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文插图有效使用

课文插图有效使用


五、有效使用插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
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会过于简单或杂 乱无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 性地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绘 图精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是训练学生表达的 优良素材。
课文《春雨的色彩》写了三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故 事,读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春雨的 色彩。正好,课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图片。我请学生选择几种 景物来仿照课文说一说,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学生们出口成章, 精彩无限。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禾苗上, 禾苗绿了。春雨淋到小树上,树叶儿也绿了。”有的说:“春雨是黄 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滴在郁金香 上,郁金香也黄了。”
除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图片,我们还需要教给 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观察景物图,我们应该按照 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图,我们应该看清楚图上有 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但这种方法的自觉养 成,需要大量的看图写话实践。如果能在语文课堂 中给学生一些活生生的例子,相信对他们是有所触 动的。
就拿《秋天的图画》来说,课文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课文的插图准确地对应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学完了整篇课文之 后,我请学生去插图中圈一圈作者描写的景物,并想想作者是按照 怎样的顺序写的。很快,学生们便自己总结了,作者按照从右到左, 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描写这幅图的。于是,我便告诉他们,我们以后 描写风景,也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叫做有序。
比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 学习伙伴的提示是:种葫芦的人 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对画 面内容进行再加工。通过引导学 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 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 了画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 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 人物形象便丰满起来,真正走进 了学生的内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 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 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 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 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 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 两张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 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 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 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 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 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 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阿切尔被那 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只要请孩子们仔细地观察图 片即可,可以通过图中阿切尔的动作、眼神、站的位置以及跟酒馆 里其他人的对比,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类理解上的难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易出现的,有效地 使用插图,图文结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遮晏和国小学
杨艳花
2017年5月26日
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 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 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 心理特点,极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 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 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 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 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低年级的课文中还有很多插图 是多幅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 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 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 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如《小熊住山 洞》一课。课文相对较长,对一年级 的学生来说,要能够有条理而且完整 地复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
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掌握每 幅插图的意思(熊爸爸提议造房子——春 天的森林——夏天的森林——秋天的森 林——冬天的森林——大家感谢小熊一 家),然后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让学生 边看插图边讲述故事,降低了难度,学 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讲述了,激发了一 年级孩子学习的兴趣、讲述的兴趣,培 养了一年级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培养需要的是日积月 累的积淀。从小学低年级起,我们就应该培养这种能力。 训练学生从说好一句话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慢慢 地说好一段话,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课文插图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 们要有效地利用,增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加强学生语 言文字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上述五 条关于插图有效使用的建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能 完全割裂开来,正如插图的三大功能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样。 因此,在插图的使用上,我们要选好其使用的时机,充分 发挥其功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 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图中美丽的 星空、弯弯的月牙、可爱的小姑娘 都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在引入时, 不妨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 么,有什么感受。教师顺势引导, 课文的小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 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 进了文本,且对文本产生兴趣,也 会为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 基调。
如一年级下册中有篇课文叫《棉花姑 娘》,课文中有四幅插图,前三幅为棉花姑 娘生病向别人求助时的画面,最后一幅画的 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在教学中, 我有意引导学生,将前三幅图和最后一幅图 作比较,请他们说说棉花姑娘生病时和健康 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仔细地比较着,不 一会儿,他们就找出了许多不同点。这样做 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不 仅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和健康时的区别,更 为学生理解“蚜虫的可恶”、“棉花姑娘对医生 的盼望”作好了铺垫。
三、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 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 习作质量一般来说要领先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的语 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 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 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 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 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 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 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 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 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四、有效使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 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 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 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 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 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 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 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
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我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进 行观察,学生发现:宇航员穿着特殊材料做成的衣服,宇航员穿着 鞋底带钩的鞋子,脚踩的地板不是普通的地板,而是一格一格的网 格地板┅┅孩子们质疑:为什么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地板为什么 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 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他们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自 己已经产生了探索的力量,沉浸在文本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