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慢慢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许多年之后的一场连续大雨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更是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其实我们所有人类都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的村庄里面。

读了文章,想想当前的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完全不顾生态环境。

例如过量开采石油导致了今年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这次漏油事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毁灭,海滩上到处都是中毒生亡的海龟、海鸟。

不仅如此,今年巴基斯坦80年一遇的洪水,前几年南亚的海啸,难道不都是大自然忍无可忍给人类带来的惩罚吗?所以本文的作者是多么的用心良苦,意在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有点像散文,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只是用优美的语言把人们那种盲目砍伐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的脑海里。

所以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惋惜和谴责之情——对人们这种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所以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朗读去让孩子体会句子其表达效果;其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另外本文作者将人们的行为和带来的后果进行对比,使我们的感情更加强烈,让我们更加看清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故事以一把斧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漂亮的小村庄,砍掉了生态平衡,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所以通过文章前后的对比,更加觉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我们自己的行为。

作者用笔之巧妙就在于语言朴实优美却发人深省。

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还让孩子明白了生态平衡的重要,可谓是意味深长。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问: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生:是小鸟的叫声,小动物的声音……师:听到这清脆的声音你想到些什么?生:我好像看到了树林。

生:看到了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

(课件播放课文第一幅插图并伴有配乐——苗岭的早晨)师: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就让我们随着这悠扬的笛声走进山谷中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生:欣赏插图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个小村庄的样子吧。

(学生能说出:绿树环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一水环绕天空蔚蓝……)(这个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通过看图拓展想象,训练他们的语言能力。

而且能加强小村庄先前美好的一面的印象,强化后面的变化带来的惋惜之情。

)师:可是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在许多年之后发生了一个令人深省的故事,那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看题质疑师: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生: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个环节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疑问去读书)师总结:问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二、出示目标,初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可以把你不懂的生字、词、句划出来,并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朗读)2、师:试着把故事内容向同桌复述一遍。

3、师:谁愿意讲讲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小村庄的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砍下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许多年之后的一场连续大雨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投影出示: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锋利盖房造犁裸露扩大一栋栋柴火森林砍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喘气儿黎明咆哮1、小老师领读。

2、你认为哪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

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将“扩”读成“kuàng”,将“咆”读成“bāo”。

(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容易读错的字,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3、同桌间,你指我读。

4、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些地方要注意,怎样记住这些字?生:“葱”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匆”字,不能写成“勿”字。

生:“犁”上下结构,下边是“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引导,并板书重难点字,指导书写加深印象。

)四、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惋惜之情1、师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师:看看这几个词语,说说这几个词的相同点。

生:都是四字词,都是写景的。

2、师再出示小村庄美丽的图片,引导生看图说话。

师:同学们,这就是你们所描述的那个小村庄。

(引导生看图片)看,这里的森林(生:郁郁葱葱)这里的河水(生:清澈见底),这里的天空(生:湛蓝深远)这里的空气(:生:清新甜润)3、师:这么美的小村庄,作者又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呢?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是写这幅画的?请你们找一找、划出来。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师请生读,问:读到“郁郁葱葱”时你看见了什么?生:茂密的树林,里面有……师:美吗?带着你的体会再重新读一读。

(生再读)师:当你了解了“郁郁葱葱”这个词,你再来读这个句子,你看看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师:那我们全班一起来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吧!4、师:这么美的小村庄结果变成了什么样?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答案,你找到了吗?(生汇报后出示句子齐读: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请你联系上文内容想想,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后,师指导理解这里的破折号,引读: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包括那些……)师指导朗读句子,与第一段对比读。

五、总结本课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导致自己家园所有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下节课我们再来详细了解这个小村庄被洪水吞噬的原因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村庄的美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我们都知道,原本漂亮的小村庄,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二、探究村庄变化的原因1、师:原本漂亮的小村庄,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那么小村庄到哪儿去了?读了课文,请大家来说一说。

生:被洪水卷走……生:被大雨冲毁了……2、师:这是一场怎么样的雨呀?赶快去读读第4段,用“”划去相关的句子生汇报读:“然而,不知多了但是年,多少戏,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你知道“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吗?师:请联系实际想一想,如果大雨不停地下了一天一夜,那会出现什么情况?(生自由发言)师:可,这大雨仅下一天吗?两天吗?是的,它是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这五天五夜意味着什么?生自由畅谈,是引导下了五天五夜的后果。

师:直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咆哮”读着这个词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洪水的声音。

生:人们的呼救声。

…………四:得出村庄变化的结果1、师:是呀,那原本森林郁郁葱葱,河水(生读:清澈见底)天空(生: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的村庄没了。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

(停一会儿)同学们,小村庄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仅仅是因为洪水吗?这洪水背后的真正凶手又是谁呢?请你们仔细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

生小组汇报师总结: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师提炼关键词“滥砍滥伐”(板书:滥砍滥伐)2、从哪里看出人们滥砍滥伐。

请你在文中划出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谁”“拎”感受人们的随意、滥砍滥伐。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裸”让生体会到树木相当于大地的衣服。

另外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思考。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人们的无知愚昧)3、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

正是人们这种滥砍滥伐让美丽的小村庄在洪水中消失了,多么可惜啊!让我们带着自己体会一起去朗读文章吧!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师: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如果把我们的中国看作一个大村庄,我们来看一下她的森林覆盖情况。

(课件出示中国森林覆盖情况地图)你想说什么?生:森林有点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