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诸葛亮的一生与空城计

诸葛亮的一生与空城计

诸葛亮的一生与空城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在有关诸葛亮的传说里,除了继续表现他忧国勤政外,还突出了他战胜强敌的杰出军事才能,而后一点,多少是有悖于史实的。

《三国志》所注引的诸葛亮“空城计”,即是突出他的军事才能的。

本来,如果仅是《三国志》的注引,影响不会很大,就像历史上发生的许多“空城计”一样,不下功夫在史料中征引,是不会为许多人所熟知的。

诸葛亮“空城计”之所以影响特大,完全是《三国演义》的功劳。

据苏轼《东坡志林》记载,还在北宋时,当时城里小孩就带钱去听“说三国”的“讲史”。

除了说书艺人“说三国”外,还有影戏、戏曲表演三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中的
《三国志平话》,文字虽简率,却已具有后来《三国演义》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国志平话》中,也有一个诸葛亮“空城计”故事,主要内容是:曹操引军攻紫乌城,孔明令偃旗息鼓,军人街门作乐,百姓带酒与之作乐;故事结局是:魏延等杀败曹军。

《三国演义》的创作者没有将故事停留在《三国志平话》的水平上,它依据历史资料、民间传说、评书戏剧等,大大丰富了三国故事的内容。

它大写特写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依据的是《三国志》上的注引以及历史上发生的“空城计”的一些细节,从而构成故事的主要内容。

它描写有声有色,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感,使读者多不怀疑其历史真实性。

不得不说三国义演对于诸葛亮的刻画确实是入木三分,让人拍案叫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