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2019年高考题1.(2019·北京文综·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考点】明代内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内阁起初没有完全按皇帝的旨意拟票,最终按皇帝的意志拟票,说明内阁虽掌握票拟权但最终要听命于皇帝,故D项正确。
材料中内阁起初没有按皇帝要求拟票,说明内阁拥有一定的参决政事权,而不是不参决政事,故A项错误。
内阁参与政事决策开始于永乐年间,而不是开始于万历年间,故B项错误。
【答案】D2018年题组(2018·北京文综·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2017年题组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考点】明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是由于皇帝允许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
【答案】A2.(2017·天津文综·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考点】君主制。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可知,君主制长期存在有其社会基础和合理性,D项正确。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并非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排除B;“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说法错误,排除C。
【答案】D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地方行政管理【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意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三司直属六部,地方办事效率不高。
明中叶以后,巡抚逐渐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并对皇帝负责,这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答案为B项。
这一变化使地方行政权力遭到削弱,排除A项。
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不会削弱六部的权限,排除C项。
材料中的变化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D项。
【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海南单科·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朱元璋的重刑治国思想【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2014年题组1.(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解析】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但这不是常态,故A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权,故C项错误;唐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地方官员,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4·上海单科·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考点】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解析】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等,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C项是最佳选项;因为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所以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5.(2014·海南单科·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解析】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答案】D二、非选择题1.(2019·北京文综·41)(节选)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
宫殿建筑布局多为方形,以围墙和长廊构成封闭式整体。
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呈放射状布局,如众星捧月。
外八庙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
(2)分析避暑山庄园林建筑体现的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内涵。
(8分)【解析】第(2)问,材料中“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等信息,体现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内涵;“八座庙宇”体现了国家统一,外八庙建筑风格多样,体现了和而不同、多元融合的传统文化理念以及多民族统一的文化内涵。
【答案】(2)空间布局体现了皇权神圣、等级森严以及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建筑形式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团结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意愿。
多样建筑风格彰显了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艺术特色。
皇家园林既具有皇家气派,又彰显了和而不同、多元融合的传统文化理念。
2.(2015·广东文综·38)(节选)(6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考点】(2)宋明理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科举制(八股取士)【解析】(2)第一小问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或理学)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这个角度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