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第一部分:名词解释0l、巫术说1西方学者关于艺术起源和本质的理论,极具影响力。
2认为原始的艺术活动具有重大的巫术动机和目的,艺术是对巫术的模仿。
3巫术说从人类历史活动、主题与课题的关系中考察和解释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角度独特,富有启发性,对于理解原始艺术具有重大意义。
4代表人物是英国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
02、书为心画1汉代文学家、美学家扬雄提出的美学思想。
2他把《乐记》中强调音乐同人心的关系推广到了作品,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书法作品是作者德行、品行的体现和反映,是一个人内心境界和品德的反馈。
如同“诗言志、文载道”。
3理论不仅指出了文艺同人心的关系,也突出了文艺所具有的直接诉之于视听感官的形象性。
03、艺术欣赏1在观看或倾听艺术作品时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想象、理解的审美精神活动,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
2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的活动,欣赏者可以丰富、补充、扩大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欣赏艺术对象具有多样性,欣赏结果具有差异性。
04、审美距离1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的理论。
2审美的发生是一种心理距离所造成的结果,认为审美是“通过间离客观物及其感染力和观赏者自我,以及分离客观和观赏者实际利害关系而得到的。
”3即审美主体与对象在实用性、具体性方面的心里间隔、心理距离使主体摆脱现实的利害,着重于对形象的欣赏。
4该理论发展成为西方现代美学中的审美态度理论。
05、伦理批评1兴起较早而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批评模式。
2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轮林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尺度来决定批评对象的取舍。
3从作品的功能和价值实现过程入手,具体探讨作品在审美领域中所起的道德伦理功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
4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韩愈,西方的柏拉图、新古典主义倡导者等。
06、期待视野1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重要概念。
2指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
3这种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被称为阅读经验的期待视野。
4接受者由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示,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
07、艺术共鸣1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与作品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从而消弭了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的主客观距离,达到相互融合的契合,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
2是艺术鉴赏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
08、散点透视1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处理方法和透视法。
2不受地域、视域界限、移动立足点影响,凡于立足点观察到的事物均可入画,打破了空间局限性。
3不同于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散点透视移动视点,所谓移步换景,虚实相生,俯仰自得。
4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三远法”即为解释:高远、深远、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典型作品如《关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
09、模仿说1在西方流行的关于艺术和现实关系的学说。
2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反应和再现。
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3古希腊时期产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是模仿说的代表和支持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艺复兴的达芬奇、启蒙时期的狄德罗也是代表人物。
10、蒙太奇1法语单词,原意为构成、装配。
在电影上指镜头的组接和剪辑。
2在影片制作中,将一部影片要表现的内容,分成许多镜头,分别拍摄后在按照原定的构思将镜头有机组装。
使其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对比、呼应、暗示、联想、悬念等作用,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和场面,直至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3类型有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叫板式蒙太奇、象征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等。
ll、具象与抽象1是造型艺术中基本的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两种审美观念。
2具象要求忠实地、具体地再现客观对象的视觉特征。
3抽象不同于一般概念,是一种对事物特征与本质形象的集中概括,也可以是主观化、情绪化的表现。
4二者在价值上无高下之分,在形式上无明确界限也不对立。
具象往往包含着抽象,抽象也离不开具象的表现手段。
12、“接受美学”1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的方法论。
2 他们认为当下的文学史是作家的作品的历史,读者的作用遭到了忽视与遗忘,应当重写文学史。
3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注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强调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
4反对孤立、片面的研究文学艺术,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忠实读者的参与性,是体现人文思潮的表现。
5代表人物姚斯和伊赛尔。
13、艺术典型1艺术作品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能动反映的结果,具有独创性、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题,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4艺术典型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比实际生活更鲜明,更具集中性、普遍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4、集体无意识1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
2是由遗传保留的巫术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
3其内容不在意识中,而是由情结组成,集体无意识则主要由“原型”组成。
4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使人们能感到人类原始意识,并形成美感。
15、形象思维1人类能动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
2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以感情作为思维运动的推动力,带有艺术家个性特征又能表现生活真谛、生存本质的思维。
3用直观形象和表象处理问题,借助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情感的思维。
4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中主要的思维活动。
16、灵感1独特的思维活动。
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2在一定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产生的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的思维形式。
3是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4特点是突发性、爆发性、飞跃性。
17、意境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情与景的结晶。
2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的灵境。
3艺术讲究情中有境,境中有情。
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书法、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均十分重视意境。
1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
2受叔本华、尼采、莱布尼兹等人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精神分析学理论。
3其全部理论以性本能冲动为轴心。
主张艺术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提倡五大学说: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转移。
4不仅对医学、心理学是一场革命,对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5主要著作:《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无意识的结构》、《作家与白日梦》等。
19、现代主义1源于法语,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是20世纪流行于欧美的文艺思潮。
2其特征是质疑古典的艺术传统,标新立异,带有孤独、忧郁、荒诞、绝望、歇斯底里的情感特征。
3主要流派有德国的表现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英国的意识流文学,以及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垮掉的一代的黑色幽默等。
20、后现代主义1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步入了后工业社会,现代西方文化经历了一次新的裂变。
2后现代主义理论以反元话语、反中心论、反体系性、重过程性、多元性、破坏、狂欢、零度抒情等为重要特征,是一种遍及所有人文科学领域的世界性文化思潮。
3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4另一个特点是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体的创作方式。
2l、艺术流派1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这些艺术家在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审美理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上相似或类似。
2行成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队伍和较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
3如美术流派、音乐流派、文学流派等。
22、艺术手法23、想象1人在脑中凭借记忆和经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2是人将过去经验中形成的联系进行新的结合,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形式。
3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和能力。
24、绘画语言1作者以记录状态、反映认识、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为目的,运用笔、刀、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形体、空间、材质、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描绘艺术形象造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
2绘画语言是作者的创作手段和目的,是表现艺术作品的形式。
3使用的材料工具、绘画的技法、描绘的内容、表现的形象等客观行为和状态反映了作者的性格、认识和思想等主观意识。
4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构成其绘画语言的个性特征。
25、古典主义1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在17-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
2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作品的高度认同,将其作为审美标准,并进行模仿,提倡怀旧与模仿的思潮。
3是启蒙时期、理性时期提倡的概念,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为王权服务,提倡理性。
5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的形式,忽略情感,使作品产生古代的静穆和严峻之美。
6古典主义影响深远,沿袭了200多年,在音乐、美术、文学、建筑领域均有重大影响;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达维特、格罗、安格尔;拉辛、莫里哀;勒伏、蒙莎等。
26、艺术传达1艺术家借助物质材料把艺术构思表现出来成为艺作品,借助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把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艺术形象。
2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是艺术传达的最终结果,是艺术创作的物质体现,是艺术创作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
27、艺术创作方法1是艺术家遵循自己的审美原则,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2是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体生活的关系所遵循的原则与方法;3反映了艺术家的态度、世界观、人生观和心理特征;4艺术的观察生活是创作方法的基础,艺术的表现生活是结果;5主要类型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
28、艺术接受的中介1是艺术家与艺术消费公众、艺术作品与接受者之间的联系环节,即在作品与接受者之间建立的联系的环节。
2包括各种艺术机构:艺术市场、艺术博物馆、展览馆、影剧院、音乐会等中介体制,豪泽提出“中介体制”理论。
29、艺术作品的内容1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
2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艺术作品内容与作品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30、艺术作品的形式1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即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
2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