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7版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暂缺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暂缺第一章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
(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评“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的观点。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控制盒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各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了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好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
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第二章7、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8、什么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于北京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9、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为什么都不能成功?(结合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展开论述。
)(1)农民阶级: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失败原因: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②宗教色彩浓重;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B.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
失败原因:①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④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救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失败原因:直接原因:①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经济落后;③外国势力的干涉。
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
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10、什么是清末新政?为什么会失败?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在新政与民主革命的关系上,新政促进了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互相影响着的两个运动:由于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展,触动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清末新政有转移人们斗争视线、破坏革命的动机。
暂缺11、什么是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
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12、论述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影响与经验教训。
(1)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与第四章13、新文化运动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吗?暂缺14、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是什么?(性质、内容,作用和优缺点)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