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市值管理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市值管理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市值管理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王 佩 杨继伟 中南大学商学院
【摘 要】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从市值管理的二方面即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来分析影响股权激励水平的因素,对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股权激励 价值实现 价值创造
一、引言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关注的新焦点。

股权激励就是一种流行的市值管理手段。

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都把股权激励作为外生变量,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把股权激励作为内生变量,研究其影响因素较少。

国资委在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建议上市公司将市值作为其股权激励的考核指标之一。

因此本文基于市值管理,研究影响股权激励水平的因素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股权激励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

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等。

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目的。

因此本文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二方面分析影响股权激励水平的因素。

1.价值创造对股权激励水平的影响。

1.1基础价值与股权激励水平。

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的高低是依据企业创造的价值即基础价值。

股权激励机制实际上是使“剩余所有权”和“控制权”有效结合,使管理层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方要求代理方签订报酬一绩效契约,来减少代理方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导致的代理成本,从而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

在报酬一绩效契约下,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根据公司的经营绩效来决定。

为了减少高管的代理问题,防止高管通过富余的现金流损害股东的利益,股东倾向授予高管较高的股权激励水平。

岳香,洪敏(2007)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和2003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已经把基础价值作为股权激励的首选条件。

例如伊利实业集团案例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作了相关规定:“以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确定对高管人员股权的授予和行权”。

万科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股权激励实施的一项考核指标。

由于股权激励是通过股权的形式使管理者参与公司收益的分配,增强管理者的积极性。

因此公司的基础价值越大,管理者应该获得更多的股权激励。

1.2成长价值与股权激励水平。

成长价值主要指公司的价值增长率。

股权激励的内容不仅包括激励对象,激励数量,而且还包括股票的行权时间。

公司的成长性越好,管理层对股票的预期收益越高,更乐意接受股权激励。

公司的成长价值越大,说明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实力雄厚,有资本去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对其进行激励。

宋兆刚(2006)以2004年4月30日公布年报的101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成长机会是正相关的。

再者预期成长机会使股东或外部董事对管理者的贡献大小的评价更加困难。

但是,可以借助股权的薪酬形式来激励管理者。

因此成长价值与股权激励水平之间是正相关。

1.3公司规模对股权激励水平的影响。

规模较大的公司,监督和代理成本较大,需要一个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因此大规模的公司会以高股权激励水平作为留住人才的手段。

其次,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的努力和收益也相应的提高,因此管理层要求的股权激励水平也会提高。

最后,大规模公司的治理结构比较健全,有较高的绝对利润和丰富的资源,股权激励水平也相对高。

周立(2003)采用1998、1999两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近千家公司的交易数据进行统计上的相关检验指出,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规模具有正相关性。

2.价值实现对股权激励水平的影响。

2.1市值与股权激励水平。

市值是衡量公司价值实现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指标。

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考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将市值作为政策取向。

在全流通背景下,管理层和股东都关注市值的大小和波动。

市值的大小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防止被敌意收购。

国资委在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也建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市值作为其股权激励的考核指标之一。

市值考核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指标考核结合起来,防止片面追求市值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把考核放在一个比较长时间内进行。

这样可以促使管理层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作为努力的目标,和公司荣辱与共。

因此市值大小与股权激励水平正相关。

2.2市值溢价与股权激励水平。

市值溢价是指市值大于内在价值。

在讨论股权激励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时主要考虑公司治理溢价,从股权集中度和第一大股东性质两方面来考虑。

从股权集中度来看有高度集中,高度分散和适度集中三种类型。

股权高度集中一般而言不利于管理者的更换,大股东对公司进行监督所带来的收益大多被自己占有,他们更有激情和动力参与公司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总经理做出逆向选择或做出错误决策的机会。

H o l d e m e s s(2003)认为外部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和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这两种治理机制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

黄之骏(2006)研究也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负相关。

股权高度分散的时候,小股东监管管理者的成本会加大,管理者被更换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股权适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有能力发现管理者存在的问题,管理者的地位很容易被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股权适度集中的管理者希望获得更多的股权激励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与股权激励水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家股时,国有企业的股东会降低对管理者的股权激励水平。

由于政府的支持,国家控股的企业更容易获取政府贷款而且支付股利的压力也较小,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控也较松懈。

国有企业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获得的投资一般是长期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小,并购和破产的威胁也比较小。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大多是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确定,其薪酬也由国家确定。

因此股权激励水平较低。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给管理层提供的报酬有较大的弹性,民营企业竞争大,激励方式灵活,股权激励水平较高。

三、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市值管理,股权激励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

价值创造,价值实现都会影响股权激励水平。

总体来说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基础价值、成长价值、市值和公司规模是正相关的,这说明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的财务业绩紧密相连。

提高公司价值,可以实现股东和管理层的双赢,达到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目的。

因此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注重公司价值质量的提高。

第一大股东性质与股权激励水平负相关。

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缺乏灵活性和竞争性,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以使其能够适应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08(5).
[2]宋兆刚.《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明》[J],山东社会学,2006(5).
[3]王翠花,刘俊霞,陈磊.《股权结构集中下的股权激励博弈分析》,财会通讯[J].2008,(5):40-41.
149
经营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