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发音器官与发音机制

人体发音器官与发音机制

1.1 发音器官与发音机制
1.1.1发音器官
声音是发音器官活动的产物。

人类的发音器官主要包括喉头、声带、口腔和鼻腔。

通过声带的振动,借助口腔中唇、舌、软腭、小舌等器官的活动,从而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形成。

英语语音有特定的发音机制,涉及到的人体发音器官主要包括唇、齿、硬腭、软腭、声带和鼻腔(详见下图)。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人体发音器官示意图
1.1.1.1 声带
人类有一个极其复杂并具有奇妙功能的发声器官—声带,它是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构状软骨、会厌软骨和各种肌肉—环甲肌、内外甲状披裂肌、后环状披裂肌,侧环状披裂肌、横披裂肌和斜披裂肌等组成的。

这些软骨和肌肉的形状、位置和作用各有不同。

甲状软骨:形状像两面扇形的盾甲,竖在喉头的前面,声带的前端就固定在这块软骨上。

环状软骨:位置在甲状软骨的下面,形状呈环形,是喉头的基础软骨。

前侧窄的部分是环状软骨弓,后边宽的部分是环状软骨板,它高而扁,是喉头的后壁。

构状软骨:又叫披裂软骨。

位于环状软骨的后上方,左右各一块,形状像一对小三角锥形。

声带的后端分别受这两块能够活动的软骨的牵制而或开或合。

会厌软骨:形状像一片上宽下窄的树叶,通过韧带附着在甲状软骨上。

它是喉头的大门,它的活动起着开关喉管的作用。

各种披裂肌的作用是:歌唱发声时,通过各种披裂肌的收缩和放松,转动构状软骨,使两片声带拉紧、放松,闭合、分开。

拉紧和闭合的声带,受到气息的冲击而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来。

声带是人类的发音主体,是整个发声器官最重要的部分。

它由两片表面硬有粘膜、富于弹性的韧带组成。

不发声时,两片韧带放松、分开,让气息毫无阻挡地通过,以保持自然呼吸。

发声时,两片韧带拉紧、闭合,对气息产生一种阻力,气息冲开闭合的声带,迫使声带振动,产生声波,并通过气息传递到口、咽、喉、鼻等共鸣腔体进行扩大和美化,就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歌唱声音。

1.1.1.2 咽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喉。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咽
1.1.1.3 喉
介于咽和气管之间的部分,是呼吸和发音器官的一部。

1.1.2发音机制
人体发音器官若发生各种变化,相互调节和配合,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语音。

学习汉语的发音要特别注意发音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唇部的变化双唇可以平展、收圆、张大、缩小或完全闭合。

●舌位的变化舌头可以前伸、后缩、抬高或降低,当然还可以平伸或反卷,
并且可以与牙齿、齿龈、硬腭、软腭等器官接触或靠拢。

●软腭的变化软腭可以上抬或下垂,从而开放或阻塞气流通向口腔或鼻腔的
通道。

●声带的变化声带可以收紧,在气流通过时发生振动;也可以松弛,在气流
通过时不振动。

1.1.
2.1 声母的发音机制
发辅音需要用到的发音器官比元音多,除了口腔中的舌、唇,还涉及到齿、硬腭、软腭、鼻腔和声带等。

这些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了各类声母的发音。

1.1.
2.2 元音的发音机制
发元音需要用到的发音器官主要是口腔中的舌、唇。

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扁,以及开口度大小的不同,诸种变化形成各类元音的发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