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1 / 20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知识点一 素调节的发现 1.法国学者沃泰默的实验 (1)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节。 (2)实验方法:单变量对照法。 (3)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直接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分泌。 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保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引起胰液分泌。 (4)实验结果分析: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2.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验证实验 (1)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实验现象的分析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①实验方法:单变量对照法。 ②实验步骤及现象 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的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血液――→引起胰液分泌(本实验是和沃泰默的实验②作对照)。 ③实验结果分析: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胰液分泌的作用。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3)促胰液素发现的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2 / 20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一些化学物质的调节。
知识点二 动物体内的主要激素 1.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2.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如下表) 激素名称 产生激素的内 分泌腺名称 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性激素
雄性激素 主要是睾丸
雌性激素 主要是卵巢 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能激发并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孕激素 卵巢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促激素 促甲状
腺激素 垂体 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 垂体 维持肾上腺皮质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3 / 20 激素 垂体 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控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一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肾上腺皮质激素 盐皮质
激素 肾上腺皮质 主要调节水分和无机盐的代谢,促进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K+的排泄 糖皮质
激素 肾上腺皮质 主要是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成糖原和葡萄糖;还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知识点三 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1)“三来”——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4 / 20 3.调节过程 (1)用下列模型表示调节过程
①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③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起到 增强效应的结果 实例:人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 共同调控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拮抗作用 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实例:血糖浓度0.8~1.2 g/L胰岛素――→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升血糖作用 共同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4.血糖的基本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概念: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如A作用的结果是B,B又反过来影响A。 (2)分类: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①正反馈:指的是作用效果反过来作为促进信号的调节,造成的结果就是使活动完成,如人的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分娩过程等,再如某同学刻苦学习,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这些都是正反馈的例子。 ②负反馈:指的是作用效果反过来作为抑制信号的调节,如血糖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则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的降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5 / 20 低作为胰岛素升高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3)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5.与血糖浓度有关的疾病——糖尿病 (1)定义:临床上把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 g/L时的情况称为高血糖,若血糖含量超过1.6~1.8 g/L,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称为糖尿病。 (2)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3)症状:三多一少。 ①多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供能不足,此时肝脏释放和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由于细胞供能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 ②多饮多尿:多食会导致血糖来源增多,使血糖持续性升高,当血糖超过1.6~1.8 g/L时就会出现糖尿。糖尿病人在排出糖的同时渗透性地带走一部分水分,于是出现尿多,口渴多饮的现象。 ③由于糖氧化分解障碍,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患者消瘦和体重减轻。 (4)检查:通过检查空腹时血糖的含量。 (5)治疗和预防:病情轻者可以口服降糖药物结合控制饮食,病情较重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知识点四 激素调节的实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分泌器官:甲状腺。 2.化学本质:氨基酸类衍生物,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 3.下图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 (2)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6 / 20 知识点五 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任何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非常少,但其效率都非常高,这是因为激素有逐级放大作用的结果,如甲状腺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但1 mg 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 200 kJ。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传递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靶器官、靶细胞:能够识别特定的激素,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2)不同的激素的靶器官的范围不同,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细胞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3)作用机制: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从而起调节作用。 (4)作用特点: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激素在不断产生和不断灭活中维持动态平衡。
【例1】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 A 解析 沃泰默实验中第②步是为了排除盐酸通过小肠细胞吸收运送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斯他林、贝利斯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大胆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所以B、C选项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所以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