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老易重点版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老易重点版

新闻——老易重点提到的内容待定——待定还要问的内容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一、新闻学的内容构成:历史新闻学,研究新闻活动历史,为理论研究和新闻工作提供历史材料和历史借鉴理论新闻学(狭义新闻学),研究新闻活动一般规律,为新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应用新闻学(包括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工作和媒介机构经营管理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

二、新闻活动的起源:关于新闻的起源,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观点。

历史唯物论认为: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求;唯心论的代表观点是“群居说”与“好奇说”。

群居说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产生了群居,而群居又必须相互沟通与交流。

好奇说认为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注,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推动着新闻欲。

(两者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科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新闻的分类以新闻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一般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一般分为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以新闻与受众的关系分,可分为硬新闻、软新闻。

四、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五、信息的特点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2、可利用性:扩充+压缩3、组合性指信息的组合形式,特别是以从未有的方式进行创新组合,再生信息,体现了信息的可发性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角度越多,信息的价值越大,全方位的认同越难5、相对性信息效用随时间递减,体现了相对真理和相对正确性待定六、新闻媒介的特点(P95)七、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党报的党性原则是贯穿于他们新闻宣传思想的一条红线。

明确地、正式地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列宁。

列宁在强调党报党性原则的同时提出了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著名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党性原则决定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成败与优劣,从而也影响到党的宣传工作的成败与优劣。

1、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2、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4、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5、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的各项改革(包括新闻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中共党性原则表现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组织上,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

贯彻党性原则需处理好以下关系:1、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2、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3、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4、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原因)1、新闻事业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工作要求2、在党的新闻事业中,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传播工具有不同的特点3、各个新闻媒介为办出自己的特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就需要有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家。

4、中央的方针政策是适应全国的,各地必须宣传、贯彻5、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绝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八、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1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为新闻事业产生创造必要条件,对新闻信息的社会需要越发强烈。

2 社会制度为新闻事业的产生提供了充分条件和物质保证。

体现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新闻行业能不断地进行设备技术更新,投资者能够进入到新闻领域,使新闻从业成为了一种终身职业。

新闻事业产生的社会条件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催化了新闻事业(报纸产生源于社会需要)。

2.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相应的物质保证。

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新闻事业就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媒介组织及其活动的总称。

1.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2.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

3.具有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能够大量、廉价复制信息。

4.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5.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一般认为,新闻事业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其标志是两类事件:西方大众化报纸的出现和通讯社的出现。

新闻事业产生的意义使个人与世界联系了起来。

提供平台,聚合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提高了传播的速度、保真度。

九、新闻体制概念: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所有制的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新闻体制的核心是传媒所有制。

作用:第一,新闻体制决定着新闻传播业的整体利益格局。

第二,新闻体制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总体方针和价值趋向。

第三,新闻统制影响着新闻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基本类型: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国营媒介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包括三层含义:1、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2、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3、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原因:①新闻业依赖群众的需要而存在②满足群众需要是我们的天职③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我国新闻工作路线十一、私营媒介的特点①董事会会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②依托财团③以营利为目的④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⑤迎合受众⑥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十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双重属性: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它意味着: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是我国新闻传媒在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原则十三、竞争为新闻媒介带来的积极变化与消极影响新闻媒介产业化的积极效果:①多向竞争的态势已基本形成②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技术设备的更新③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④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经营管理新闻媒介产业化的消极影响:①低俗新闻增多,“小报化”现象突出;②有偿新闻难禁,逐利重于责任;③“新闻炒作”成风,误导社会舆论;④虚假新闻抬头,丧失媒介权威。

十四、舆论舆论的概念: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的主体:社会舆论的承担者,多数人。

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

舆论的本体: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渠道特点:①公开性公开的社会讨论和交流,面向社会公开传播。

②公共性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或说涉及公共利益。

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④广泛性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⑤评论性舆论是一种对事物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舆论实现的社会条件:1.公众获取必要信息的充分程度,信息是舆论的基础。

2.社会赋予公众表达意见的开放程度。

3.公民自身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舆论的社会功能: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引起注意,唤起舆论2.提供讲坛,反映舆论3.施加影响,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十五、我国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这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十六、新闻控制新闻控制是控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新闻传播主体获取新闻、选择新闻、传递新闻的管理和约束。

新闻控制的实质就是控制新闻自由,就是通过对新闻获取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把新闻自由限制在传播者认可的范围内。

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有他律与自律两种。

新闻他律是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纪律、规定等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强制性管理。

新闻他律包括新闻法规、新闻政策、行政控制、经济控制四种形式。

新闻自律是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活动时遵循职业道德的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保障新闻自由和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对国家和社会尽责。

十七、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①决定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②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③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④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十八、新闻失实的性质、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概念新闻失实的性质非故意性失实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故意性新闻失实的危害更大。

新闻失实的原因①主观原因。

首先是新闻职业道德问题。

其次是缺乏专业主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再次是认识能力问题。

②社会原因。

首先是体制性失实。

其次,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的失实。

再次是道德性失实。

③客观原因。

首先,追求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导致新闻失实。

其次,一些新闻事实的复杂性增加了新闻真实实现的难度。

新闻失实的危害1误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为2 损害新闻媒体新闻事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3危害社会风气和道德秩序新闻失实的决定影响新闻失实的治理1. 记者要把好事实关,编辑对于各种来自于本媒体的稿源、其他传统媒体的稿源、互联网的信息要严格把关;2.媒体内部建立严格的审稿流程、制度;3.号召受众对媒体进行监督,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

4.坚持依法治理新闻失实。

十九、合理想象概念: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进行报道;或者指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根据自己的愿望对事实添枝加叶,任意演绎,对新闻事实的细节不加核实,根据自己的想象杜撰事实。

表现合理想象不是新闻报道的准则;否定了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

二十、新闻价值的要素1 时新性表现2 重要性概念3 接近性表现4显著性5趣味性二十一、宣传价值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宣传价值指的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宣传价值的“五性”: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2.针对性。

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针对性越强,宣传价值越大。

3.普遍性。

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从而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启发人们去思考,引导人们去举一反三。

4.典型性。

事实不但要和作者想说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而且能够有力说明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