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人。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国际关系
①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体)
4.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
(2)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
5.义→“海权论”→“门户开放”政策
(2)结果:确立了西半球的霸权地位。(20世纪初)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条件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
2.进程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3)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
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
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
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3.影响:
(1)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组织的产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垄断组织发达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德国
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
A.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教学感悟:
3.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同时列强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又一次丧失了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二、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特征
(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的,以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财富为主要手段,是赤裸裸的公开暴力掠夺。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目的。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5、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D)。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巩固训练】每题3分
1.1.2012年,低碳环保是媒体最热的名词,倡导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环节改变生产、生活细节。低碳环保针对的现象不包括(D)
A.工业革命―→煤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
C.现代交通―→汽车D.当代航天―→太阳能
2.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将投资1 500亿美元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以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建立低碳燃料标准。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被广泛利用始于(C)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4、影响
【构建结构】B级
【精讲点拨】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进步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引起资产阶级革命和变革
(2)对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及其过程
(1)途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2)过程
阶段
推动事件
主要特征
重大作用
雏形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萌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1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2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
6.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
划分的主要依据是(C)
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4.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
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B)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1)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经济实力上升到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增大。
(3)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争夺商品市场,扩大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目的)
2.特点:全球扩张,掀起瓜分狂潮。
3.表现;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占据优势,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后来居上。
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L·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对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描述的“这样一个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
(2)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
(3)对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对欧美: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
(2)对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3)对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负面性影响: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利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塑料、电池、机器的噪音、工厂的粉尘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学习要求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听课笔记
【自学质疑】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
(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3)在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赢得独立后,这种联系是否还存在?说出你的理由。
(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2)①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而赤裸裸的掠夺和奴役成为殖民地人民的灾难。②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资产阶级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工业产品的输出和工业原料的输入,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运输的改善,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
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
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
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
A.新航路的开辟B.蒸汽动力的推广
C.第二次工业革命D.电力的广泛应用
3.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B)
―→―→―→―→……
A.铁器文明B.工业文明
C.电气文明D.蒸汽文明
4、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D)。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
【合作探究】【B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