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精度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与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与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与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1、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三、重点、难点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六、布置思考题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3、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与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世界的前列?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2、几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的刚度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5、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5分)2、工艺系统的刚度及测定(45分)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5分)4、接触刚度,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30分)六、布置思考题1、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与比较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在工作的时候,哪个系统受力的影响更大些?2、几何误差与原理误差的区别?以车床为例说明机床的几何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第3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4受热变形1、5内应力变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量及起计算、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1)工艺系统的热源,(2)工艺系统的温升及其计算公式,(3)机床的热变形对工件的影响,(4)工件遇刀具的热变形,(5)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对策;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三、重点、难点、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45)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45)六、布置思考题1、自己将误差的内型总结与归纳、2、试举例说明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受热变形会对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这些影响?第4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6测量误差1、7误差分析 1、8提高措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纲要1、、测量误差;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1)加工误差的性质,(2)分布曲线分析法,(3)点图分析法;3、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测量误差;2、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1、、测量误差;(45)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60)(1)加工误差的性质,(2)分布曲线分析法,(3)点图分析法;3、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30)六、布置课后思考:1、本章重点讲述了加工精度影响的原理与具体计算方法以及保证高的加工精度与质量的具体方法,应重点掌握此方法,并提前预习下章“表面质量”、第5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1表面质量含义)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解掌握各原理的基本模式概念与特征,能举例说明各原理;2、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机械制造表棉质量与粗糙度的个体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内容纲要1、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三、重点、难点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讲解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六、布置思考题1、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思考高精表面质量在现在的高科技行业当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2、机器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为什么说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对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第6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2粗糙度影响因素2、3物理机械性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引导学生能够对机械的相关性能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二、教学内容纲要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表面加工硬化:三、重点、难点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2、表面加工硬化:(35)六、布置思考题1、课后复习这一堂课的重点内容,下堂课提问、2、影响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第7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4机械加工振动2、5提高表面质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解掌握机械加工振动的具体概念与分类;2、熟练掌握提高表面质量的具体的方法、二、教学内容纲要1、受迫振动,2、自激振动;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三、重点、难点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自激振动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1、受迫振动,(30)2、自激振动;(30)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30)六、布置思考题1、预习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2、何为强迫振动?它与自由振动有何区别?减少强迫振动的基本途径哟哪些?3、何谓自激振动?它与强迫振动有何区别?目前关于自激振动的学说有哪些?其要点就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抑制自激振动?第8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1 基本概念3、2制订步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2、使学生在设计中能应用工艺规程的步骤与方法;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三、重点、难点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45)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90)六、布置思考题1、什么就是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2、、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与步骤,为机械工艺规程的设计作准备3、制订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加工阶段?第9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3 毛坯选择3、4基准选择)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种新机械名词的概念;2能熟练掌握基准的选择与路线的拟定二、教学内容纲要1、毛坯选择2、基准选择三、重点、难点1、基准选择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2学时)1、毛坯选择(30)2、基准选择(60)六、布置思考题1、熟悉课堂所讲的内容,选择一个具体的实物分析与研究。
2、什么就是工序、工步、安装、工位?第10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5路线拟定3、6工序内容3、7经济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能熟悉工序的具体内容,能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二、教学内容纲要1、路线拟定2、工序内容3、经济分析三、重点、难点1、路线拟定2、工序内容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3学时)1、路线拟定(60)2、工序内容(50)3、经济分析(25)六、布置思考题1、查找图书馆关于经济分析的具体书籍,扩展经济分析的能力与认识、2、什么就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3、什么就是时间定额、单件时间?第11次课(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1尺寸标准4、2精度标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标准的具体概念;二、教学内容纲要1、尺寸标准2、精度标准三、重点、难点尺寸标准与精度标准的具体确定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1、尺寸标准(45)2、精度标准(45)六、布置思考题1、何谓加工精度?何谓加工误差?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2、获得零件形状精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何谓调整误差?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中各会产生哪方面的调整误差?她们对零件加工的精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用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将课本中的课后习题做完。
第12次课(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3便于加工4、4装配工艺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机械加工中的毛坯结构的工艺设计原则,以便于加工与装配,同时又满足精度要求与尺寸要求。
二、教学内容纲要1、便于加工2、装配工艺性三、重点、难点装配工艺性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便于加工(45)2、装配工艺性(90)六、布置思考题1、常见的装配性工艺问题有哪些?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预习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第13次课(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5、1 尺寸链的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与熟悉掌握与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二、教学内容纲要尺寸链的概述:封闭环的具体分析:三、重点、难点封闭环的具体分析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