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 优点:工质为空气,无毒,无味,不怕泄漏。
• 缺点:
1. 无法实现定温加热和放热,制冷系数小于逆向卡诺循
环制冷系数 < C
2. q2=cp(T1-T4),空气cp很小, (T1-T4)不能太大, 实际上很少应
制冷量q2 很小。 若(T1-T4)
π
用,除了飞机 机舱的开式压
3. 活塞式流量m小,制冷量Q2=mq2小。
制冷循环类型
压缩式制冷循环 吸收式制冷循环
压缩气体制冷
√ 压缩蒸气制冷
吸附式制冷循环
蒸气喷射制冷循环
半导体制冷 热声制冷
常见制冷剂:
1. 氨(NH3) 2. 氟里昂(氯氟烃,含氢氯氟烃):CFC12(R12)、CFC11(R11) HCFC22
(R22)
3. 含氢氟代烃物质:(HCFC134a)
11-2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 8
5
6
Tc
71
可靠性等实际原因,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均
不采用卡诺逆循环,而采用右图所示循环 8’0’6’5’
7’ 1’ s
1-2-3-4-5-1。
图11-6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T-s图
即使存在不可逆损失,但是节流阀简单、可靠, 且可以控制蒸发器中的压力
其工作过程为:从冷库(蒸发器)出来的
4
q2
1
蒸发器
图11-5 压缩蒸气制冷装置流程图
理论上可以实现最为经济的逆向卡诺制冷
循环7-3-4-6-7。但是由于7是湿蒸汽状态,
湿蒸汽的压缩容易造成液滴的猛烈冲击,
T
2
以致损伤压缩机。同时,在4-6的膨胀过
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 的膨胀功也极小。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
4
T0 3
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 0
进一步降温至T5(等于冷库温度TC),接
6
着进入叶轮式膨胀机实现定熵绝热膨胀,降
3` 4
1
3 Tmax
T0 2
Tc
压、降温至T6、p6,n s
压吸热过程,升温到T1,完成理想回热循
环1-2-3-4-5-6-1。
图11-4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 环T-s图
①在理想情况下,4-5过程中空气在回热器中
C. P. s
4
32
T2 1 T0 5
Tc
h 图11-7 lg p-h图
29
实际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实际上的不可逆因素: ①传热温差与摩阻; ②压缩过程为不可逆的绝热压缩。
实际压缩蒸汽制冷循环下图中的1-2-3-4-5-1所示。其中,制冷剂的压缩过 程1-2是不可逆绝热过程,且其经过冷库的蒸发温度低于冷库温度TC,其 经过冷凝器的冷凝温度高于环境温度T0。
目录
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环境
11-1 概况 11-2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1-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1-4 制冷剂的性质 11-6 热泵循环
W0=Q1-Q2
• 教学目标:了解工程实际中制冷过程,掌握各种制冷循 环的热力计算。
• 知识点: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蒸气 喷射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热泵。
4
T0
3
压缩机绝热压缩的比轴功就是循环比净功:
0
wnet wC h2 h1
8
5
6
Tc
71
其制冷系数:
qc h1 h4
wnet h2 h1
8’0’6’5’
7’ 1’ s
图11-6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T-s图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的lg p-h图
制冷循环过程量(功和热)的 lg p 计算与过程前后的比焓差有关,因 此常用压焓(lgp-h)图来分析计算 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在此图上也有:p2 等压线、等焓线、等温线、等容线、 等熵线和等干度线。根据过程的关 p1 系(1-2过程定熵,2-3-4过程定 压,4-5过程定焓,5-1过程定 0 压),可以将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在 图上表示出来。
由于空气的定温加热和定温排热不易实现,故工程上用定压加热和定
压排热代替,可视为布雷顿循环的逆循环,其p - v和T-s图如下图。
p
T
3 定压加热 2
2
3
T0
绝热膨胀
4 定压放热 1
4
绝热压缩
1 Tc
o
vo
4`
1`
s
图11-2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状态参数图
1→2:绝热压缩 p↑,T2↑>T0,压气机耗功WC 2→3:等压冷却 T3↓=T0,向环境放热q0
制 冷 剂 的 质 量 流 量 qm 0.005 kg / s , 环 境 温
度 t0 30 C,求:
lg p
(1)循环的制冷系数;
C. P. s
(2)制冷量; (3)电动机功率; (4)节流过程的作功能力损失; (5)装置火用效率。
4 p2
3 2s 2
T2
p1
T0 5 1 Tc
0
h
解: (1)制冷系数
T
2
2s
4 T0 3
T0
Tc 5
1
s
lg p C. P. s
4 p2
3 2s 2
T2
p1
T0
5
1 Tc
T1
0
h
过冷方法只利用环境介质将工质冷却到T4(T4 <T0),否则需要介质向 人为的低温放热,得不偿失。
实际循环还采用过冷方法:即在冷凝器中将处于状态4的饱和液体 继续冷却到未饱和状态4’,然后让其经绝热节流膨胀到状态5’。这 样,蒸发器中单位工质的吸热量增加了(h5-h5'),而压缩机耗功未变, 所以制冷系数有所提高。
空 3→4:绝热膨胀 T 4↓<Tc ,膨胀机作功WT
气 4→1:等压吸热 T1↑=Tc,自冷库吸热qC
压
p
缩
3
2
制
T 3
2 T 0
冷
wnet
循
1
T c
环
4
1
4
过
程
o
v
o
4`
1` s
布雷顿循环的逆循环
制冷系数:
T
qc
h1 h4
wnet (h2 h3 ) (h1 h4 )
把空气理想化成定比热容的理想气体, 则有:
1 T3 1 T4
T4 T3 T4
T1 T2 T1
1
k 1
k 1
o
2
3
7T
0
85
6
qnet 1
T c
4
9
4` 9` 1` s
其中π称为循环增压比。显然, ,但比较循环1-7-8-9-1和 1-2-3-4-1可知,π↓也会导致循环制冷量减少。制冷系数和制冷量 是一对矛盾。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
③由于π减少,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的不可 逆损失的影响也可减小。
T
5` 5 6
0g
3` 4
1
3 Tmax
T0 2
Tc
km n s
图11-4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 环T-s图
回热式空气制冷循环的优点在于:
1)回热式空气制冷循环使π↓; 2)可用叶轮式压气机使生产量↑; 3)可使压缩和膨胀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
例A461277
11-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2个缺点: 1. 偏离逆向卡诺循环的等温过程; 2.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小→q2也小。
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2个特点: 1. 湿蒸汽区的定压即等温; 2. 蒸汽定压比热容比空气大。
q1
3
2
冷凝器
w
节
流
压气机
阀
水能用否? -- 0°C以下凝固不能流动。一般用低沸点
➢ 消耗的功用于将热量由低温 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q1 w
q2
w0
w0
3.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比较
T T1
3
2
T0
耗净功w0
T2 4
1 制冷量q2
制冷循环
s
T
3'
2'
耗净功w0
4 ' 供热量q1 1'
吸热量q2
热泵循环
s
11-1 概况
• 一、制冷循环的经济性评价
在T0~TC之间的制冷循环中,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最大。
• 重 点:空气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制冷系数 的计算及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 难 点:结合工程对空气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热力计算。
复习!逆向循环
消耗功,获得热。
制冷是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操作。制 冷和热泵一样,都是逆向循环的一种。热力
高温热源
学第二定律指出,热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 传向高温物体。要使非自发过程成为可能,
T
2
2s
lg p C. P. s
4’4
T0
T0
Tc 5’ 5
3 1
s
4’4 p2
p1
5’ 5
0
3 2s 2
T2 T0 1 Tc T1
h
例 11-2
P355
用R134a作工质的理想制冷循环如图11 – 7中循
环1–2–3–4–5–1所示。若蒸发器制冷温
度 tc t1 20C,冷凝器中的冷凝温度 t4 t3 40C ,
工质状态为1,压力p1,干度接近1,进入
压缩机进行绝热压缩过程1-2,变成p2,
T
T2的过热蒸汽,再进入冷凝器,进行定压
放热2-3-4至饱和液态4,再经节流阀作绝 4
热节流,降温、降压至饱和湿蒸汽状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