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慧田忌赛马教学目的: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教学重点: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2、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
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齐国大将田忌喜欢赛马……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提问: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结果如何?2.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3.出示生字卡片,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学生积极认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课文哪部分写“败”,哪部分写“胜”,田忌是依靠什么转败为胜的?(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2.引导学生分段(学生合作交流)3.学生汇报4.段落分得不一致,不统一,教师需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四、布置作业1.把课文读熟练2.写熟生字词板书设计田忌赛马田忌齐威王败第一次胜胜第二次败第二课时一、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二、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
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1、组织小组自学讨论。
2、读后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三、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
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例如:①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②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③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2、组织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
①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②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
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
为什么“胸有成竹”?(对田忌、齐王的了解。
)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6、教师小结。
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七)“投石”激趣。
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2、组织学生“试验”。
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
从中你们悟出什么?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
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
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板书设计田忌赛马第一局第二局第一场:上-上下-上第二场:中-中上-中第三场:下-下中-下调换顺序初赛失败——————————→再赛胜利孙膑献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目标: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3、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由“捞”字导入,设置悬念)1.教师板书“捞”,指名认读2.引导学生演示“捞”,体会字义3.捞什么东西4.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捞牛的困难5.教师小结,设置悬念:谁去捞这么重的牛?二、学习生字词1.提出要求: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用符号把生字在文中标画出来,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
3.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指名认读,纠正字音)4.分段读课文(教师指导字音及句间停顿)三、理清层次1.回答问题:谁捞铁牛?捞的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分段落四、记忆字形五、布置作业:1.进一步熟读课文,为学习课文打基础2.熟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熟悉了课文,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指名反馈,训练学生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二、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作铺垫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学生读课文,找一找)2.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3.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4.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每只铁牛四、五万斤,没有现代化设备)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5.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是怎么说的?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6.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板书:叫水送牛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小组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板书:潜水摸牛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2.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1.学生讨论: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2.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简单叙述过程)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从怀丙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考虑周到。
)从怀丙和尚指挥水手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指挥有方。
)出示“让我来试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点拨: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通过刚才的分析,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板书:考虑周到指挥有方科学地认识问题,一分为二,解决问题四、总结全文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
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五、布置作业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怀丙打捞铁牛的过程。
2.思考:泥沙铲到黄河里,对会阻塞河道,污染河水,你有没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呢?板书设计:捞铁牛大水冲牛叫水送牛潜水摸牛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众人拖牛怀丙出色的工程家考虑周到指挥有方科学地认识问题,一分为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冰取火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学生字词:(小组学习)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