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数字化战场在战场上,定位和跟踪友军/敌军的态势感知能力有助于降低“战争迷雾”。
现在,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PM JBC-P)计划将改进后的美国陆军蓝军跟踪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蓝军跟踪系统(FBCB2/BFT)投入战场使用。
被称作“联合能力释放”(JCR)的新技术确保了快速卫星网络、一级保密数据加密及改进后勤保障能力工作的落实。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已经实现了卫星信道转移的大面积卫星覆盖,为各系统提供直接通信服务和增加信息流,可大大增强作战及训练环境下的灵活性,同时还可节省资金。
由于当今美国政府财力有限,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不仅要为战场上的士兵们提供较好的产品服务,而且还要实现现代化勤务部队的效能提高及成本降低。
统一合并勤务部队意味着,至少截至2016财年可为美国陆军节约费用2.76亿美元。
“两步走”“联合能力释放”系统是美国陆军通信能力改进“两步走”的第一步,其对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至关重要,是士兵们赖以感知战场态势和进行战斗指挥与控制的根本。
改进后,该战术通信网络系统包括计算机、全球定位装备及通信设备,它们联合为战术级指挥员提供接近实时的战场信息。
而在各种车辆中的士兵则可标定和跟踪敌方和己方部队的位置及相关目标,同时也可交换信息。
将运动跟踪系统(MTS)集成到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系列系统中,以此提高态势感知能力,这是由美国陆军进行的诸多改进内容之一。
MTS分为车载或非车载控制站配置,用来跟踪后勤编队,其具有无线电频率识别能力,可对运送中的关键物资实施接近实时的监控。
两份关键性的合并决议备忘录的签署为美国陆军将上述两个类似技术系统集成到一起奠定了基础。
2006年,美国陆军提出采用FBCB2/BFT以取代MTS。
2010年,由美国陆军指挥、控制与通信战术项目管理办公室(P E O C3T)牵头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提出将MTS办公室从美国陆军项目管理办公室下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美国陆军对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进行升级,安装了“联合能力释放”软件。
2012年11月9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的网络集成鉴定13.1中,美国陆军第1装甲师第2旅战斗队的一名士兵使用“联合能力释放”软件。
49《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数字化战场属的企业信息系统办公室转入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该备忘录于2011年10月2日生效。
上述两份备忘录的签署旨在减少对项目各自管理、合同、卫星信道、作战单位及后续支持的需求,从而减少相关费用的浪费。
尽管未说明具体细节,但上述备忘录的签署取得一定的成效,即大大提高了通信保障能力,并确保了M T S 与FBCB2/BFT 之间的相互协作性。
这一重大转变现在已使安装了“联合能力释放”软件的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能够接近实时地共同联络和跟踪各机动后勤平台及物资,以及安全、及时地完成支援各类作战的各项指令分发任务。
有超过一半的驻阿富汗美军后勤支援平台已安装了“联合能力释放”软件,这些后勤支援平台预计将进行改进。
徒步士兵无法领会这一变化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先前,M T S 软件采用的是单独的网络和不同的协议,阻止了信息共享。
在阿富汗,F B C B2/B F T 平台只能获得保障车辆所在地的信息,但却不能获得关于其机动保障车辆的信息,而如今却有了一个解决方案——“联合能力释放”软件共享网络。
一般来说,一项重大能力的改进都会带来高额的成本费用,但美国陆军将其M T S 软件办公室并入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的这一做法,却有利于削减开销、简化程序和较好地整合资源。
在2012财年,这一转变直接为美国陆军节约了近2 000万美元的费用,截至2016财年,预计这一数字每年还将超过3 000万美元。
尽管MTS 和“联合能力释放”系统最初均各自拥有各自的软件和硬件,但它们当初还是共享了同一网络技术,所以,就蓝军跟踪系统软件网络而言,上述两个系统是可兼容的。
依照2006年签署的备忘录,上述两个项目的管理部门选定了基于MTS 更新程序的通用计算机处理硬件。
同一网络和硬件为利用FBCB2生产线软件来完成MTS 与“联合能力释放”系统的有效集成创造了条件。
协调统一行动美国陆军将MTS 软件办公室并入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不仅为提升能力建设创造了机会,而且也为产品服务、作战使用等方面赋予了新的效能。
统一整合野战勤务代表(FSRs)和守备作战可以大大削减成本开支,同时大大提高野战勤务代表的工作业绩和勤务支援能力。
依照各保障系统的配给情况,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通常为旅级战斗队配备一名专业野战勤务代表,遂行旅级战斗队训练和部署。
代表的数量取决于战斗任务,也许指派不只一名。
而运动跟踪系统野战勤务代表的指派往往带有地域性,一般基于作战环境和训练环境,目的是使代表的勤务支援能覆盖所有的指挥、控制和通信保障编队。
由于需要统一整合,野战勤务代表需反复进行训练,并保持与旅级战斗队的密切合作。
虽然美国陆军部队整编削减了野战勤务代表的总数,但专业野战勤务代表保持了与各勤务支援旅的密切合作,美国陆军部队整编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勤务支援水平,目前,所有美国陆军勤务支援旅均能遂行其部队训练和部署。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守备小组也已拓展了其任务内容,安装了由M T S 基本配发计划识别的一些系统软件。
由于野战勤务代表与旅级战斗队和各勤务支援旅保持了密切合作,与持续的独立作战相比,美国陆军每年将节约开支约1 200万美2012年10月13日,在德国维尔塞克训练场举行的美德2012“联合军刀”训练演习中,美国陆军第2骑兵团野战炮兵中队的乔丹・鲁恩扬德尔下士正在监控运动跟踪系统。
运动跟踪系统接近实时地共同联络和跟踪物资运输,安全、及时地完成支援各类作战的各项指令分发任务。
50《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数字化战场元。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还将得益于美国陆军的统一联合勤务支援分队及其战场守备行动。
此外,美国陆军还对MTS 软件基础版本进行了升级,取消了原有的软件测试和鉴定,将该软件的测试、鉴定和支持功能统一合并到了同一个程序当中,此举将每年节约额外开支近170万美元。
对于使用部队而言,这种单一基础型软件程序仅构成1个软件平台,可使用户在2个系统之间更换操作系统,不存在用户再培训的麻烦。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还取消了一个全人工操作24/7网络操作中心及其紧急文件备份,而该中心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操纵,其网络操作功能已被并入2个同样可以运行24/7网络的现有联合作战指挥平台操作网。
这种简化勤务保障工作的手段每年为美国陆军节约费用约100多万美元,并且,由于2个新的网络操作中心均为人工操作且均可运行24/7网络,所以,该系统将在加强战备状态方面受益匪浅。
卫星通信进一步节约成本一项由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运作的新模式也实现了成本费用的进一步节约,即通过与卫星供应商合作,利用可用商业卫星技术设计形成覆盖范围广的卫星通信波束。
借助于美国陆军当前作战计划和承包商提供的支持,此举不仅将有助于保证战场军事成员安全,而且将在未来4年内节省费用约5 600万美元。
美国五角大楼显然感觉得到此举的影响力,因为多级战斗指令均可利用各卫星信道来保障作战及训练任务的完成。
在此之前,卫星覆盖范围的变更通常需要一个周密计划、精确可控且冗长的太空通信保障程序,并要求可在作战区域间或训练区域间移动,这样有时就会错过卫星在轨配置的好时机。
如果通信卫星不能在太空中在轨提供通信保障,那么,每个卫星通信系统的保障实施程序就需要野战勤务代表人工按键激活。
依据旅指挥通信网的类型不同,如果美国陆军旅指挥通信网多达400~800个卫星通信系统均需野战勤务代表逐一将其与卫星通信网络直接连接的话,其工作强度之高就可想而知了。
随着新形成的卫星波束通信能力的增加,美国陆军各级部队现在可以在以前由多个卫星信道覆盖的区域间无缝调遣,还可以无缝调遣进入以前未被卫星信道覆盖的区域。
目前,该项目可覆盖的区域包括欧洲、中东及非洲,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正考虑在任何可能的地域应用这一指挥通信模式。
结 语由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实施的最新通信勤务保障方法及变革主要是基于简单的市场分析、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的士兵反馈和用户评判委员会评价,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联合能力释放”软件是美国陆军“两步走”中F B C B2/B F T 系统软件改进的第一步。
目前,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仍然处于在研状态,它还将具有一个新型用户界面和一些直观特征,诸如按键式缩放地图和拖放式图标。
在美国陆军研发工程司令部的协调指挥下,该先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技术所用软件由以下单位共同研发:美国软件工程理事会、美国陆军航空导弹研发工程中心及亚拉巴马州红石兵工厂。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还将集成战术地面报告(TIGR)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为具有技术突破性的多媒体报告系统,供士兵巡逻使用,其管辖权限最近已由美国国防高级计划局移交给了美国陆军,将大大提高美国陆军的作战效能。
该系统可使美国陆军部队士兵以数字的形式截获、报告和检索侦察情报,这些情报包括可能对巡逻士兵有用的一般事件及关于村民和村民领袖的信息。
该系统利用“地球状”的“谷歌”搜索引擎界面、图片和文本,赋予了士兵收集、共享和分析信息的权限。
美国陆军MTS 软件的移交管理可大幅节省经费,更重要的是使美国陆军以统一合并、高效的行动方式具有了更好的指挥通信勤务保障能力。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将继续推进现代化的战场态势感知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减少“战争迷雾”,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有限的经费条件下的未来装备挑战。
(编辑 曹 伟)2013年1月,美国陆军在作战人员信息网“增量”2阶段对快速卫星网络、一级保密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