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点线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点线对称问题

对称问题专题【知识要点】1.点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恰是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因此中心对称的问题是线段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问题.设P (x 0,y 0),对称中心为A (a ,b ),则P 关于A 的对称点为P ′(2a -x 0,2b -y 0). 2.点关于直线成轴对称问题由轴对称定义知,对称轴即为两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利用“垂直”“平分”这两个条件建立方程组,就可求出对顶点的坐标.一般情形如下:设点P (x 0,y 0)关于直线y =kx +b 的对称点为P ′(x ′,y ′),则有x x y y -'-'·k =-1,2y y +'=k ·20x x +'+b ,特殊地,点P (x 0,y 0)关于直线x =a 的对称点为P ′(2a -x 0,y 0);点P (x 0,y 0)关于直线y =b 的对称点为P ′(x 0,2b -y 0).3.曲线关于点、曲线关于直线的中心或轴对称问题,一般是转化为点的中心对称或轴对称(这里既可选特殊点,也可选任意点实施转化).一般结论如下:(1)曲线f (x ,y )=0关于已知点A (a ,b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是f (2a -x ,2b -y )=0. (2)曲线f (x ,y )=0关于直线y =kx +b 的对称曲线的求法: 设曲线f (x ,y )=0上任意一点为P (x 0,y 0),P 点关于直线y =kx +b 的对称点为P ′(x ,y ),则由(2)知,P 与P ′的坐标满足x x y y --·k =-1, 20yy +=k ·20x x ++b ,代入已知曲线f (x ,y )=0,应有f (x 0,y 0)=0.利用坐标代换法就可求出曲线f (x ,y )=0关于直线y =kx +b 的对称曲线方程.4.两点关于点对称、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常见结论: (1)点(x ,y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x ,-y ); (2)点(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x ,y ); (3)点(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 ,-y ); (4)点(x ,y )关于直线x -y =0的对称点为(y ,x ); (5)点(x ,y )关于直线x +y =0的对称点为(-y ,-x ).【典型例题】【例1】 求直线a :2x +y -4=0关于直线l :3x +4y -1=0对称的直线b 的方程.剖析: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若直线a 、b 关于直线l 对称,它们具有下列几何性质:(1)若a 、b 相交,则l 是a 、b 交角的平分线;(2)若点A 在直线a 上,那么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一定在直线b 上,这时AB ⊥l ,并且AB 的中点D 在l 上;(3)a 以l 为轴旋转180°,一定与b 重合.使用这些性质,可以找出直线b 的方程.解此题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有两类:一类是找出确定直线方程的两个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求出直线方程;另一类是直接由轨迹求方程.2x +y -4=0,3x +4y -1=0,可求出x ′、y ′.从中解出x 0、y 0,解:由解得a 与l 的交点E (3,-2),E 点也在b 上方法一:在直线a :2x +y -4=0上找一点A (2,0),设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的坐标为(x 0,y 0),3×220x ⨯+4×200y +-1=0, 2000--x y =34,解得B (54,-58).由两点式得直线b 的方程为)58(2)2(-----y =5433--x ,即2x +11y +16=0.方法二:设直线b 上的动点P (x ,y )关于l :3x +4y -1=0的对称点Q (x 0,y 0),则有3×20x x ++4×20y y +-1=0,00x x y y --=34. 解得x 0=256247+-y x ,y 0=258724+--y x . Q (x 0,y 0)在直线a :2x +y -4=0上,则2×256247+-y x +258724+--y x -4=0,化简得2x +11y +16=0是所求直线b 的方程. 方法三:设直线b 上的动点P (x ,y ),直线a 上的点Q (x 0,4-2x 0),且P 、Q 两点关于直线l :3x +4y -1=0对称,则有5|143|-+y x =5|1)24(43|00--+x x ,00)24(x x x y ---=34.消去x 0,得2x +11y +16=0或2x +y -4=0(舍).评述:本题体现了求直线方程的两种不同的途径,方法一与,除了点E 外,分别找出确定直线位置的另一个条件:斜率或另一个点,然后用点斜式或两点式求出方程,方法二与方法三是利用直线上动点的几何性质,直接由轨迹求方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区分动点坐标及参数,本题综合性较强,只有对坐标法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有较强的数形结合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此题.【例2】 光线从点A (-3,4)发出,经过x 轴反射,再经过y 轴反射,光线经过点 B (-2,6),求射入y 轴后的反射线的方程.剖析:由物理中光学知识知,入射线和反射线关于法线对称.解:∵A (-3,4)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1(-3,-4)在经x 轴反射的光线上, 同样A 1(-3,-4)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2(3,-4)在经过射入y 轴的反射线上,∴k B A 2=3246--+=-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6=-2(x +2), 即2x +y -2=0.评述: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例3】 已知点M (3,5),在直线l :x -2y +2=0和y 轴上各找一点P 和Q ,使△MPQ 的周长最小. 剖析:如下图,作点M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M 1,再作点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M 2,连结MM 1、MM 2,连线MM 1、MM 2与l 及y 轴交于P 与Q 两点,由轴对称及平面几何知识,可知这样得到的△MPQ 的周长最小.由l OxyPQM M M12解:由点M (3,5)及直线l ,可求得点M 关于l 的对称点M 1(5,1).同样容易求得点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M 2(-3,5).据M 1及M 2两点可得到直线M 1M 2的方程为x +2y -7=0.令x =0,得到M 1M 2与y 轴的交点Q (0,27). x +2y -7=0, x -2y +2=0, 故点P (25,49)、Q (0,27)即为所求.评述:恰当地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对解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深化拓展恰当地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题.不妨再试试这个小题:已知点A (1,3)、B (5,2),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得|P A |+|PB |最小,则最小值为____________,P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答案:41 (517,0)【巩固练习】1.已知点M (a ,b )与N 关于x 轴对称,点P 与点N 关于y 轴对称,点Q 与点P 关于直线x +y =0对称,则点Q 的坐标为A.(a ,b )B.(b ,a )C.(-a ,-b ) D .(-b ,-a ) 解析:N (a ,-b ),P (-a ,-b ),则Q (b ,a ). 答案:B2.曲线y 2=4x 关于直线x =2对称的曲线方程是A.y 2=8-4xB.y 2=4x -8C.y 2=16-4x D .y 2=4x -16解析:设曲线y 2=4x 关于直线x =2对称的曲线为C ,在曲线C 上任取一点P (x ,y ),则P (x ,y )关于直线x =2的对称点为Q (4-x ,y ).因为Q (4-x ,y )在曲线y 2=4x 上,所以y 2=4(4-x ),即y 2=16-4x . 答案:C3.已知直线l 1:x +my +5=0和直线l 2:x +ny +p =0,则l 1、l 2关于y 轴对称的充要条件是A.m 5=n p B.p =-5 C.m =-n 且p =-5 D .m1=-n 1且p =-5解析:直线l 1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x )+my +5=0,即x -my -5=0,与l 2比较, ∴m =-n 且p =-5.反之亦验证成立. 答案:C4.点A (4,5)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B (-2,7),则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对称轴是以两对称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垂线. 答案:3x -y +3=05.设直线x +4y -5=0的倾斜角为θ,则它关于直线y -3=0对称的直线的倾斜角是____________. 解析:数形结合. 答案:π-θ解方程组得交点P (25,49).6.已知圆C 与圆(x -1)2+y 2=1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圆C 的方程为 A.(x +1)2+y 2=1 B.x 2+y 2=1C.x 2+(y +1)2=1 D .x 2+(y -1)2=1 解析:由M (x ,y )关于y =-x 的对称点为(-y ,-x ), 即得x 2+(y +1)2=1. 答案:C7.与直线x +2y -1=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A.2x -y -5=0 B.x +2y -3=0 C.x +2y +3=0 D .2x -y -1=0解析:将x +2y -1=0中的x 、y 分别代以2-x ,-2-y ,得(2-x )+2(-2-y )-1=0,即x +2y +3=0.故选C.答案:C8.两直线y =33x 和x =1关于直线l 对称,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解析:l 上的点为到两直线y =33x 与x =1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2)3(1|3|+-y x =|x -1|,化简得x +3y-2=0或3x -3y -2=0.答案:x +3y -2=0或3x -3y -2=09.直线2x -y -4=0上有一点P ,它与两定点A (4,-1)、B (3,4)的距离之差最大,则P 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解析:易知A (4,-1)、B (3,4)在直线l :2x -y -4=0的两侧.作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1(0,1),当A 1、B 、P 共线时距离之差最大.答案:(5,6)10.已知△ABC 的一个顶点A (-1,-4),∠B 、∠C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l 1:y +1=0,l 2:x +y +1=0,求边BC 所在直线的方程.解:设点A (-1,-4)关于直线y +1=0的对称点为A ′(x 1,y 1),则x 1=-1,y 1=2×(-1)-(-4)=2,即A ′(-1,2).在直线BC 上,再设点A (-1,-4)关于l 2:x +y +1=0的对称点为A ″(x 2,y 2),则有1422++x y ×(-1)=-1, 212-x +242-y +1=0. x 2=3, y 2=0,即A ″(3,0)也在直线BC 上,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202--y =131++x ,即x +2y -3=0为边BC 所在直线的方程.【能力提高】11.求函数y =92+x +4182+-x x 的最小值.解:因为y =22)30()0(-+-x +22)50()4(-+-x ,解得所以函数y 是x 轴上的点P (x ,0)与两定点A (0,3)、B (4,3)距离之和. y 的最小值就是|P A |+|PB |的最小值.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若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0,-3), 则|P A |+|PB |的最小值等于|A ′B |, 即22)35()04(++-=45. 所以y min =45.12.直线y =2x 是△ABC 中∠C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若A 、B 坐标分别为A (-4,2)、B (3,1),求点C 的坐标,并判断△ABC 的形状.解:由题意,点A 关于直线y =2x 的对称点A ′在BC 所在直线上,设A ′点坐标为(x 1,y 1),则x 1、y 1满足4211+-x y =-21,即x 1=-2y 1. ①221+y =2·241-x ,即2x 1-y 1-10=0. ② 解①②两式组成的方程组,得 x 1=4, y 1=-2.∴BC 所在直线方程为121---y =343--x ,即3x +y -10=0.3x +y -10=0, x =2,y =2x , y =4.∴所求C 点坐标为(2,4).由题意|AB |2=50,|AC |2=40,|BC |2=10, ∴△ABC 为直角三角形. 13. 已知两点A (2,3)、B (4,1),直线l :x +2y -2=0,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 (1)使|P A |+|PB |最小; (2)使|P A |-|PB |最大. 解:(1)可判断A 、B 在直线l 的同侧,设A 点关于l 的对称点A 1的坐标为(x 1,y 1).221+x +2·231+y -2=0,2311--x y ·(-21)=-1. x 1=-52, y 1=-59.由两点式求得直线A 1B 的方程为y =117(x -4)+1,直线A 1B 与l 的交点可求得为P (2556,-253).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P A |+|PB |最小.(2)由两点式求得直线AB 的方程为y -1=-(x -4),即x +y -5=0. 直线AB 与l 的交点可求得为P (8,-3),它使|P A |-|PB |最大.解方程组 得则有解得14. 直线l 经过点(1,1),若抛物线y 2=x 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 对称,求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1),弦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 (x 1,y 1)、B (x 2,y 2),代入抛物线方程并作差得(y 1+y 2)(y 1-y 2)=x 1-x 2.∵k AB =2121x x y y --=-k1,∴y 1+y 2=-k .注意到AB 的中点在直线l :y -1=k (x -1)上,∴x 1+x 2=1-k2. ∴y 12+y 22=x 1+x 2=1-k2. 由y 12+y 22>2)(221y y +,得1-k 2>22k ⇒k k k k 2)22)(2(2+-+<0⇒-2<k <0.解法二:设抛物线上关于直线l :y -1=k (x -1)对称的两点为(y 12,y 1)、(y 22,y 2),222121y y y y --=-k1221y y +-1=k (22221y y +-1)y 1+y 2=-k ,y 1y 2=22k +k 1-21,∴y 1、y 2是方程y 2+ky +22k +k 1-21=0的两根.由Δ=k 2-4(22k +k 1-21)>0⇒k k k k )22)(2(2+-+<0 ⇒-2<k <0.15.(2013•湖南)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AC=4,点P 是边AB 边上异于AB 的一点,光线从点P 出发,经BC ,CA 反射后又回到点P (如图1),若光线QR 经过△ABC 的重心,则AP 等于( )A .2B .1C .8 3D .4 3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