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2422X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Economy
所属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适用专业:日语语言文学
课程类别:学科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 20
授课对象:日语专业四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大纲执笔人:潘贵民
一、编写说明
该课程是学科选修课程,其教学大纲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而编写,作为日语专业四年级一学期学生的教学依据,适用于日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日语本科专业学生而设置。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基本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与概况,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日本二战后经济奇迹的出现,使日本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秘诀;并使学生从日本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
点)
主要学习日本经济的发展历史、概况,特别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规律、措施、政策以及经济的手段、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等。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単元(2学时)
第1课 経済学とは何か
第2课経済学の二つの分野
第3課 証券
第4課 証券の流動化——証券流通市場の機能
第5課 保険の仕組みと分類
第二単元(5学时)
第6課 家計向けの火災保険
第7課 自動車保険
第8課 在庫の重点管理 管理
第9課 人の資本と教育
第10課 変貌を遂げる日本六大企業集団
第三単元(4学时)
第11課 株券上場審査基準
第12課 ハイテク化とグローバル化
第13課 在日外国人労働者問題
第14課 アメリカの世界経済戦略拠点
第15課 労働市場流動化と能力形成
第四単元(3学时)
第16課 人々に幸福をもらした計画出産事業
第17課 情報化社会と商品情報システム
第18課 持続可能な農業のために
第19課 酒税とたばこ税
第20課 需要と供給 価格の役割
第五単元(6学时)
第21課 貸借対照表と損益計算書
第22課 仙台市中央卸売市場
第23課 不動産市場の土地取引の実態
第24課 日本の賃金制度の特徴
第25課 日本の年金の歩み
第26課 高度成長と地域経済
第27課 環境経済学の考え方
第28課 セブンーイレブンの商品取引メカニズム
四、学时分配表
内容学时安排讲授課堂作業备注
第1单元220
第2单元541
第3单元431
第4单元330
第5单元642
合 計20164
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经济日语读本》,焦必芳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六、主要参考书目
《实用汉日经济翻译教程》,陈岩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日本概观》,苑崇利著,外文出版社,2003年3月
《日汉汉日词典》,(日)杉本达夫、牧田英二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2月;
《日语病句解析120例》,寇芙蓉(日)峰岸朋子、费建华编著,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4年5月
七、考核方式
《日本经济》为考试课,学期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席与参与、课外作业和实践(试讲)等。
(一)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第二部分:课程讨论与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
第三部分:上课考勤占总评成绩10%。
(耳)考核方式(任选其一)
A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
●第一大题:日语经济词汇:(20个,每个1分,共20分);
●第二大题:日语经济知识填空:(20个,每个1分,共20分);
●第三大题:阅读理解(日本经济方面):(15个,每个2分,共30分)
●第四大题:回答问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
●第五大题:辨析题:(5个,每个2分 共10分)
B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
●第一大题:日语经济词汇:(20个,每个1分,共20分);
●第二大题:日语经济知识填空:(20个,每个1分,共20分);
●第三大题:阅读理解(日本经济方面):(15个,每个2分,共30分)
●第四大题:回答问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
●第五大题:辨析题:(5个,每个2分 共10分)
八、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1、大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把握日本经济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设计一下某个城市的经济蓝图,但要求用日语进行表达。
2、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学生角色,将教材内容“主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自己梳理教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理论思维与实践训练。
3、加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剖析,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4、采用“问题→设想→评叙”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建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设想→全体进行评论”的课堂“对话”教学模式。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编制成电子课件,并选择部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录像资料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间播放,让学生观摩,进一步了解国
内外英语教学最新的动态,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7、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条件调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