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专项复习 ——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专项复习 ——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

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
1.《藤野先生》作者,原名,伟大的。

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2.《记承天寺夜游》是代所写。

他字,号,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川眉山人。

是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在散文、赋、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代表作有等。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三苏”。

3.《背影》作者,、、学者。

著有诗文集《》。

代表作品有。

4.《昆明的雨》作者,江苏高邮人,1920年生,中国、、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5.《中国石拱桥》作者。

中国。

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6.《苏州园林》作者,原名。

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童话《》等。

7.《周亚夫军细柳》选自《》。

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家和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称它是“”。

8.《饮酒》作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等。

9.《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女词人,号,山东济南人。

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10.“四书”指《》《》《》《》;“五经”指《》《》《》《》《》。

二、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1.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

(5)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是非常突出的一部。

2.选择题。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2)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在书中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由于不抢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打仗。

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

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

据毛泽东说,一个萝卜大得可以“够十五个人吃”。

……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天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

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

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1)这段话写的是红军长征。

作者为什么引用“一条人命买头羊”“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 答案:
(2)第二段的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答案:
《昆虫记》
1.填空题。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
人是,这本书是《昆虫记》。

这本书被誉为“”。

(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3)《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

(4)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5)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里面贮藏。

2.判断题。

(1)《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2)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
(3)蝉家族的祸害是蚋。

()(4)蝉通常在树的细枝条上产卵。

()
(5)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6)螳螂食物只捕食其他昆虫。

() (7)对螳螂幼虫来说,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要算是蚂蚁了。

()
3.简答题。

(1)《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2个出来。

答案:
(2)《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
答案:
4.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

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

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

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

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

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1)以上文字出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

(2)“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关系。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3)《昆虫记》是耗尽一生的光阴而创造的奇迹,被誉为“”。

书中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