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008年,世界铅矿山产量从301.85万吨增加到388.4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6%;精炼铅产量从599.84万吨增加到867.0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8%;再生铅产量从324.62万吨增加到467.1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7%,见表3。
同期,中国铅矿山产量从58.05万吨增加到151.5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1%;精炼铅产量从75.69万吨增加到320.6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5.5%;再生铅产量从24.16万吨增加到95.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4.8%。
均大大高于世界同类产品的年均增长率。
1998年~2008年,世界精炼铅消费量从607.42增加到866.8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6%。
同期,中国精炼铅消费量从53.02万吨增加到313.4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9.4%。
2008年与1998年相比,世界消费量增加了259.41万吨,中国消费量却增加了260.47万吨,超过了世界消费量的增加量。
中国消费量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从1998年的8.7%增长到2008年的36.2%。
2008年世界精炼铅产量867.06万吨,世界精炼铅消费量866.03万吨,市场供给过剩2300吨。
2008年世界精炼锌产量1153.1万吨,世界精炼锌消费量1134.6万吨,市场供给过剩18.5万吨。
2008年,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铅的消费增长速度变缓,锌的消费量降低,而同期铅锌生产继续延续较快增长速度。
国际铅锌市场由多年的供给短缺转为供给过剩,由2009年前几个月的供需形势判定,2009年国际铅锌市场仍将会延续供给过剩格局,见图1。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铅锌矿产品需求疲弱,消费量降低。
从2008年2月起,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铅价格大幅度降低,到2008年年底已跌至962.88美元/吨,跌幅达68.7%。
而锌价下挫进程更早于铅价,从2007年5月起,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锌价格就一路下挫,到2008年年底已跌至1100.57美元/吨,跌幅达69.5%。
受国内供求失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国内铅价由20000元最低跌至9000元,一年的最大跌幅达到了55%,价格下挫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近年来少有的。
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铅锌价格大幅下挫,导致了大批铅锌矿山和冶炼厂发布停产或减产。
据统计,从2008年三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末,西方国家发布减产和关闭的锌矿山有25 家,涉及锌产能97 万吨左右,占当年西方国家锌矿山供给才能的12%。
中国锌矿山减产58 万吨左右。
其中,2008 年前三季度减产20 万吨,四季度以来减产38 万吨左右。
2009年以来铅锌价格的连续回升使大多数锌矿山挣脱亏损格局。
倘若锌价继续上行,有可能达不到规划的锌矿山减产量。
加工费回调是冶炼厂减产的主要原因。
2006年和2007年锌价处于高位时,加工费最高达到300美元/吨左右,最近锌价暴跌导致加工费不断下降,当前仅在150美元/吨左右。
国内加工费在最高时曾达7500元/吨,但是
随着锌价下挫至10000元/吨以下,当前加工费已经降至4000元/吨左右。
随着锌价的连续下挫,矿商的利润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矿石的供给。
为了让矿商有利可图,冶炼企业只能通过下降加工费来获得精矿。
当前的加工费已经降至大型冶炼企业的成本线,只好通过减产来缓解压力。
而一些高成本的中小型冶炼企业则被迫停产和破产。
这些因素缓解了市场供给过剩压力,也为最近铅锌价格的反弹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篇文章来源于矿产资源网 原文链接:/news/5/news_21600.html
我国铅锌资源现状及发展政策建议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有色网文章点击数:
一、我国铅锌资源状况
1.储量状况
我国铅锌资源储量丰富。
根据美国地调局《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08》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铅、
锌资源储量和基础储量均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国土资源部《二00六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铅矿矿区1243个,铅矿储量、基础储量和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792.33万吨、1351.39万吨、4141.36万吨。
其中,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比2005年减少3.17%和3.02%,查明资源储量比2005年增长5.26%,即新增255.00万吨。
主要分布在云南、内蒙古、广东、青海、甘肃、湖南、四川、江西、广西、河南等10个省区,这10个省区储量总计为724.51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1.44%,其他省区市储量分布较少;全国共有锌矿区1266个,锌矿储量、基础储量分别为2510.31万吨、4227.14万吨,比2005年减少4.31%和0.98%,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2年和18年。
查明资源储量为9710.94万吨,比2005年增长2.27%,即新增486.59万吨。
全国91.41%的储量、89.62%的基础储量和78.25%的查明资源储量分布在云南、内蒙古、甘肃、广东、湖南、青海、广西、河北、四川和新疆
等10省区,其他省区分布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