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的评价
为系统研究我国城镇体系现状及
设的空间管治 , 区域协调研究等
其发展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
内容 , 很好地体现了城镇体系规
论框架 。然而 , 为适应新的规划
划内容的创新性 。
背景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规划的可操作性
的逐步建立 , 经济全球化 、信息
规划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是评
化及我国加入 WTO) , 新时期城
价规划好坏的关键 。“规划规划 ,
镇体系规划必须从理论 、方法到
墙上挂挂”, 一定程度上说明一
规划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 。
些规划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实际 ,
首先是规划的理论创新 。从
缺乏可操作性 , 表现为一方面缺
当前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效
乏对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和城市发
果来看并不理想 , 计划经济体制
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重视 , 另
容 , 形成符合地方实际 , 特色鲜
愿望 的 发 展 规 划[11] , 这 样 的 规
明的规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划才具有现实可行性 。
规划内容创新应该是在细致分析
5 规划程序的合法性和规划编
了解区域实际情况 , 正确把握区
制的合理性
域经济及城镇发展规律基础上的
城镇体系规划 , 由地方人民
创新 , 而非形式上的标新立异 。
规划编制应讲究合理性 , 其 中规划编制的内容 、深度和创新 性 , 前文已做了论述 , 这里指出 规划编制的合理性是指规划组织 形式及研究方法上的合理性 。城 镇体系规划原则上由政府部门和 规划设计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新 时期的城镇体系规划应该是一种 讲究公众参与 , 重视区域各主体 利益 , 并最大限度地协调好各方 利益的综合协调型规划 , 因而最 有效的编制途径是在组织方式上 的 “自上而下”和编制研究操作 上的 “自下而上”[12] , 目的是让 各利益主体的代表一起讨论 , 共 同思考 , 以实现各主体利益的最 大限度的协调 。同时 , 规划也应 该以问卷调查 、访谈 、举行听证 会和方案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广泛 征求公众意见 , 重视公众参与 。
不断更新 。在不断完善定性描述
发展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重大的问
等城镇体系规划
法 、区域结构分析法 、地理综合
应该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实用型
平衡法等一批现代规划方法得到
规划 , 规划的成果需要最终落实
普通使用 , GIS 技术 、遥感技术
到具体的区域 , 因而规划的编制
1980 年 代 以 来 , 宋 家 泰 、 顾朝林等提出的 “三个结构一个 网络”理论 (即城镇体系的地域 空间结构 、等级规模结构 , 职能
51 2002 年 第 26 卷 第 6 期
城镇体系规划U RBAN SYSTEM PLANNING
类型结构以及网络系统组织) [1 ,6]
建设中心村以及加强区域开发建
下构建的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框
一方面 , 目前的规划无论从组织
架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许多
方式 还 是 研 究 方 法 上 都 是 一 种
不足 , 以此理论框架引导而编制
“自上而下”的规划 , 虽体现了
的规划 , 其思路过于狭隘 , 且规
城镇体系规划是一种基于整体利
划的可操作性不强 。必须从理论
益的协调规划的实质 , 但这样的
政府主持 , 并委托规划设计单位
江苏省域和一些市域的城镇体系
编制规划成果 , 它是一个过程 ,
规划在传统规划内容的基础上增
从规划申请到最终审批实施必须
加了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 , 合理
符合法定的程序 。具体可概括为
2002 年 第 26 卷 第 6 期 52
以下几个步骤 ( 1) 进行基础资 料收集和考察 、调研 , 由规划编 制单位编制规划纲要 , 并报请有 关政府部门审批 ; (2) 同时编制 完成规划方案 , 并通过规划方案 的技术审查 ; (3) 在此基础上完 成规划成果 (包括规划文本 、说 明书 、附件等) 的细则 , 并上报 相关部门审批 ; (4) 规划成果通 过审批后 , 即具有法律效应 , 并 逐步实施 。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依 照法定程序逐步完成 。
总体而言 , 本文从规划的广 度 、深度 、完整性和规划的等级 体系 、创新能力 、可操作性以及 规划编制程序等方面 , 对如何评 价一个城镇体系规划做了较为肤 浅的论述 , 旨在抛砖引玉 , 引起 相关的研究工作者重视对城镇体 系规划的评价 , 并对此做更为广 泛深入的研究 。
【文章编号】1002 - 1329 (2002) 06 - 0053 - 04
最后是规划内容的创新 。在
上”相结合的 “契约制”, 通过
新的 规 划 理 论 和 方 法 论 的 指 导
制定公平准则 , 建立公开规划体
下 ,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也应该
系 , 广泛吸收各利益集团参与规
不断地推陈出新 , 努力突破旧的
划的全过程 , 最终制订出一个透
框架 ,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规划内
明度高 、可信度强 、满足全社会
系 规
区域协调理论 。有关于城镇体系
首先应该重视解决区域经济社会
划
规划的理论创新还有待于进一步
和城镇发展中所面临的迫切重大
的
评
深入下去 。
的问题 。
价
其次是规划方法的创新 。伴
规划要做到在总体上把握区
随着规划理论的发展 , 规划方法
域发展背景 、城镇发展战略和发
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 规划方法
展目标等的基础上 , 着力于解决
向性的发展思路 。 此外 , 一部好的城镇体系规
划 , 除在规划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上受到重视外 , 也应该注重规划 的完整性 , 力求规划章节结构的 有序衔接 , 规划内容重点突出 , 逻辑思路清晰 , 体系完整 。 2 贯彻落实上一层次规划的程度
城镇体系规划按行政区域 , 一般可以分为全国 、省域 (或自 治区 域) 、市 域 ( 包 括 直 辖 市 、 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 、自 治州 、盟域) 和县域 ( 包括县 、 自治县 、旗域) 城镇体系规划四 个等级层次 , 大体上上一层次城 镇体系规划是下一层次城镇体系 规划编制的基础 。区域城镇体系 规划的编制必须充分贯彻落实上 层次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原则和 要求 , 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划的指 导思想和目标 , 形成规划思路 , 确定规划的内容 。
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对城 镇体系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论做了 较为深入的探讨[1~9] , 规划的理 论和方法渐趋成熟 , 很好地指导 了规划的编制工作 。当前我国的 城镇体系规划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一个由申请 、编制 、审批 、实施 等几个环节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体 系 。比较而言 , 目前对城镇体系 规划的研究在审批这一环节关注 的不够 , 主要是在审批过程中对 规划的评价没能形成一个合理完
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逐步使用 , 使
必须立足于对区域实际的深入分
城镇体系规划从实地调查 、资料
析和准确把握 , 以及广泛征求各
搜集和处理 、模拟分析与规划到
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10] ,
监督实施全过程的工作效率与质
规划应由 “自上而下”的集权制
量大大提高 。
转为 “自 上 而 下”和 “自 下 而
刘
上进行创新 , 主要是从城镇体系
规划往往带有指令性特征 , 其规
玉
的规划背景 、规划核心 、规划保
划结果因缺乏甚至是忽视对局部
亭
城 镇
障和规划操作层面 , 分别引入全 球城市体系理论 、城市竞争力理
利益协调措施的深入思考 , 而使 得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
体
论 、开发建设的空间管治理论和
难度[10] 。因 此 ,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般而言 是对 上 一 层 次规划的深入和 补 充 , 考虑到区域的实际情况 , 规 划的内容较上一层次的规划内容 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 主要体现 在城镇化水平 、城镇人口规模 、 重点中心镇的选择 、城镇的职能 地位以及城镇发展策略等方面 。 但对不符合上一层次规划的内容 必须要做更加深入的论证 , 做到 言之有理 、论之有据 , 关键在于 规划内容应确实符合地方的实际 情况 , 有利于区域城镇体系的合 理完善 、城镇的健康有序发展 、 以及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 3 规划的创新能力
最后 , 城镇体系规划的最终 付诸实施是由地方政府决策 , 因 此规划能否充分认识政府的工作 思路及其拟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计 划和发展目标 , 正确处理好近期 建设和长远规划的关系 , 提出具 体明确的城镇发展以及规划实施 的政策措施 , 是关系到规划是否 具备可行性并能够最终付诸实施 的关键 , 也是评价一个城镇体系 规划好坏的重要方面 。
EVALUATION ON URBAN SYS2 TEM PLANNING
L IU Yuting ABSTRACT : Considering t he defi2 ciency of research fruits evaluating Urban System Planning at pre2 sent , t his paper intend to evaluate urban system planning based on planning scopes , profundity , in2 tegration , ranking system , inno2 vation , maneuverability and for2 mation procedure , and provide a basic t hinking of evaluating urban system planning KEYWORDS : Urban System Planning ; Evaluation ; Innova2 tion ; maneuverability 【中图分类号】 TU984 : TU982 【文献标识码】A