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真实的故事情节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教学法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组织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加强文化背景教学等,是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87-01
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听写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上农村中学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导致一大批学生出现了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英语”现状。
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已刻不容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真实的故事情节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教学法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组织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加强文化背景教学等,是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情景教学
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人们表达思想一般也是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情景来进行。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也要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该情景中所传达的知识,并触景生情,激
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情景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应用语言的气氛,以达到更好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情景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听力得到提高,也能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大量的接触英语、使用英语后才能得到实现。
初中生年龄小,记忆力好,听觉灵敏,反应快,新鲜感和模仿能力较强,正是学习英语语言的最好时机。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从上课第一天起,我就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并结合电教设备、图片、挂图、实物、面部表情和手势等进行辅助教学。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让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英语。
(二)利用教材进行情景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看作传授知识的载体,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且细化,使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
如课文教学可采用课文背景导入法,然后在语境中进行词汇、句子、语法知识的传授,把语言表达的练习有机地揉进其中,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交际能力。
(三)利用实物进行情景教学:利用实物教学是创设情景最直观的方法,实物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
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境。
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各种人物的图片,
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推测图片中的人可能具有的性格、特征、爱好等,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描述、讲故事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具教学:运用录像投影、录音等电化教学方式,它形象生动、声相结合、图文并茂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英语交际情景。
使学生怀着轻松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自觉地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
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衡量教学效果如何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能否把这些语言知识运用到语言交际中,即语言知识是否能转化为交际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要掌握一门英语,不仅靠“学”,二更重要的是“练”,以下几点方法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活动类型。
(一)五分钟英语口头值日报告。
值日生上课前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英语向班上同学报告有关情况或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
法和意见,或向教师报告日期、出席人数、天气等情况。
这不仅对值日生本人是个语言锻炼的机会,也有助于对其他同学听力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用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词汇联想教学法。
教师根据各个阶段所学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语言交际中去。
如,学到“family”这个单词,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居住的情
况;学到“city”时,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大城市的看法;学到“house”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庭。
这种活动可促进学生把所学的语言内容与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扮演角色。
学生按照教材内容扮演角色在班上进行表演,可利用所学知识把真实发生的事搬上讲台,如对话表演;购物、看病或某一活动等,都可以进行对话表演;也可以由学生自编自演,进行“小品”竞赛。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开展课外活动
学好英语要多说、多听,但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
要培养出学生流利、纯正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就必须开设第二课堂——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口语训练的机会。
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有:由老师指导,学生组织,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进行师生问好,同学间的会话,自我介绍,讲故事。
教师也可以选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做法是把学生分成两半,组成对立的双方,在班上展开激烈的辩论。
教师为评委,此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听英语录音、看英文电影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水平,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加强文化背景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只有加强文化背景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
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现场操练”、“答记者问”等活动。
如七年级下 unit 7,在学生操练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后老师便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这样的问题:
“what does our english teacher look like?”
“what does ----(班级的同学)look like?”
虽然有的学生笔试分数很好,但是,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就会发现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非常的差。
我认为加强文化背景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在日常用语、隐私习惯、委婉语、禁忌语、手势语、对动物和颜色的态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把文化差异的比较教学运用于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见缝插针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语言交际化的适应性。
(二)从课文中寻找有关文化背景的知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教材,其中包含有各个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应善于研究课文所反映的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