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需求学生的教学与辅导---

特殊需求学生的教学与辅导---


鑑定標準 評量
評量領域
安置的考量
除由心理評估小組及專業團隊 所施測的評估結果外,在安置 學生亦考量下列情況:
父母意願(教育選擇權) 孩子的需求與能力(受教權) 居家的遠近(就近就學原則)
轉介時學校需要協助處理之事項
(一)確定已做過相關輔導處理措施並備有紀錄 (二)確定需要心理評量小組鑑定 (三)取得家長同意 (四)協助家長填寫轉介登記表 (五)檢查應備文件是否齊全,並寄至本縣鑑輔會 (六)電話聯絡鑑輔會確認是否收到鑑定申請資料 (七)協助心理評量小組蒐集相關資料 (八)依會議決議結果至本縣特教通報系統網站通報
教室布置及擺設應該儘量有規則,物 品擺放固定位置。使兒童能記得住,而 逐漸能在熟悉環境裡行動自如。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二
顧及由而行動安全,通道應保持通暢,
門最好全開或全關,一方面不影響其 行動,一方面避免幼兒絆倒的危險。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三
利用鮮豔或有觸感的標誌引導幼兒行
動及探索環境。 → 如在全盲兒童的杯子或置物櫃黏上 魔鬼氈以方便兒童辨識。 →對弱視兒童輔以特大或鮮豔的標誌。 如在階梯轉角貼上鮮黃色膠帶、或在教 室門口放置腳踏墊。
擬定教學模式策略 安排教學時間 規劃教學環境 決定教學人員及分組
提供學生明確的回饋
有效運用教學計劃
保持彈性及隨機應變態度
選用設計教具 決定教學地點 安排評量活動
清晰明確的語言
加強善用教材教具 加強善用教學活動/策略 有效管理間
(一)促進師生關係與互動
(1)提供溫暖而鼓勵的環境,讓學生得到情緒 的宣洩及鼓勵 (2)注意學生優點及長處,指出學生在團體的 價值及重要性,鼓勵其進步與努力。 (3)尊重學生的年齡與能力。 (4)說話具體。 (5)讚美與批評要平衡呈現。 (6)提供具體的回饋。 (7)鼓勵學生解決自己的問題。 (8) 對解決自己的問題有困難者提供協助。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教學前
教學前評量
學生環境需求 決定教學目標
教學
營造正向學習環境 評量學習成效
促進師生關係和互動 促進同儕關係和互動 引發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後
1 追蹤學生在家及 社區所學練習所 學活動技能情形 2回顧及修正課程運作 模式或IEP 3評鑑跟IEP 的成效
擬定IEP
發展選用及調整課程 計劃課程運作模式
包含
一、內在調整策略(internally 二、外在調整策略(externally
generated mediators
generated mediators
內在調整策略
定義:學習、記憶、閱讀策略等學習策
略的教學 如資訊獲得策略、展現能力的策略 當學生精熟這些策略後,再增進學生對 這些策略的類化能力。
計畫課程運作模式
1.擬定教學模式與策略 3.安排教學時間 如何教、何時教、 2.設計教具 被誰教、在哪教、 4.決定教學地點及規劃學習環境 如何評量 5.決定教學人員及分組 6.安排評量活動
規劃:
教學階段 教學後評量階段
進行 教學
1.創造正向學習氣氛 2.如何運用教學計畫
評量教學成效
進行普通課程的調整
聽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二
由於兒童聽力上的限制,需特別運用視
覺上的學習方式,教室採光需特別注意 老師授課時要特別注意面對光亮的方向, 並且臉部不要被遮檔,以利幼兒看清老 師的手勢、嘴型、及面部表情,以利讀 話。
聽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三
教師需學習助聽器操作及維修之基本常識並 定期測試幼兒助聽器之功能。 提醒父母常為兒童清理助聽器耳模並去除耳 垢,必要時老師需教導幼兒使用及維護助聽 器。 活動前檢查助聽器是否開啟且功能正常。 團體活動時師生保持一公尺左右距離 ;個別 指導時則為60公分左右。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四
鼓勵兒童利用視覺以外之聽、觸、味、嗅覺 進行學習。並多以實際觸摸及操作經驗幫助 幼兒理解。 儘量以實物取代模型、並要求兒童觸摸
對於兒童沒有接觸過的東西。要名確的描述、 病儘量讓兒童接觸實際物品或東西。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五
指導嚴重視覺障礙兒童時,老師要以手牽引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七
對於陌生的人或東西,最好事先告知幼
兒,不要突然帶他帶一個全然陌生的地 方或接觸陌生事物。 非不得以時,要馬上告訴他或解釋給他 聽。 例如○○走了、小明又走到外面去了。 以免有不安全情緒發生。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八
兒童在不熟悉環境,最好由老師或同儕
牽他,讓他跟在引導者身後一步。 行進過程中,告訴他周遭的狀況。 例如:一面帶他走,一面告訴他「現在 上樓了」「前面有一灘水,我們跨過去」 等。
幼兒探索周遭人、事、物,並配合精簡而具 體之描述,讓幼兒明確掌握方向。 如老師不要用「這邊」、「那邊」等不明確 的說法。而用「在你的左手邊」、「在你的 右手邊」「在你左手邊的第二個窗戶」等清 楚的描述。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六
平時教學活動改變時,老師應該用說的
或牽引兒童,讓他明確知道下一步要做 什麼 例如:語文教學結束後全班到大操場去。
Remembering
使用例子來解釋、用 類比方式、明確陳述 因果關係 心象、諧音、關鍵字、 押韻或首字法
課程調整檢核表
老師: 學生: 年級: 學習領域: 檢核日期: ◎填達說明:在以下四項度所需技能中,請在□內勾選學生已具備之技能,之後寫出課程 需求及調整策略。
向度 內容 課程調整需求 調整策略 教學 □1.充分的閱讀水準 □2.必備的知識或技能 內容 □3.必備的先前經驗 □4.充分的語言能力 需求 □5.充分的抽象思考能力□6.對學科材料有興趣 □7.其他
外在調整策略
透過對教學方法或教學內容做調整等外
在的協助,協助學生進行學習。 例如在文本中安插合適的問題或重組教 材內容等方式。
Bulgren和Lenz的課程調整方式
分 類 調整策略 例 子
內在 組織化策 使用插圖、研讀指南、 調整 略 提示線索 策略 Organizing devices 理解的策 外在 略 調整 Understanding devices 策略 記憶策略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九
如果孩子有搖擺或挖眼睛的習慣,儘量
利用其他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且不 要讓他的手空閒著。
視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十
一般老師如對指導視覺障礙兒童有困難,
可以請教視障專長的特教老師或定向行 動訓練師協助。
聽覺障礙兒童的指導原則一
教室選擇遠離大馬路或避免靠近操場的
地方。 如果無法避免,需加裝隔音板、吸音磚、 地毯或隔音玻璃,、以減少教室之回音 干擾。
(二)清晰明確的語言
用學生聽得懂得字句、具體而簡化的語言。 避免一連串的疑問句、多用肯定句。
下指令避免出現嫌惡、威脅、嘮叨、謾罵。
一次只問一個問題並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反 應。
學生如果無法回答應調整或簡化問題,學生 答不出來仍應對其努力加以肯定。
(三)促進同儕關係與互動
鼓勵同學看到彼此優點及互相協助 觸發、引導同學相互瞭解及互動來促進
依學生問題進行解決輔導一段時間後
狀況改善
狀況未改善
轉介特教業務承辦人
學校列冊 追蹤輔導
轉介鑑輔會
徵求家長同意
轉介流程:
發現→篩選→ 鑑定→ 安置
特殊學生特徵 轉介 個案 篩選 鑑定 診斷 基本流程
智 力 評 量 成 就 測 驗 知 動 評 量 溝 通 評 量 語 言 評 量 人 格 評 量 創 造 力 評 量 藝 術 才 能 評 量 情 緒 評 量 適 應 行 為 評 量 性 向 評 量 領 導 才 能 評 量
轉 介
教 育 服 務
轉介前介入
當鑑定是為了申請教育安置時,學校在提報 學生給鑑輔會鑑定之前,應先進行轉介前介 入輔導處理
轉介前介入的流程
發現疑似特 殊教育學生 了解學生及 家庭是否有 重要事情發 生 教師調整課 程教材教法 改善學生環 境運用教室 經營管策略 就醫診斷評 估,並進一 步治療 其他可能因 素造成
醫 院 或 居 家 教 學 自足式特殊班 通學特殊學校 住宿學校
普通班教師在特殊教育中的角色
是特殊教育專業人員的工作伙伴 是特殊需學學生家長的優先諮詢對象 是特殊求學生的貴人
普通班教師在特殊教育服務的任務
適應學生之個別差異 評量學生學業能力及其障礙 使用多重評量 參加特殊需求兒童鑑定會議 參與撰寫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協同或獨力執行IEP 與家長或監護人溝通 參與申訴或個案協調會議 與專業人員合作
在融合教育下普通班老師的任務
營造接納與溫馨與關懷的學習情境 提供彈性、個別化的適性教育(IEP)
製造合作學習的情境建構學習的鷹架
適當的親職互動與關懷
融合教育教學流程圖
教學前階段 為何教why 教什麼what 計畫 階段
評量學生及環境需求 決定教學目標 1.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2.發展、選用、調整課程
稱指明其教育需學輔具的支援及評量的調整
特殊教育發展之沿革與趨勢
由隔離到融合的歷程 由服務視聽障到智障到倡導不分類
常態化與融合教育 反標記化 保護評量程序運動
倡導合作諮詢模式
身心障礙者權利運動 重視轉銜計畫 重視多元智慧理論 個別化教學運動
反機構化與回歸主流 推動終身教育
特殊教育設施 (LRE:最少限制環境)
學生人數
限 制 最 小 普 通 班
普 通 班 輔 以 諮 詢 服 務
普 通 班 輔 以 巡 迴 輔 導 資 診 源 療 中 教 心 室
去 )
學 習 環 境
限 制 最 大
( 現 輕在 低 ) 障 礙 程 度 重 ( 過 需 求 程 度 高
特殊需求學生的教學與輔導--在資源與需求無法平衡的情況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