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溢流堰专项施工方案分析

溢流堰专项施工方案分析

溢流堰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慨况溢洪闸位于大坝设计桩号0+570.50处,溢洪闸为开敞式,共3孔,每孔净宽5.0m,中墩厚1.4m,总宽度17.8m,闸底板高程111.50m,溢流堰采用WES曲线堰面,堰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堰顶高程114.00m,墩顶高程118.9m。

工作闸门为平面钢闸门,检修闸门设计采用1套叠梁式平面钢闸门。

堰面曲线控制坐标点图见后附图1。

溢流面混凝土施工工程量表2、施工布置2.1施工道路布置溢洪道闸室段溢流堰堰面混凝土施工道路为现有的桩号0+600附近南北方向施工便道,保证车辆运行。

2.2拌和系统布置混凝土由已投入使用的1#拌和系统集中拌制。

2.3施工机械布置溢洪道闸室段溢流堰堰面混凝土采用泵车输送入仓。

2.4加工场布置加工场布置在溢洪道上游进口模板工加工场地,混凝土施工所须钢筋、模板和止水等均在加工场内提前制作和保存。

2.5风、水、电布置施工用风采用移动式空压机集中供风。

施工用水由布置在围堰上游导流渠供给,用橡胶水管引至各个施工仓面。

施工用电从布置在溢洪道进口平台的配电箱直接接线引至各个施工仓面,电线采用绝缘良好的铝塑线,全部架空布置。

3 施工方法3.1施工工艺流程3.2插筋施工溢洪道闸室段溢流堰C30混凝土分界线呈台阶状,为使混凝土结合密实,在每一台阶水平面和垂直面设有Φ20@500×500插筋,插筋长1200mm,伸入混凝土各600mm。

预埋插筋首先对插筋位置进行测量布孔,然后钻孔,制备水泥浆液灌注后安插预埋筋。

3、混凝土施工3.1浇筑分块溢洪道控制段分三孔,堰体分4次浇筑,第一次浇筑A区域,浇筑至设计高程106.8m,第二次浇筑B区域,浇筑至设计高程108.90m,第三次浇筑C区域,浇筑设计高程111.50m,第四次溢流堰体面浇筑成型。

每次浇筑过程中堰面预留0,5 m的台阶。

堰体表面混凝土以闸室中墩为界分为3个工作面,3个工作面同时进行滑模施工。

浇筑过程详见附图2。

3.2施工方法3.2.1滑模、滑模轨道和牵引机械的设计和安装一、滑模设计和安装溢流面滑模结构尺寸根据WES堰面纵断面轮廓线尺寸统一设计焊制加工完成。

由平面钢板作为底模,顶部由工字钢固定,模板断面为梯形断面。

根据溢洪闸堰面每孔宽度为5m,组装完成后滑模总长4.9m,滑模底宽0.8m。

模板上的2个牵引点分别距模板两端1m处。

距模板底面为20cm。

滑升模板面板为10mm厚钢板,主梁采用2根10mm 槽钢,腹板采用5mm钢板,间距50cm。

每节模体两端堵头板为15mm厚钢板,根据有关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校核验算,滑模的刚度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

滑模在滑轨和仓面准备好后利用吊车运入仓面,进行安装。

为保证滑模在堰面混凝土施工时不被混凝土浮托力顶起,需按在滑模顶上放置砂袋作压重,砂袋需在滑模顶上均匀放置,防止滑模面板局部变形。

滑模结构图详见附图3。

二、滑模轨道设计和安装滑模轨道对称布置,结合减小滑模、轨道扰度和轨道抗弯、抗剪强度进行设计,采用2根10mm槽钢滑轨,按照溢流堰断面在加工场分段先期制作好,滑轨制作时,必须保证焊接牢固;用Φ25螺纹钢筋作滑轨三角支撑架,支撑架间距为0.5m,并在滑轨安装前在仓面上制作好,严格控制焊接质量,保证支撑架牢固。

滑轨安装时,为保证堰面混凝土结构曲线,由项目部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放样,先期在每个支撑架上标示滑轨底部高程,再进行滑轨安装,并保证滑轨与支撑架的焊接牢固,滑轨安装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跟踪测量,并加密取点进行轨道校核。

滑轨具体布置详见附图4。

三、牵引机械的选用和安装1、牵引机械的选用牵引机械的选用根据牵引滑模所需牵引力T进行计算确定,牵引力T计算公式为:T=[τA+Gsinα+(Gcosα-p)f1+Gcosαf2]×K式中 A——模体与混凝土接触面积,m2;τ——滑模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取0.5kN/m2;α——滑模倾角;G——滑模自重(含配重、施工荷载),kN;P——混凝土的上托力,kN;f1——滑模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取0.5;f2——滑模与轨道的摩擦系数,取0.5;K——安全系数,取1.5。

通过计算,选用两个5t倒链作为滑模的牵引机械。

2、牵引机械的安装结合堰面曲线的结构特征,减小牵引力T与滑模走向之间的夹角为原则,导链设计在111.50m高程平台。

采用φ12圆钢将手动葫芦与闸墩上拉模钢筋连接,并保证焊接牢固,且与导链连接的拉模钢筋需10根以上;仓面外侧,采用架管搭设架子将手动葫芦定位,架子的底部钢管与堰体并缝插筋焊接,保证架子的牢固。

3.2.2仓面准备堰面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包括测量放样、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立模扎筋、止水和预埋件安装、仓面验收。

在仓面准备之前,加工场须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将钢筋仓面所需的止水、钢筋、预埋件、异形模板和滑模提前加工好。

一、测量放样在每仓施工前,由项目部测量队放出仓号结构线,放样时,作业队技术员必须参与,并进行现场交点,测量队所放样点需在仓面上做明显标记。

二、施工缝面处理混凝土施工缝面主要采用高压冲毛机冲毛,冲毛压力250~350kgf/cm2,局部位置采用人工凿毛处理。

三、模板安装1、普通模板安装堰面溢上下游及两侧采用普通模板常规立模施工,其中结构缝面模板安装,底部采用钢模,顶部采用木模,且严格控制顶部曲线,保证滑模顺畅滑动。

模板要求安装位置准确,支撑牢固可靠。

2、滑模安装滑模在滑轨和仓面准备好后利用吊车运入仓,在开仓浇筑前安放完毕,再进行抹面平台安装,并在混凝土入仓浇筑前,进行滑模试滑试验。

四、钢筋制安钢筋在加工场提前制作,分类堆放、保存,并挂标示;钢筋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吊运入仓,在入仓前,将表面油污、锈皮等清除,保证钢筋表面洁净;钢筋安装位置必须准确、牢固。

五、仓面验收仓面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在混凝土仓面准备好后,由经项目部质检员终检合格,即可向监理申请开仓。

申请开仓前质检员必须提供仓面检验表、原材料检验报告及实验室提供的配料单。

3.2.3入仓浇筑一、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由1#拌和系统集中拌制,堰面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5~8cm,具体配料单由实验室提供,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使用。

对搅拌站称量系统进行定时校正,确保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的拌和时间由实验室确定。

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采用专用自卸车水平运输,每次运输6~8m3。

混凝土入仓采用泵车直接输送入仓。

三、浇筑混凝土入仓浇筑必须在仓面验收合格后进行,严禁不合格混凝土入仓;严禁卸料时和仓面内对混凝土加水。

1、滑模施工区浇筑混凝土入仓浇筑必须在滑模试滑实验成功和抹面平台加工好后方可进行,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5~8cm。

浇筑采用平铺法从下到上,分层上升,每层厚30~50cm(堰面曲线长度)。

滑模每0.3h提升一次,提升长度与混凝土分层厚度一致。

混凝土入仓后,采用平仓机平仓,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

振捣采用倾斜均匀布点,倾角与堰面曲线基本相切,振捣器插入混凝土间距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

振捣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左右,每个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应避过振和欠振;滑模、侧模和止水周边采用小型振捣器振捣,随时检查滑模下部堰面变化,及时调整振捣程序和清除泌水,确保已浇堰面不因上部振捣和泌水冲刷而变形。

滑模每提升一次,应及时进行轨道割除和抹面。

轨道割除和堰面抹面时,人必须站在滑模模面平台上进行;抹面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滑模提升后马上对堰面进行抹平;第二次在堰面沙浆“收汗”后进行堰面压光以弥补堰面的蜂窝、麻面和细微裂缝等缺陷。

3.2.4拆模、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强度须能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

混凝土养护时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进行,其中堰面采用铺盖麻袋保湿养护,其养护时间不少于28d,混凝土养护由专人负责,并作好养护记录。

3.3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为防止溢流堰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在施工过程中须严格做好以下混凝土的温控措施:1.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三级配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掺用适量粉煤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2.水泥采用中热水泥。

3.缩短混凝土的运输和入仓浇筑时间,入仓后及时进行平仓振捣,加快覆盖速度,缩短混凝土的暴露时间。

4.在拌和系统骨料仓和皮带机顶加盖遮阳棚,降低骨料温度。

4、施工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须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并配备足够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实验设备,针对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过程中的各个主要环节以及凝固后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查。

4.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钢筋、止水以及混凝土原材料等,都必须经检验合格报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

所有使用的钢筋、止水材料和预埋件原材料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原材料到货后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现场实验室对所到的钢筋、止水材料按进货批次进行取样试验,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中。

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及砂石骨料都须满足规范要求,除砂石骨料外,每批次原材料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同时每批原材料到工地后,必须经现场实验室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退走。

试验室每次开仓应对砂子、石子进行含水量及含泥量的检测。

4.2 混凝土拌和与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搅拌站拌合混凝土必须严格按实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搅拌站计量器具必须定期(每月不少于一次)检验校正,在必要时随时抽验,每次开仓称量前,须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

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定期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拌和时间进行检验。

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每4h检测一次,坍落度每4h检测1~2次。

4.3 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前须严格按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缝面进行处理;对模板、钢筋、止水和预埋件质量进行检查,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筑过程中,配专人进行滑模提升。

浇筑过程中,专人在仓内检查并对施工过程与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进行详细记录。

混凝土拆模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对裂隙、蜂窝、麻面、错台和模板走样等质量问题或事故及时检查和处理,并做好记录。

5、文明施工、安全保证措施5.1质量保证措施一、认真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以及混凝土的控制实验。

二、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好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工作,每仓混凝土都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浇筑。

三、认真做好施工缝处理工作,确保上、下层混凝土连接紧密。

四、按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平仓振捣工作,严防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同时要避免过振。

五、做好混凝土温控、防雨和防冻工作,确保混凝土质量。

六、认真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特别是堰面混凝土的养护,必须做到及时进行,以防止早期失水过快而产生裂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