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危险源-液氯

重大危险源-液氯

前言XXXXXX主营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领域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

该公司氯化岗位使用的原料液氯的使用量已超过其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

XXXXXX委托XXXXXX,对XXXXXX 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预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公司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重大危险源申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

安全评估人员通过对该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实际运行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查找该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该公司在运行期内的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

在认真研究分析该公司所提供和现场收集到的与评估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制定了本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本评估报告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提供指导意见。

1安全评估主要依据1.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原国家经贸委[2000]189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发[1996]423号);●《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工业部[1991]化劳字第247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字[2003]159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印发<XXX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5]30号);●关于印发《XXX氯气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6]139号)1.2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置规范》(GB50140-2005);⏹《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安全标志》(GB2894-200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3145-199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1.3项目文件◆XXXXXX提供的重大危险源相关资料;◆XXXXXX提供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及规定;◆XXXXXX提供的相关检测检验报告。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2.1情况简介XXXXXX 成立于2003年9月,位于XXXXXX 青岛炼油及精细化工区东北大街488号。

公司注册资本3820万元,固定资产8900多万元。

公司主营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领域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

该公司生产中使用氯气作为原料和辅料,生产农药及医药中间体。

从安全生产角度考虑,公司将氯化岗位单独设置在E 车间与F 车间之间的一个二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内,见图2-1。

根据公司的生产能力,该岗位日常使用液氯10瓶(1t/瓶),即10 t 。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使用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单元内危险物质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有一种危险物质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多种危险物质且每一种物质的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 Q q Q qQ n n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该公司涉及的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品为液氯,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液氯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0t,该公司液氯的使用量为10t,则该公司危险物品的使用量达到临界量,故XXXXXX氯化岗位,构成重大危险源。

2.2主要设备清单该生产场所使用设备如下表2-1。

2.3平面布置XXXXXX位于位于XXXXXX青岛炼油及精细化工区东北大街488号。

氯化岗位位于E车间与F车间之间的一个二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其与北侧废弃残液(桶装)露天储存区距离13m,与污水池距离23m,与南侧一条厂内道路距离15m,西侧距离该仓库15m为F车间,东侧8m为E车间。

平面布置及周边建筑物布置详见图2-1。

图2-1XXXXXX 氯化岗位位置图2.4安全防护系统根据液氯本身不燃但可助燃这一特性,该生产场所配备了足量的灭火器。

为了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后产生中毒事故,安装排风机及对流风机,并将生产场所密闭设置,以实现液氯泄漏后集中吸收、处理的目的。

2.5供配电系统该生产区配电直接从公司变电室引入至配电室,提供生产区内的动力和照明用电。

厂内道路3评估程序和评估范围3.1评估目的本评估也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2评估内容3.2.1对XXXXXX重大危险源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

3.2.2对XXXXXX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度进行分析确定。

3.2.3对XXXXXX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和评估。

3.2.4对XXXXXX重大危险源的运行安全提出对策和措施。

3.2.5对XXXXXX重大危险源提出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3评估范围根据XXXXXX与XXXXXX签定的评估委托书,本安全评估范围确定如下:➢XXXXXX氯化岗位;➢与该岗位相关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厂房等;➢与该岗位相关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

3.4评估程序本安全评估程序如下图3-1所示: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各种潜在因素。

通过对其进行辨识与分析,可以找出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并能通过迅速、有效的事故应急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损失。

4.1物料的危险特性该公司的液氯主要为E车间氯化工序RH287使用,液氯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及安全要求如下:液氯⑴物质的理化常数:⑵危害特性: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毒性:属高毒类。

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

急性毒性: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2~5mg/m3,5小时/天,1~9个月,出现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气肿等。

大鼠吸入41~97mg/m3,2小时/天,3~4周,引起严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气肿与气管病变。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20ppm。

精子形态学分析:小鼠经口20mg/kg(5天),连续。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⑶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经过修复、检验后可再用。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氯气浓度超标时,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佩带封闭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就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