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文学阅读》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文学阅读》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_《幼儿文学阅读》_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组织完成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专业技能课。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儿歌、幼儿诗、童话、幼儿故事等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能够鉴赏、分析幼儿文学作品;掌握朗诵、讲述、表演的技巧方法,并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或创编;能够指导幼儿理解、表达及表演幼儿文学作品。

具备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为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打好基础。

二、参考学时
共72学时。

三、课程学分
4学分。

四、课程目标
1. 树立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喜爱之心,不断增强岗位技能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

具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体验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熟知各类幼儿文学作品体裁及特点,熟记各类常见幼儿文学作品。

掌握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表达方法及改编创编方法。

3.能够感受、理解、分析鉴赏幼儿文学作品。

能够用多种形式来表达文学作品。

具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改编或创编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一)学习基础
1.具有基本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2.知道各类常见文学体体裁的特点。

3.明确欣赏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能够读懂并欣赏文学作品。

4.熟悉国内外著名的童话故事。

(二)核心内容
幼儿文学的概念,各类文学作品的体裁及特点。

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赏析。

朗诵儿歌、讲述童话故事、深入阅读图画故事、编排表演幼儿戏剧等的方法与技巧。

改编及创编幼儿文学作品。

(三)课程单元划分及项目设计
本课程应以幼儿文学作品为载体,分别从作品欣赏、作品表达及作品改编创编这三个方面来划分单元,完全承载了本课程的全部学习目标。

单元划分主要依据学习文体知识、表达文学作品及改编创编文学作品等不同的工作内容。

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以及未来工作岗位对本课程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进行内容序化,保证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遵循学习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使课程单元的划分及项目设计,有助于学生自我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学习梯度鲜明,具备操作性,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长足发展。

课程单元及项目设计一览表
(四)学习单元及项目实施
在单元实施过程中,根据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单元设计,选择好载体,即不同体裁的优秀幼儿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

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依据载体的选择,由易到难安排学习任务,注意教学过程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组织工作的实际能力需求对接,并能积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提升教学质量。

学习单元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学习单元教学设计编号:1
学习单元教学设计编号:2
学习单元教学设计编号:3
(五)教学要求
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师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为目标,将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整合,创设岗位情境,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活动,注重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六、课程实施条件
(一)人员条件
任课教师包括本校专职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应为本科(含)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专业教师应具备幼儿园教师职业资格,具备双师素质,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充分了解“幼儿文学阅读”课程教学规律,熟悉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岗位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组织形式,具有组织并实施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教学组织实施的指导能力和小组学习指导能力,还应具备职业情境诸因素的分析能力和学习情境的设计能力。

企业兼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语言艺术教育经验与表演技能;取得幼儿艺术教育相关资格认证;具备扎实的幼儿艺术教育理论,经验丰富;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主要内容及组织形式,了解幼儿教师音乐素养要求。

能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或讲座内容,具备一定的教材开发、资源建设及学生技能大赛辅导的能力。

(二)环境条件
本课程教学需要在具有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的教室进行,所需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幼儿园各类教具,幼儿文学阅读资料。

对于本课程,除了课堂
教学以外,可以采取到附属幼儿园参观、实践、访问的活动。

教室为适应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模拟教学,桌椅设备码放以六个小组布局,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室需具备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具备多媒体等媒体教学控制系统,园校网络视频系统,装备internet网络,便于学生查找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与兴趣。

七、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上依据我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实践规律,采用理实一体、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完成项目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为载体,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组织。

采用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通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反复练习不同技能以完成学习任务等两个学习阶段和运用引导启发等方法展开教学。

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园教学视频、与幼儿文学作品相关的资料等手段,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材料
(一)学材与教材
学材:教材,学习任务书,幼儿文学阅读资料,学习评价表。

教材:本课程的教材选用我校的校本教材《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

(二)软件与网络
配备多媒体设备,具备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网络环境,能够进行网络查询、下载、上传,能够接入园校网络视频系统。

配备office办公软件,打谱软件和音频、视频播放功能的软件。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计划在google 浏览器上运行。

九、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本课程评价坚持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原则,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企业参与的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幼儿文学作品赏析、表达、改写、创编等不同技能的评价,同时兼顾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与职业道德的评价。

(二)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
1.考核内容
本课程评价坚持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原则,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企业参与的评价方式。

充分考虑本学科教学、知识能力掌握的特点和规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文体知识掌握、表达及改写创编技能、学习态度、职业规范的评价。

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理解的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的特点,能否根据幼儿年龄段选择合适的作品素材,应达到声情并茂地为幼儿表达不同类别的幼儿文学作品,能够根据幼儿情况改编作品及创编作品。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职业素养、态度纪律,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和观察力,针对本学科特点的加分项等方面。

2.考核标准
(1)阅读分析至少10篇幼儿文学作品,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分析其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2)能够声情并茂朗诵为幼儿朗诵3首儿歌、2首幼儿诗,讲述5则各类幼儿故事、与同学合作表演1出幼儿戏剧。

(3)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及幼儿情况改编1首儿歌、创编2首儿歌、改写1 篇寓言故事、创编1篇幼儿故事。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每节课、每单元、每阶段及每学期的评价,最终形成的是对学生的完整的过程性评价。

考核评价的具体形式有口头评价、分级评价、量化表格评价、竞赛式评价、幼儿园实践考核、试卷考核评价等不同的形式。

具体计算方法为:学期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
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应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种教学资源,包括专业教材,学习任务书、幼儿文学阅读资料、教学视频、音频、图片等。

教学资源一览表
十一、附表
1.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表
2.教学团队及任务分配
3.实训设备及实训活动
实训设备:“口语实训室”,相应的电脑以及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现代信息化教学软件,录音及录像设备。

实训活动一览表
11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