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不同人群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差异的分析实验者:杨隆胜20110102120、杨江波20110102124、任国瑞20100120112、廖钙20110102115地点:湖南大学图书馆五楼时间:2014-04-25上午9:00—10:00一、实验目的1、掌握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2、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问卷的归纳总结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群对于相同的室内环境对热舒适度的不同反应做出对比分析,得出一些具有代表性或者一般性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以后的学习方向。3、掌握用室内环境的测试参数计算PMV值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热舒适一般是指人们对其所处的微小气候产生的不冷不热的主观感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精神的、主观的心理反映。有专家指出,凡是有80%的人感到满意的地方就是就算达到了舒适状况。最初人们对空调热环境进行评价时,是用传统数学方法,对热感觉各个级别间原本很模糊的边界给于精确的界定。这样就会出现用精确数学处理热舒适反而不精确的现象。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这是一种比以前更加科学的热舒适评判体系,但由于每个人生理上的差异及主观感觉的多样性,使得每个个体的舒适区都不尽相同,而模糊评判模型是根据群体的热感觉建立的,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因此,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评价时,发展了多种评价方法。 . . . .
... . ... . 三、实验步骤1、编辑问卷(见附录一),问卷由老师给定问卷,考虑到问卷已经十分完善、科学、合理,故没有做修改。2、选择在图书馆五楼(初步估计人数在70人左右)发放问卷,并且进行室内环境参数的测试,包括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3、根据所测试的实验数据,用《建筑环境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李念平教授主编)的4.3.2给出的一系列公式计算PMV值,画出PMV图。4、分析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性别不同的人群感受的热舒适度有何不同。5、分析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南北地域(南北分界线以秦岭淮河线)的人群感受的热舒适度有何不同。四、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1、室内环境时间:2014.04.25早上9:00—10:00地点:图书馆五楼条件:19个窗:全关;总共开186个灯管;1扇门:关。2、室内环境测试结果测点12345干球温度(/℃)21.421.721.821.921.8湿度87.4%85.0%83.4%82.6%82.0%3、问卷发放与回收。 . . . .
... . ... . 五、实验数据分析1、室内参数a、实测参数b、其他参数(1)风速由于缺乏仪器,无法直接测出风速。考虑到门窗紧闭,并且室外的无明显吹风感,则室内风速可取为0。(2)平均辐射温度查《建筑环境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李念平教授主编)黑球温度tg与室内空气温度ta之差一般不超过2—3℃,这里取2℃,则tg=19.7℃。由于v=0m/s,则平均辐射温度tr=19.7℃。2、预测平均评价PMV值的分析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MV=((0.303*exp(-0.036*M)+0.0275)*(M-W-3.05*(5.733-0.007*(M-W)-Pa)-0.42*(M-W-58.2)-0.0173*M*(5.867-Pa)-0.0014*M*(34-ta)-(3.96*1.0e-8)*fcl*((tcl+273)*(tcl+273)*(tcl+273)*(tcl+273)-(tr+273)*(tr+273)*(tr+273)*(tr+273))-fcl*hc*(tcl-ta)))利用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如下:平均干球温度21.7℃标准误差0.192平均湿度85.1%标准误差0.190 . . . .
... . ... . 而问卷的不满意率为将不太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视为不满意,则实际不满意率为48.27%,统计结果与预测不满意率基本一致,偏差为15.52%。3、不同性别人群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评价a对室内温度差异的评价根据实验统计结果,绘制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对室内温度的主观感受的表格,问卷如下:1.您觉得室内温度怎么样?A.很热B.热C.较热D.适中E.较冷F.冷G.很冷表格如下:舒适比较舒适不太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满意率5.17%46.55%31.03%12.07%5.17% . . . .
... . ... . 从图表不难看出,在男性中有93.10%的人认为室内温度适中,女性中有86.21%的人认为室内温度适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生,由此看出男性的对温度的敏感度要低于女性;有3.45%的男性认为温度偏冷,而女性中10.34%的人认为温度偏低,女性对冷环境更加敏感;偏热环境二者一致。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女性对于温度要比男性敏感。b对室内湿度差异的评价问卷如下:2.您觉得室内湿度怎么样?A.很湿B.湿C.较湿D.适中E.较干F.干G.很干结果如下:从图表可以看出有34.49%的男性认为室内湿度偏湿,有44.83%的女性认为室内湿度偏湿,表明女性对于偏高湿度的环境更加敏感;而对于湿度偏低的环境的敏感度男女性基本一致。 . . . .
... . ... . c、对室内吹风感差异的评价问卷如下:3.吹风感:A.无B.微风C.较强D.强烈结果如下:从图表可以看出,有79.31%的男性认为无风,65.51%的女性认为无风;有31.03%的男性感觉到了微风感,而却有31.03%的女性认为有微风。从数据表明可以看出女性对于吹风感要比男性敏感。d、对室内气味差异的评价问卷如下:9.有无不良气味感:A.强烈B.明显C.有点D.无感觉结果如下: . . . .
... . ... . 从图表可以看出,有31.03%的男性认为有气味,有44.83%的女性认为有气味。由此可出,女性相比于男性在气味上更敏感。e、对室内热舒适的评价问卷如下:12.主观认为热环境的舒适度:A.舒适B.比较舒适C.不太舒适D.不舒适E.很不舒适结果如下:f、小结在关于男女性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的差异评价中,由a、b、c、d可以看出,女性在温度、湿度、风感、气味感方面明显比男性敏感,对其要求更高;但是在总的热舒适度上结果却与前面大相径庭。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男女性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要一些很明显的规 . . . .
... . ... . 律,女性的敏感度比男性高,但是女性的满意度比男性低。4、南北地区人群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评价a对室内温度差异的评价问卷如下:1.您觉得室内温度怎么样?A.很热B.热C.较热D.适中E.较冷F.冷G.很冷表格如下:从图表可以看出,有5.41%南方人觉得温度较高,10.81%北方人觉得温度较低;而北方人全部认为温度适中。由此看出,南方人对温度相较于北方人更加敏感。b对室内湿度差异的评价问卷如下:2.您觉得室内湿度怎么样?A.很湿B.湿C.较湿D.适中E.较干F.干G.很干结果如下: . . . .
... . ... . 从图表可以看出,有66.67%的南方人认为湿度较高,76.19%的北方人认为湿度偏高;9.52%的北方人觉得湿度偏低。从数据看出,北方人对于湿度的敏感度要高于南方人。c、对室内吹风感差异的评价问卷如下:3.吹风感:A.无B.微风C.较强D.强烈结果如下:从图表分析,有28.21%的南方人感受到了微风,有23.81%的北方人感受风感。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风感方面,南方人比北方人对吹风感更敏感,但是二者相差不大。d、对室内气味差异的评价 . . . .
... . ... . 问卷如下:9.有无不良气味感:A.强烈B.明显C.有点D.无感觉结果如下:从数据可以看出,有37.84%的南方人感觉到了气味,有33.33%的北方人感受了异味。由此可以看出,南方人比北方人对气味感更加敏感,差异性不是很明显。e、对室内热舒适的评价问卷如下:12.主观认为热环境的舒适度:A.舒适B.比较舒适C.不太舒适D.不舒适E.很不舒适结果如下: . . . .
... . ... . 由图表,有48.64%的南方人对于室内热舒适度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而47.61%的北方人对室内热舒适度不太满意或者不满意,二者基本一致。统计结果的不满意率略低于PPD,偏差为15.78%,基本合理。f、小结由a可以看出南方人在温度方面比北方人敏感,分析为中国的南方地区为夏热冬冷地区,气温四季波动大,有由于长时间的适应环境南方人的对气温更加敏感;由b知,北方人在湿度方面比南方人敏感,笔者分析为实验地点在长沙湖南大学图书馆,测试人群为本科生。南方相对湿度常年居高不下,南方人早已适应高湿的环境,而北方人居住在相对湿度较合适的北方地区,对高湿环境敏感,所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而在吹风感和气味感方面,南方人略敏感于北方,相差不是很大,差异性不明显;舒适度方面二者基本一致。由a、b、c、d、e可以看出,南北人群的地域性差异在主观感受室内环境上仅仅体现了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其他方面的差异不大,南北地区人群对于舒适度要求基本一致。六、结论(1)预测平均投票值PMV和不满意率PPD的计算结果:PMV=-1.1179,属于稍冷。PPD=57.14%,不满意度较高。(2)男女性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女性在温度、湿度、吹风感、气味感方面要明显比男性敏感,要求高;但是在热舒适度上却恰恰相反。所以女性的敏感度比男性高,但是女性的满意度比男性低。(3)南北人群的地域性差异在主观感受室内环境上仅仅体现了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其他方面的差异不大,南北地区人群对于舒适度要求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