘密。

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十分有趣,非常丰富:有的学生写梦中尿床,有的写对父母撒谎,有的写买了上了锁的日记本,还有的女生写自己偷穿母亲的高跟鞋、挂项链照镜子等等。

有一篇作文曾经引起了我和很多老师的共鸣,是我班陈一凡同学写的,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每个人心里都藏有一个小秘密,我也有一个小秘密,不要让别人知道哦!特别是爸爸,因为这件事跟爸爸有很大的关系。

有一天,我做完了作业,拿去给爸爸检查,结果错了三题,爸爸皱起了眉头,生气的话脱口而出:“你看你,这么马虎,心不在焉,整天就想着玩电脑,你说怎么办?”此时,我的心头也涌上一股火来,心想:你也不看看你自己,坐在电脑桌前检查作业,除了吃饭以外,都在玩电脑,经常玩到半夜,还有脸说我?为了期末考试,我已经一个周没摸过电脑了,园子里的菜大概被偷光了。

马虎是我的老毛病,我要努力改掉这个坏毛病,要仔细读题,认真思考。

但是爸爸也要做个好榜样啊!你玩电脑,我的心就会发痒痒,注意力就不会集中。

这些话我一直闷在心里,一直忍气吞声。

现在说出来,真希望他能反省一下。

从这篇作文可以看出来,学生需要表达,也乐于表达。

他们的心里有许多自己的想法、愿望、甚至怨气、委屈,作为老师,我们给了他们诉说的机会吗?我们让他们痛痛快快宣泄过自己的情感,说过他们的心里话吗?(二)从方法入手,解决结构问题。

要不要交给学生构段构篇的方法?是让学生随心所欲还是给他们一根拐杖?我认为应该遵循学生的需要。

在从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的过程中,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帮助。

教师的指导、课文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教师正确地导,教给“写”的方法,学生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

1、以读带写,范文引路。

“课文无非是例子。

”叶圣陶先生如此说。

我认为,作文教学也应抓住这个例子不放。

教学时,我充分运用教材自身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抓住范文,重点讲,讲详细,讲精彩。

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精读佳词好句的同时,去模仿一些典型文章,特别是模仿一些优美段落的写法来进行训练。

例如三年级下学期第一组作文要求是介绍家乡的景物。

在教完《珍珠泉》这篇文章后,我要求学生以《龙泉》或者《惠泉》《蒙泉》为题进行模仿:第一自然段写出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介绍泉的周围环境;第三自然段写泉水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发挥想象,作为一个游客或者一颗从泉底冒出来的水泡抒发对泉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通过周末细致的观察,找到了三泉的特点:龙泉水清水绿;惠泉水草密集;蒙泉是荆门学子的愿望泉。

三泉泉水温暖如春,泉中有热气冒出,泉里都有游鱼。

学生找到了泉的特点,再上网查查泉的历史、作用。

通过看、听、查,学生掌握了一大手资料,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加上有了《珍珠泉》这篇课文的引领,学生写起来非常顺手,甚至有写不完的话。

桂玉琦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这是一潭清绿色的泉水。

水太绿了,绿得像被周围的树叶和小草染过似的。

茂密的水草一丛丛、一束束,在泉水的滋润下也绿得发亮。

水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泉中的一条条游鱼。

在茂密的水草中,它们大的有一尺来长,小的如小拇指一般。

这些泉水中的精灵儿在水草中畅游、嬉戏,还时不时鼓起一串串水泡。

可爱的水泡就像孩子的嘴,有的像一嘟噜一嘟噜的珍珠。

——瞧,学生把《珍珠泉》的语言灵活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

2、精心点拨,解决思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如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指望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讲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写作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海面——海底——海滩的方位顺序构段;《美丽的大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顺序构段,《香港——璀璨的明珠》是按它的地位和作用构段。

三篇课文都用了先总后分的构篇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给出这些文章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也建立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然后通过多次练笔,做到活学活用,手到擒来。

(三)从生活细节入手,解决语言问题。

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从生活入手,获得鲜活的语言,始终是作文的源头。

1、化虚为实,先做后写。

做,就是直接参与,做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途径。

大多数的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我平时很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然后布置学生作文。

比如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是描写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写我的课余爱好,也可以写自己学会的本领。

如果写自己学会的本领就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学做家务:跟家长学习包饺子或者捣大蒜,因为做这两件事要比洗衣服、洗碗有趣得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看清家长是怎么做的,听清家长是怎么说的,说清自己包饺子——煮饺子——尝饺子的过程。

在写作时,简单交代自己学煮饺子的原因、准备过程,写出家长的教,重点写清自己操作的过程,对于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或者发生的有趣的环节要作为重点,写出前前后后的心情、想法;最后写自己的收获。

学生陈一百这样描述自己的快乐心情:该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了!我专门挑自己做的饺子吃,别看它们一个个外表不咋地,可是很实在,它们个个胖嘟嘟的,里面的馅儿特多,吃起来真是满口流油、香气扑鼻啊!我想: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运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的最真实的感受,2、画面为点还原细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充分体味生活,也要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学生有捕捉文字、捕捉素材的能力。

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检查了学生的作业,给学生发了新书,然后让他们选择同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